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大城市的兴衰——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一书中,作者本·威尔逊追溯了7000年前的城市起源,勾勒了延续至今的城市发展史,以此揭开“什么造就了城市”的真正奥秘。书中每章讨论一个或几个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城市。以下是该书的部分目录

1章城市的黎明
乌鲁克(前4000~前1900)(注:美索不达米亚西南部苏美尔人古城)
2章伊甸园与罪恶之城
哈拉帕(注: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一座古城)和巴比伦(前2000~前539
3章国际大都市
雅典和亚历山大里亚(前507~前30
4章巍峨帝都
罗马(前30~后537
5章饕餮之都
巴格达(537~1258
6章战争之城
吕贝克(1226~1491)(注:位于今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
7章世界之城
里斯本、马六甲、特诺奇蒂特兰、阿姆斯特丹(1492~1666
8章社交之都
伦敦(1666~1820
9章地狱之门?
曼彻斯特和芝加哥(1830~1914
10章巴黎综合征
巴黎(1830~1914

——(英)本·威尔逊《大城市的兴衰: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从材料中选取两个或多个城市,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1-17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都城变迁(部分)

时期

概况

周朝

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汉朝

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晋朝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北魏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隋朝

605年,隋炀帝诏令营建东都洛阳城

宋朝

1127年,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明朝

1421年,明成祖下诏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

清朝

1644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

中华民国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都南京

中华人民

共和国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围绕“中国都城变迁”,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3-11-09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为北宋东京城东水门内的商业街道及网点分布图。

注:交通空间主要用于过往行人与车马的通行;店铺侵占的街道空间是被店家用来搭建凉棚、摆放货架与桌椅,成为室内营业空间的外延;过波空间则是路人停留、聚集的场所。

——据朱金等《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空间发展特征研究》

结合材料,请以“北宋东京的城市空间”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2023-07-13更新 | 15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人类城乡关系发展三阶段对比表。

城乡低水平依存

城乡加速分离

城乡高水平融合

时间起点

农业文明开始,城乡差异形成之初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

古典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缓慢

快速的“被动城市化”

适度的“主动城市化”

城乡间劳动力

流动极少

农村到城市

农村到城市

城乡差距

城乡有差别,但差距极小

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且分离速度加快

城乡差距缩小,城乡逐渐融合

分工情况

农业、手工业、

商业三者分离

农业、手工业、

服务业三者分离

农业工业化,工业与

服务业既分离又融合

工农业政策

西方世界:重视商业和工业

东方世界:重视农业

重视工业,几乎都采取了

农业支持工业的政策

重视农业和工业,采取

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摘编自吴丰华《中国近代以来城乡关系变迁轨迹与变迁机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城乡关系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2023-07-10更新 | 5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城市文明的演进

材料一   “开封城摞城”

经过20多年的考古发掘已经探明,在古都开封地下3米至12米处,埋着(上下叠压)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国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镇,形成“城摞城”的奇特景观。“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这个一直流传在开封民间的神秘传说,终于被考古证实。有学者指出,由于黄河多泥沙的独特水文特性,黄河流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城邑遭受了与开封城同样的命运。“城摞城”对于研究黄河的泛滥、泥沙的淤积和灾变现象等,都提供了大量材料。

——摘编自苏则民《营邑立城制里割宅——中国古代的城市设计》

材料二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意大利首都罗马是世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沉淀了数千年历史遗迹,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建在台泊河之间的7座山冈上,几经毁灭又几度复兴。古罗马遗迹规模宏大,令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约公元前2000年初,罗马人从东北移居于此。公元前8至前4世纪筑城堡,逐步形成早期罗马城。公元7561870年为教皇国的首都,1870年意大利王国统一后成为意大利首都(教皇国退至梵蒂冈)。罗马古城的大部分遗迹现叠压在罗马街区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论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晰、史论结合。)
2023-05-29更新 | 14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都城形态的变迁

朝代都城布局
周朝西周营建东都“成周”,王城坐西朝东,在王城以东建设“郭”以安置“国人”、迁居殷贵族和驻屯军队,形成了小城连大郭、“坐西朝东”的格局。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都城大多采用类似的格局。
秦汉秦成阳和西汉长安仍是坐西朝东的格局。东汉时,为便利皇帝在南郊举行祭天之礼,形成了坐北朝南格局,中央官署分布于南北二宫周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保留坐北朝南的北宫,中央官署集中于官南大街两侧,形成中轴线。
隋唐都城由内城和郭城组成,内城又分为宫城和中央官署集中的皇城,形成东西对称、南北向的中轴线布局。
宋朝北宋东京形成宫城、里城和外城三重城圈的结构,出现以宫城为中心的全城四通八达的交通,开放式的都城制度代替了汉唐时期封闭式的都城制度。南宋临安形成了“坐南朝北”的特殊结构。
辽朝辽上京分南北二城,北城为皇城,仿唐长安建设,但在宫城内保留契丹所居毡庐旧俗;南城为汉城。
元朝大都“坐南朝北”,形成中轴线。
明清“坐北朝南”,形成中轴线,宫城皇城外城三重城圈。

       ——据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从表3中提取两条及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题目,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12-29更新 | 26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