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图是美国与苏联(含沙俄、苏俄时期)工业生产指数(1913年指数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破坏两国工业B.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的经济迅速恢复
C.两国工业均遭到经济大危机的重创D.苏联曾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工业强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马王堆汉墓(西汉长沙国丞相家族墓地)出土的菱纹琦裞衣(赠送给死者的衣服)里有织入呈竖排的“安乐如意长寿无极”的吉祥语句,字体多为篆、隶,是目前已知出土丝织品中发现最早的成句文字。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西汉时期(     
A.尚未实现文字的统一B.官营纺织业技艺高超
C.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D.诸侯王僭越朝廷礼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由于宋代传世典籍材料相对丰富,故北宋时期宋辽、宋夏榷场以及南宋时期宋金榷场的研究成果较为丰赡,而对于夏金榷场则多语焉不详。自黑水城出土的17件西夏榷场使文书公布后,夏金榷场研究得到极大改观,其中一份文书如图
   
对该文书解读正确的是(     
A.行文的对象是三司,属于下行文,但无行文机构
B.可以证实榷场是各对峙政权之间商贸往来的场所
C.可以推断大庆三年西夏开始设立榷场使管理榷场
D.文书的性质不明,无法判断所述事项与榷场有关
2022-11-03更新 | 34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学者斯塔夫利阿诺斯编写的《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纵观了西方宗主国中心与非西方依附性外缘的相互联系的演变,同时又探索了彼时西方人极不关注的第三世界革命运动的整体发展趋势。此书将近500年的历史进程分为4个阶段:

阶段中心地区的经济特征外缘地区的依附关系第三世界的演变
1400—1770商业资本主义垄断性的殖民主义第三世界出现(主要在美洲)
1770—1870工业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殖民主义第三世界向亚非拉地区扩大(反西方的早期动乱)
1870—1914垄断资本主义先发制人的殖民帝国主义第三世界全球体系形成
1914—至今防卫性垄断资本主义新殖民主义(让与政治独立来换取经济上的依附和剥削)非殖民化和第三世界的独立(第一次全球革命高潮、第二次全球革命高潮)

——摘编自(美)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选择一个解读材料的角度并提出你的观点,结合具体事实进一步阐释。(要求:角度明确,观点清晰,史论结合)
2023-05-04更新 | 23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段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对新航路开辟作了如下评价: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会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对这一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A.片面强调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作用B.经济发展依赖于对殖民地的掠夺
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D.较为客观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6 . 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一   张之洞督鄂前,武汉民族工业完全空白。他上任后的18年内,创办了军事工业、钢铁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张文襄公治鄂记》中评论张之洞“治鄂为他人所不能及者”有四点,即“远识”“毅力”“缜密”“精勤”。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其文化与学术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后,十分重视文化和教育。他通过创办各式学堂,构建起现代教育体系。湖北也是近代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湖北新政培养出一大批政治文化名人。他们成为20世纪中国政治科技与学术的精英。从19世纪60年代至辛亥革命爆发的五十多年内,武汉地区没有发生大的战乱和天灾,有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发展环境。自五口通商尤其是上海开埠后,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长江沿线尤其是长江中上游城市汉口等相继开埠,长江干线成为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于是,武汉因其长江之居中位置而成为内地通往上海的唯一中转点。汉口的市场吸引力和辐射力也大大增强。

——摘编自涂文学《“湖北新政”与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就城市的影响力而言,上海、广州、武汉可谓风头最劲。上海挟江海交汇之势而成为中外贸易之门户;广州久为通商口岸,华洋混杂,中外交通,经贸影响自成一格。而武汉则以更活跃的政治表现进入中国近代史的舞台,承载起国家民族所赋予的神圣使命,以“大武汉”的磅礴气势,书写了近代史上舍我其谁的时代担当。正如《武汉之歌》中所唱的:“用我们的热血铸造起荆楚之魂,用我们的脊梁托起一个新的乾坤。”2020年,当新冠疫情发生时,医学专家钟南山更是动情地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摘编自周德钧《“大武汉”之崛起一论武汉建市的历史缘由与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汉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请你对“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进行解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地图投射下的近代世界。地图不是真实世界的投射,而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世界的理解,是人们解读空间关系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这幅地图的标题是《新世界地图,威廉·扬斯宗根据从该领域最优秀制图师处借用的资料绘制》,这让我们知道了布劳是如何制作这幅地图的,他在一段图例中进一步解释了这点。布劳写道:“我认为应当复制葡萄牙、西班牙以及我国最优秀的航海图,并把迄今所有的发现囊括在内,这是很恰当的做法。出于装饰和娱乐的目的,我在四周插入了十位当今世上最有权势的君主、主要的城镇以及身着不同服饰的各种民族的插图。”布劳仔细描述了如何使用麦卡托的投影法,并且承认“我无法用它将地球的南北两端再现在平面上”。结果地图上出现了一大块纯属臆测的南半球大陆,这是使用麦卡托投影法的结果,但也是对尚未绘制成地图的南极洲和澳大拉西亚的一种处理方式。

——摘编自杰里布罗顿著,林盛译《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约翰布劳的《大地图集》。
(2)请你设计一幅19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地图,说明设计思路及理由。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的镜子:流行语

耐普曼

20世纪20年代,在苏维埃社会阶级结构中,大量涌现出一批个体商贩、大商人、租让者、租赁者、包卖主、私人企业主、经纪人、代销者等等,这些人被称之为“耐普曼”。“耐普曼”一词首先在报刊上出现,只是“对小商人或那些利用自由贸易钻各种空子的人的戏称",带有贬义色彩,后来逐渐在俄共(布)领导人中间和社会上流行开来。到30年代初,耐普曼逐渐从苏联经济生活中消失。

——摘编自吴恩远《论耐普曼的组成、性质及作用》



蓝鹰运动

20世纪30年代,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乌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Blue Eagle)。“凡是遵守法规的企业,可以在厂门店门挂上蓝鹰徽标。开汽车上街的消费者则在挡风玻璃贴上这个图案。《时代》周刊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蓝鹰徽标。”“蓝鹰运动”流行一时。

——摘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两个流行语做出解读。
9 . 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经好望角经地中海
胡椒100—200万磅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35—65万磅70—100万磅
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2022-10-05更新 | 2516次组卷 | 15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呈现了中国近代后期城市化发展的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中国
A.城市化未引起社会关注B.缺乏城市化的物质基础
C.民国时期研究结论失实D.城市化受阻于政治环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