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1916年,粤汉铁路湘鄂段艰难修通。凭借粤汉铁路,岳阳、衡阳的工业迅速发展,衡阳更是成为周边四省的中心点;郴州结束了翻越骑田岭挑盐的历史,成为湘南地区商品集散地;湘潭日渐衰落,“长沙渐成湘省货物进出口之总汇”。由此可见(     
A.湖南交通运输实现了近代化B.交通发展影响湖南经济格局
C.新式交通导致自然经济解体D.铁路修筑开启了城市化进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不是因为它集聚了多少财富和人口,而是因为它的文明和文化创造。但即使在雅典城,仍存在着美中不足乃至重要缺陷——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这种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宋代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宋代江南城市引领中国古代城市按照更符合城市自然规律的方式发展演化,展示了经济与文化“两全其美”的盛况。

——摘编自刘士林《城市史视野下的宋代江南城市与文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依靠强大的政权力量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会控制体系。新中国初期的城市社会组织体系的重构应该说是成功的,是从当时实际出发的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一种较为成功的选择,它有效地实现了部分的全面整合,在较短时间内构建了新政权的社会基础。在强大的基层组织体系的保障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将一个个动乱分裂的城市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城市。

——摘编自高中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改革开放给城市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逐渐走上了健康的轨道。新兴的小城镇在经济发达的广东、江浙地区,由乡镇企业带动的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使深圳、珠海等原来偏僻的小渔村和小县城迅速崛起并发展为大都市。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关于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的建议。1994年,中国的“民工大潮”汹涌澎湃,大批农民工加入到城市的建设中。2001年正式启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了中国西部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摘编自李军、狄江华《新中国城市发展历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所体现的城市功能,并分析宋代江南城市能够实现“经济与文化‘两全其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重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时代背景。
3 . 19世纪后期,华茶约占有国际茶叶市场一半的份额,但到20世纪初,印茶的输出额首超华茶。时至清末民初,印度成为国际茶叶第一出口大国,锡兰上升为第二位,中国则下降为第三位。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国际饮茶习俗的变化B.中华文化影响力下降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英属殖民地的工业化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
14世纪欧洲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4-01-24更新 | 71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成员国指出,当前世界贸易组织将成员国分为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两种已经不合时宜,因为近2/3的成员都将自己定义为发展中国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国家的分类一直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这表明(     
A.世界贸易规则违背国际需要B.经济全球化发展成就突出
C.国际经济秩序需要适时变革D.霸权主义阻碍世界多极化
6 . 下图邮票中图案“秦·宜阳津印”为秦代管理宜阳县渡口官员的铜质官印。据此可知( )

A.文书用印制度的成熟B.官吏主导了文字改革
C.政府注重交通的管理D.民营手工业技术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古代早期,就出现了对某些特定的产品采取专门售卖的方式来获取一定财政收入的政策,齐国是最早开始采取这种专卖制度的国家。在汉武帝时期,酒类也纳入了专卖对象的范畴。三国至南北朝期间,基本的政策都是承继汉朝。唐中后期,禁榷制度又发生了改变,其中比较突出的便是通过禁榷制度解决了军费短缺的问题。到了宋代,禁榷制度更加完善且特点尤为突出,专卖的品种数量增加。在此之后的朝代几乎都采用禁榷之法来增加财政收入。

——摘编自郭越《宋代禁榷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禁榷制度演变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禁榷制度的影响。
8 . 如表为学者总结的改革开放后不同时期小说中的工人形象。如表的变化主要源于(     
时间主要特征
20世纪80年代工人们多有玩世不恭等种种无伤大雅的缺点,但他们在关键时刻总是能挺身而出,具有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
20世纪90年代为生存而挣扎和奔波着的小人物,情感与欲望蔓延滋生。
A.重申了“双百方针”的有效性B.改革开放后价值观念的转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西方文学思潮影响小说创作
9 . 考古资料显示,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遗址的数量较此前旧石器时代遗址明显增多,并且分布得异常密集,呈显出区域性人口的突然大幅度增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       
A.氏族公社尚未产生贫富分化B.稻作农业的快速发展
C.长江流域各邦国的规模较大D.定居使生活渐趋稳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先进交通运输工具设施在各大中城市和重要城镇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 轮船、火车、汽车等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帆船和骡马车。 以铁路为例,中国人从抵制到欣然接受,经历的时间并不长。 燕赵地区也很快形成了发达的铁路网,京奉、津浦、京张、京汉、京包等铁路的开通,将本地区联系在一起,运输速度、数量和效益均飞速提高。 电车、人力车、自行车、汽车等近代交通工具逐渐淘汰了肩舆(各种轿子)、轿车(木轮牛车和马车)等传统的短途公共交通工具,近代交通运输的普及使“行”的面貌焕然一新。

脚踏车即今天的自行车,却成为较利于普及的新式交通工具而日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大城市自不必说,道路条件许可的县城、村镇,也出现了自行车。 如高邑“近来脚踏车渐多,购用者约有一千三百辆,费省行速,商民便之,德国货最多,日本次之,英国又次之”。 香河“近则风气日开,少年喜乘脚踏自行车,女子亦时有之,迅速便利,亦文明进步之好现象也”。

——摘编自杨学新《清末民初燕赵社会风尚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交通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式交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3-08-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