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中记载:“晚唐以来商业中心的兴起至两宋而大盛,更促成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城市发展的新起点,即商业镇的出现。这些县以下的镇级聚落的发展,主要依托于自身的经济功能而不是行政功能。它们大部分是不设城墙的、在交通交汇处以手工业或贸易发展起来的小城市。”下列关于“商业镇”的说法合理的是(     
A.集行政、军事、经济功能于一体B.与中国古代镇的功能一脉相承
C.“商业镇”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繁荣D.宋代商业打破时空限制的结果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2 . 下表所示为关于元代医学方面的记载情况(部分)。据此可知,元朝(     
文献内容
《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余被命守温,作医学于惠民局之北端,以延祐戊午(1318年)八月经始,越三月落成”
《青崖集》卷五“公讳友,字鹏举,三世业医,为人恺悌简质,不立崖岸……至元丙子,皇子开府于秦,擢公教授京兆医学”
《元典章》卷三十太医院诸路医学提举司规定:“各处学校应设大小学生,今后其有仍前不令坐斋肄业、有名无实者,初次,教授罚俸一月,正、录各罚中统钞七两;再次,教授罚俸两月,正、录视前例倍罚”
A.医学理论在实践中继承与创新B.政府较为重视医学教育的发展
C.医学管理受社会主流观念束缚D.医学规模得益于民间力量支持
2024-05-3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东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葛天氏(远古部落名)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歌曲):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礼乐制度初步形成
C.原始农业获得一定发展D.神权政治色彩明显
4 . 《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周礼·冬官考工记》载:“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表明(     
A.政府垄断了手工业的生产B.工匠人身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到限制D.生产技术传承注重世代相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542年,德意志的一些出版物中已有对马铃薯等美洲作物的记载。可是,直到1744年普鲁士大饥荒,马铃薯这种后来的欧洲大主粮,才走出西班牙,来到德意志。这说明(     
A.新物种被接纳需要一定契机B.美洲物种遭到欧洲各国排斥
C.德意志的农业长期停滞不前D.西班牙控制了美洲物种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记载,汉长安城在整体布局上呈现“由内而外,由小到大”的网状结构,使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网络清晰,层次分明,覆盖范围广,从而保证了整个城市排水的通畅。由此可见,汉长安城排水系统的成功布局(     
A.有助于城市手工业合理分布B.满足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得益于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D.为各地城市市政建设提供了样板
7 . 下表是中国不同史籍关于“番茄”的部分记载。据此可推知(     
记载出处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西洋传教士把番茄和向日葵的种子带到中国1617年明代赵函《植品》
“番柿,一名六月……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1621年王象缙《群芳谱》
“合众人喜食西红柿,或生或煮,伴以油醋,或以白糖”1867年张德彝《再述奇》
A.新航路开辟之前中国早已经引种番茄
B.番茄的引进解决了中国的粮食短缺问题
C.外来物种极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D.番茄引种经历了认知转变和发展的历程
8 . 《国语·齐语》记载齐国管仲与齐桓公说:“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管子》载:“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请以令断山木,鼓山铁,是可。”这可用来说明当时齐国(       
A.生产方式转变成为可能B.政府是农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C.贵金属冶炼技术的落后D.农战思想深刻影响着国策制定
9 . 甲骨文中有关农业的记载,耕垦方面,有“王大令众人曰:脅田(集体耕作)。其受年?十一月”;种植方面,有“贞:惟小臣令众(奴隶),黍(种黍),一月”;畜牧方面,有“获刍(割草),七月”等。材料表明当时(     
A.粮食种植积累了丰富经验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开始出现
C.农业生产中对农时的重视D.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记载,哥伦布在结束第一次的航海返回西班牙时,玉米被不经意间带回了欧洲,但当时美洲的玉米饮食文化却没有相应地传入欧洲。由于玉米的种收比是小麦的520倍,所以16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在威尼斯平原规模种植玉米当作粮食,而不再是观赏作物。到16世纪末人们已用玉米面、小麦粉、还有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玉米从西班牙和意大利两个较早的发源地出发,以扇形阵势向巴尔干地区扩展。从 17 世纪早期,玉米被引种到俄国和周围地区。玉米传开后,欧洲多种作物的轮种开始推行,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冬季休耕的农作制度。18世纪欧洲的小麦价格约等于玉米的两倍,故有学者称,“在十七世纪,尤其是在十八世纪,由于玉米充当农民的主食,小麦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粮”。由于稻米在欧洲栽培很少,故玉米在欧洲慢慢发展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这一点不同于亚洲。它与从美洲传入的其他粮食饲料多用途作物马铃薯、甘薯一起,支撑起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

——摘编自张箭《美洲玉米初传欧洲论略》等

(1)结合材料绘制一个有关玉米在欧洲传播的时间轴(要求:用黑色中性笔作图,包含时空等信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玉米传播对欧洲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