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氾胜之书》记载:“凡麦田,常以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勿耕,谨摩平以待种时。”其大意为五月、六月对麦田进行两次翻耕后,七月进行耙地、耕地,进一步将土地“摩平”以保墒(保持一定土壤湿度),等到农历八月,冬小麦就适宜播种了。该记载(     
A.促使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B.反映了农业动力领域的革命
C.说明关中地区实现一年两熟D.有利于精耕细作模式的推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商朝农作物以粟、黍为主,春种秋收,时人分一年为春、秋两季。西周春秋之间,随着冬种秋收的小麦种植逐渐推广,春夏秋冬“四时”观念逐渐形成,“以时序政”“依时行政”也逐步成为统治集团的共识。这反映出(     
A.自然规律决定国家治理理念B.传统历法体系趋于完备
C.农耕文明赋予中华文化底色D.农业生产实现精耕细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18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邮政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由政府逐步扩大到民间,各国邮局数量普遍增加,邮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如普鲁士地区的信件传递速度在24小时内可达150千米,邮递范围遍及欧洲。据此可知邮政业(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B.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D.促进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2022-10-27更新 | 3817次组卷 | 22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