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
14世纪欧洲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4-01-24更新 | 71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三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以前,英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18世纪以后,人口向西北地区移动,在丰富的煤矿产区,出现了新的工业中心。村镇就变成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资本家和工厂主为获取廉价原料、劳力和销售市场,赴乡村不断建设新厂,围绕这些新厂不断形成新的工业城市,它们在旧的工业城市周围接二连三地聚集起来,形成了工业城市带。1751—1780年,英国离开土地的农民每10年为2.5万人,1781—1790年,上升到每10年7.8万人。城市人口剧增,劳动人民居住条件恶化,形成贫民窟;而资产阶级在环境较好的地区建造舒适的高级住宅别墅。城市的盲目扩展、城市化的无序开展,也造成了城市布局的混乱,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物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堵塞等问题。

——摘编自郭笑撰《西方城市化理论、实践与我国城市化的模式选择》

材料二: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

年份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摘编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化发展”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

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

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

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

1516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

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

19世纪中期,美国葡萄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

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

——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而同世界城市网络联结在一起。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则成为天津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

——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晚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为主题,自拟题目并予以要点化阐释。(要求:题目明确,阐述合理、适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生物物种总会借助偶然事件或是有利的环境条件到处游走。而哥伦布大交换就像一张 生物互联网,将自然界的每个部分联系起来,并以惊人的速度对其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可能更好,也可能更糟。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年:发现哥伦布新世界》


根据材料,围绕“哥伦布大交换”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围绕“经济组织何以形成”这一主题,从图中任选一代表性经济组织及一种或多种影响因素(可补充其他因素),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①论题须包含所选经济组织名称、影响因素;②阐述时,所举史实须与所选经济组织密切相关:③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3-06-21更新 | 97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河北卷历史真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04-24更新 | 283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中山曾说:“交通为实业之母。”以下是某一知名学者就有关交通问题所写的著作目录。

目录

第一章船、汽车、火车:近代交通新格局
第二章新式交通与现代经济:以乡村社会为中心
第三章新式交通与近代城市化:一个起步的动力
第四章近代战争与新式交通的发展:以抗日战争为中心
第五章新式交通与社会观念;以时间观念为中心

—摘编自丁贤勇《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以民国浙江为中心》


围绕“历史上的交通”,请选择目录中的一章或多章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06更新 | 27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类历史上,劳作(动)方式不断发生变迁。下面是某些学者就劳作(动)方式提出的观点

观点一劳动方式就是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与社会组织。

观点二劳动方式的变化引起劳动工具的变化。

观点三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劳动方式的发展与变革,它们二者相互作用。

观点四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观点五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

——摘编自张芹菜《马克思劳动方式思想及其当代思考》


根据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劳作(动)方式的变革进行评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64曼彻斯特的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69曼彻斯特的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并取得专利权
1775阿克莱特申请到梳棉机、曲柄梳棉机、粗纺机和进料器等发明专利
18世纪80年代英国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加工来自亚洲、美洲等地棉花
1789曼彻斯特纺织厂开始装备蒸汽机
1830英国建成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铁路,这是第一条   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达99家,从业者达50万人
1840代表工人利益的宪章派在曼彻斯特召开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协会”,并酝酿向议会递交请愿书
1841曼彻斯特人口为31万,1888年达到50万,成为英国第二大城市
1853曼彻斯特由“镇”改“市”
1887曼彻斯特开凿通海运河
1894通海运河通航,运河长58公里

——根据钱乘旦等著《英国通史》整理


根据材料,任意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曼彻斯特城市变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写出变化,阐述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