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京九线是位于京广线、京沪线之间的南北铁路干线(如图)。1958年,铁道部提出修建从北京到江西九江铁路干线的计划,但因技术原因,导致计划搁浅。80年代,全国政协提案中提出,将京九铁路延长至香港九龙,并力争在香港回归前全线贯通。经过多年修建,到1996年9月京九线全线开通。京九铁路的运营(     

①推动了南北运输进一步发展   ②得益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③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   ④密切了内地与香港地区联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日内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 . 如图为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古希腊雅典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位于城内山丘的顶上,建有神庙,四周砌设土墙,只有一个上下孔道,利于防卫。下城分布着市场、行政机构和居民点。
①卫城反映出了城市具有防御和宗教等功能
②哈德良所加城墙表明雅典受马其顿控制
③设市场表明城市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
④下城的布局体现了城邦政治的某些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世界史
3 . 马铃薯与欧洲

材料   与马铃薯初相识的很长一段时间(近150年),欧洲人都对它抱着疑虑和鄙视的态度,更多只是作为观赏植物或药物种植。爱尔兰算是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再没有其他任何植物能在这么狭小的一块耕地之上,喂养如此众多的底层贫穷的爱尔兰人。

18世纪以来,由于人口扩张,工业化吸引越来越多人口进入城市,马铃薯在英格兰农工阶级的日用饮食地位愈显重要。相比之下,欧陆农民对马铃薯的态度似乎较为迟疑,法兰西人、日耳曼人在英格兰人之后,也开始从事它的栽种。法国药剂师巴曼提耶对马铃薯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路易十六及其王后也采取积极举措进行宣传。普鲁士腓特烈大帝为此颁布了血腥的“马铃薯种植法令”。尤其是每逢饥荒过后,马铃薯的生产就冲刺上扬。到19世纪初,马铃薯早已成为欧洲人民不可或缺的粮食了。此时,东欧的斯拉夫民族也衷心接纳了这个植物。

概括16-19世纪马铃薯在欧洲传播过程中体现的变化。结合材料与所学,分析马铃薯得以在欧洲传播的原因。
2024-05-11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示意玉米在世界的传播路线。

材料二   据载,到16世纪末欧洲人已用玉米面、小麦粉,还有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在威尼斯的乌迪内地区有1586年以来持续不断的玉米价格记录。17世纪玉米种植在威尼斯已十分重要,并向伦巴第、维罗纳方向延展。玉米在意大利基本用作人们的食物,玉米粥、通心粉和玉米饼在意大利中北部是日常饮食,而且常常是穷人的主食。农民、贫民食用玉米,出售小麦。因为随着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长,18世纪欧洲的小麦价格已是玉米的两倍。其影响如同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旅行家贝尔所说的那样,“在17世纪,尤其是在18世纪,由于玉米充当了(欧洲)农民的主食,小麦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粮”。

——摘编自张箭《美洲玉米初传欧洲论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洲作物玉米在世界传播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玉米种植对欧洲的影响。
2024-05-06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下是关于我国交通事业的建设成就。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
②中国大陆第一条   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
③中国第一条   地铁——北京地铁
④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   高铁——土耳其的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
A.③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
2024-04-27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6 . 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但很悠闲。现在,生活节奏变快了,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人们生活的准则。如1880年,英国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是史上第一次有国家采取了全国统一的时刻表,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反映了(     
A.人类生活会受到科技发展的制约B.时间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经济管理
C.城市化是人们生活节奏变化主因D.改变计时方式表明议会权力膨胀
7 .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下列关于古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A.从隋唐到两宋城市的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B.明清时期杭州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
C.雅典卫城具备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功能
D.古埃及人营建的城市成为西方城市建设标准
2024-02-22更新 | 330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明清时期长江中游的市镇分类统计。据此可知,当时的市镇(     
类型特征举例
流域型市镇指拥有畅通水运条件的市镇湖南长沙涝塘、湖南湘潭樊田
内陆型市镇指倚重陆路交通的市镇湖北汉阳永安堡、湖南湘潭姜畲
山区型市镇指青山翠谷所环抱的市镇湖南岳州黄岸、湖南湘西永顺
边际型市镇指与邻县邻府邻省接壤的市镇湖北石首塔市、江西万年陈营街
A.多分布于湖南地区B.受地理因素影响较大
C.得到统治者的认可D.战略地位得到了提升
2024-02-02更新 | 339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世界史
9 . 古罗马城市中出现了很多公共建筑,如中心广场、竞技场、浴场、剧院、大教堂等。中心广场最初是作为商业活动和公众集会的场所,后来成为发布公告、进行审判、欢度节庆的场所。这反映了古罗马(     
A.城市布局注重人文性B.城市发展深受宗教影响
C.建筑功能的日益扩展D.城市规划进入了新阶段
2024-02-01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初,上海电车初营运时,有人害怕“电车带电,乘客触电”,乘客不多。为此英国电车公司不仅花钱雇人在电车上终日乘坐,还向乘客发放礼品,车身上还大书“大众可坐,稳而且快”。后来人们感觉电车快捷、便利,逐渐接受。这说明(     
A.英商的宣传方式具有欺骗性B.现代化的交通方式艰难发展
C.人们对城市化进程难以适应D.中国工业化影响了社会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