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天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曾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全球天花根除认证委员会于 1979 年签署认证书,宣告人类消除天花疫病。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西蒙森说:“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进行合作……这是多边体系最伟大的成就。”材料旨在说明(     
A.疫情推动各国意识形态的改变B.抗疫需要全球各国间团结合作
C.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抗疫成效
2024-02-02更新 | 272次组卷 | 27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辽南协作校)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图1、图2分别是2001年、2011年和2021年世界各国工业增加值(现价美元)占世界比重图。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从材料中提取一则有关世界各国工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说明需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建成,10月2日在南口举行通车典礼,大会上广东代表说:“詹总办独具匠心,不假外国人分毫之力,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铁路工程既可由中国人自筑之,全国矿务、机器、工厂,中国人也能自为之。”这说明京张铁路的修建(       
①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②促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新高潮   
③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④促进了各地经济交流与巩固边防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3-24高三上·重庆·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赛博朋克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浪潮科幻小说运动,特点是关注高科技和低生活的结合,金融寡头、财阀和跨国公司掌握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底层人民毫无存在价值,肮脏的贫民窟和充满科技感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知,赛博朋克(     
A.体现信息时代的思维特征B.反映了人们对科技文明的反思
C.对未来充满了神秘的憧憬D.剖析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根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1年12月,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正式开通运营,菏泽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菏泽至北京、济南最快分别2小时59分钟、1小时23分钟可到达,这一铁路线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增强了鲁南和中原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性,将有效带动沿线城市经济发展。这表明(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B.经济版图彻底突破了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D.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6 . 我国古代对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不断发生变化,秦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番薯、番茄、番豆(花生),清朝以后是洋芋、洋葱、洋白菜。这种命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不断解体B.天下观念不断进步
C.贸易体系逐步转换D.朝贡关系强弱变化
2023-09-21更新 | 346次组卷 | 2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4月线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古代发生疫病时,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要求地方官吏及时如实上报灾情,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有详细的规定。1911年,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与古代相比,清末防疫的不同在于(     
A.救灾措施有效B.政府高度重视C.吸收国际经验D.制度保障抗疫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从莱布尼茨1700年创立的普鲁士科学院算起,德国科研建制走了300多年的不平坦之路。差不多每隔100年,德国的科研体制都会发生根本性变革。1810年柏林大学的建立,1887年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的成立,1900年前后高等工学院升格为大学并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20世纪末以来开展的“卓越战略”计划等,都是标志性的事件。18711914年,德国在短短的40多年时间里,建立了一个分工明确的科研创新体制。此外,德国科学家和具有忧患意识的科学政策制定者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方在庆《持续不间断地推进科研体制创新》

材料二   日本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与其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地调整科技发展与创新战略密不可分。“日本是继美国后,第二个在国家层面推进科技政策成为一门科学的国家"。二战后的日本在“重经济、轻军备”的政策指导下,通过长期引进、利用、优化和发展其他发达国家已有的先进技术,实现了技术产业化。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日本文部省、通商产业省、科学技术厅等政府职能机构为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陆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改革色彩的方针政策,走出了一条具有日本特色的科技发展路线:以民用科技为主,实现其与高新技术、军用科技的转化,引进、优化先进技术以进行集成性创新。

——摘编自夏婷《日本科技创新政策学发展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成为科技强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与日本科技发展的共性,说明日本科技发展的影响。
2023-08-29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四)
9 . 唐朝贾耽所著的《皇华四达记》中详细记载了唐朝对外的七条交通路线。(     
第一条从内地进入东北和朝鲜北部,即营州(河北道行政区)入安东道
第二条从山东航海到朝鲜、日本和渤海国,即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
第三条从陕北地区越过鄂尔多斯草原,到漠北蒙古地区,即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
第四条从内蒙古西北行通往贝加尔湖及西伯利亚地区,即受降城入回鹘道
第五、六、七条从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通往中亚和地中海或波斯湾,即安西入西域道;从越南北部(当时隶属中国)通往南亚次大陆,即安南入天竺道;从广州港到南洋诸岛,即广州通海夷道
由此表可知,唐朝
A.形成了系统的交通路网B.对外交流广泛
C.中外文化交流形式多样D.版图空前扩大
2023-08-29更新 | 22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考虑到东部地区将首先成为中日之间的战场,提出了东部工业西迁的构想。1940年底沿海工矿内迁工作基本完成,内迁的厂矿共达448家,技术员工有12080人,机器材料70900吨。在地域分布上,以四川和湖南两省接受内迁厂家数量最多,沿海工厂的内迁有力地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潜在的战争威胁,尽快改变中国工业不合理布局,中共中央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全国之力在西部的十余个省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前后投入2000多亿元和上千万人力,构筑起了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内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交通体系,极大地增强了新中国的工业实力,完善了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而雄厚的物质基础,谱写出新中国史册上伟大而光辉的一页。

——摘编自朱佳木《进一步认识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材料三   “三线精神”是在国际形势动荡、内忧外患的特定历史时期凝聚而成的。“三线精神”承继了红船精神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内嵌了井冈山精神的“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融渗了长征精神的“乐于吃苦、不畏艰难”,糅合了延安精神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植了西柏坡精神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脉相承。

——摘编自张立《三线建设博物馆文化传承的新时代之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沿海工业内迁的原因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三线建设工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三线精神”的认识。
2023-08-29更新 | 13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