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9世纪中西瓷器贸易重大事件统计表

16世纪1514年葡萄牙人第一次直航中国后,中国的瓷器开始直接出口到欧洲,这引起王公贵胄等上流社会竞相收购的热潮。这一时期订烧瓷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中式图案和装饰习惯,采用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
17世纪1602年,荷兰几乎垄断了海上瓷器贸易,欧洲许多王公贵族用精美的中国瓷装点宫廷。定制瓷上的辅助纹样逐渐模仿欧洲或中东平面装饰。在法国,全面地学习中国,抛弃各种文化上的中世纪残余,以理性来统一一切成为社会风尚。
18世纪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也在瓷器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景德镇的画工逐步理解和掌握西洋画法,由此发展出了外销画。伴随欧洲订单对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广州瓷器行业不断标准化和快捷化。欧洲人逐渐从中国定制欧式有柄茶具和咖啡具,普通家庭也逐渐使用瓷器。1708年,德国烧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
19世纪下半叶,欧洲在发展和保护本土瓷器生产的背景下,极大地削减从中国的瓷器进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从上表中提取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化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3-11-2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农业革命的到来和人类从游牧生活走向定居的村落生活,物质财产变得可行且合乎需要。这一转变在无地农民和有地贵族之间,世袭贵族和平民百姓之间产生了巨大的悬殊。一位社会学家断定,“技术和经济越发达,社会的不公正就会越大”。

这一假设为在我们这个技术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时代里形成的逐步升级的不公平所证实。联合国1994年的《人口发展报告》披露,在过去的50年中,世界收入增长了7倍,人均收入增长了3倍。但是,这一巨大收入的分配在一国内和在国际上却都是不公平的。报告说:“在1960年至1991年间,占全球人口20%的最富有的人在世界收入中的占比从70%增加到85%……而20%最穷的人拥有的微薄收入则从2.3%下降到1.4%”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3-11-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萧甬铁路建设

1898年,清政府与英商怡和洋行订立《苏杭甬铁路章约》。

1905年,浙江绅商在上海斜桥推举两淮盐运使汤寿潜为总理,发起招股修路,抵制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借款合约。

1908年,浙江与海外华侨又集新股535万银圆,先后共集资1019万银圆,清廷迫于内外压力,铁路由浙路公司兴建。

1909年,甬曹段(宁波至曹娥)铁路开工。

191312月,宁波至曹娥江东岸77.9公里铁路线筑成。

1936年,杭曹段(杭州至曹娥)铁路动工,193711月建成,曹娥江大桥建成桥墩、桥台,全桥未建成。

1937年底,为阻止日军进犯,通车不满一月的萧甬线钢轨全部拆除。

19537月,重建萧甬线。

1959年,萧甬铁路全线通车。

——摘编自任桂全总纂《绍兴市志》

以“从萧甬铁路看近现代中国”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   漫漫曲折路

年代

铁路运输事业发展概况

1881年

唐胥铁路建成,中国自己修建至今仍在运行(京沈铁路一部分)

1909年

京张铁路竣工,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首条铁路干线

到1911年

由外国人控制的中国铁路里程近9000千米,占总里程数90%以上,直到建国前,也没步入正轨

表2   天涯若比邻

年代

铁路运输事业发展概况

2008年

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到2020年底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3.8万千米,世界第一,时速超350千米,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领先世界

2014年

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中国在海外承建的首条高铁

截至目前

中国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

——表1表2均整理自《经济与社会生活》


上述图表提供了中国部分陆路交通发展的状况,蕴含了中国交通发展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中国历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历史资料
1517世纪原产美洲的烟草、西红柿、花生、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入欧洲、亚洲、非洲,小麦、水稻、甘蔗等物种由欧洲传入美洲
1839英国工厂工人总数为419560人,其中女工为242296
1919从巴黎到布鲁塞尔的国际民航客运航线开通
2017中国“双十一”全球狂欢节总交易额为1682亿元,美国“黑色星期五”当天网购销售额为33.4亿美元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上四幅图片为公元1世纪以来欧洲认识世界的变化情况,请根据材料拟定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
2020-07-11更新 | 5141次组卷 | 40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