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下图漫画《进步与退步》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书写工具的进步导致了书写质量的下降B.计算机的使用减弱了文字的作用
C.计算机的应用给传统文化带来冲击D.传播手段的进步导致了传统媒体的衰退
2024-01-22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安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西方饮食文化主要受到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欧洲的影响。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注重饮食的品质和味道;例如,古希腊人在宴会上会用酒杯敬酒,而古罗马人则有“宴会三部曲”,即前菜、主菜和甜点。 中世纪的欧洲时期,人们的饮食更加简朴,主要以粗粮、豆类和蔬菜为主。 同时,也有肉类和奶制品的食用,而这种饮食方式更多的是特权阶层。

——摘自[德]希施·费尔德《欧洲饮食文化史:从石器时代至今的营养史》

材料二   从16世纪开始,西方饮食文化经历了巨大变革,新大陆的食物和调味品被引入到欧洲,这些新的食材和调味品,丰富了当时的饮食文化。例如:番茄、马铃薯、玉米和辣椒等食材的引入,使得意大利面、炸薯条、玉米饼等成为西方饮食文化中的代表性食品。19世纪以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和方便食品的兴起,使得人们更加注重速度和便利性,汉堡、热狗、披萨等成为最早的快餐产品,风靡一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快餐店的数量迅速增加,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产业链。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跨国快餐巨头迅速崛起,进一步推动了快餐的传播和普及。

——摘编自[美]阿莫斯图《食物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欧洲饮食文化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概述16世纪以后欧洲饮食文化出现的巨大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于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法国于1681年颁布的《海事法典》,对两国的航运业有推波助澜之功。在英法强劲的挑战之下,17世纪末期,荷兰日渐衰落,英法航运业及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英国逐步掌握了贸易主权,走上贸易帝国之道;而重商主义及其成果为18世纪法国的商业和欧洲大陆工业强国地位奠定了基础。17世纪末法国在海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过数场争霸战争后,在北美、中美洲以及非洲皆建立起了殖民地……最终英国于1763年彻底战胜法国成为海上霸主。

——摘编自柴彬、齐玉凤《17世纪英法海事法令与海上贸易秩序建构》

材料二   20171月,美国海军发布文件指出,美国是一个海洋国家,我们的繁荣直接关系到美国海军提供的海洋自由。水面部队已经做好准备应对并击败从海盗到全副武装的非国家军事行为体,再到敌国海军的威胁。全球的竞争者会试图破坏海上机动自由,方式是海洋拒止技术的部署和扩散,包括先进的反舰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整合和分层传感器系统及瞄准网络、远程轰炸机、先进的战机、潜艇、鱼雷、先进综合防空系统、电子战、网络和太空技术,以及不对称战术。这些能力旨在提高与美国军队对抗的风险,对手的目的是削弱我们的朋友和盟国对我们前沿行动能力及意愿的信心。

——摘编自张昊译《水面部队战略:重返制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英法两国颁布海事法令的共同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海军战略的特点。
4 . 印加人通过建造梯田(如下图)来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结构坚固的梯田既可扩大耕地面积,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调节极端和急剧变化的温度。由此可知,印加人(     

A.科学技术十分发达B.农业生产因地制宜
C.严重破坏生态环境D.主要从事集体耕作
2023-07-18更新 | 37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古代地理著作中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运河开凿的相关记载。据表可知,这一时期运河的开凿服务于(     
著作记载
《水经注》昔吴将伐齐,北霸中原,自广陵城东南筑邗城,城下据深沟,谓之邗沟。
《图经》昔吴王阖闾伐楚,以伍相带兵,因开此溪,以通漕运。
A.农业生产B.商业交往C.国家战略D.社会变革
2023-10-07更新 | 249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二模拟(江西卷)(15+4模式)-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汉口站前身为大智门火车站,是京汉铁路上的标志性建筑。大智门站建成于1903年,极具殖民风格。这一时期大智门站没有站前广场,只有一个约1000平方米左右的城市过渡空间与道路合并设置,主要为满足人流、车流集散的需要以及马车、人力车的停放(图2-a1)。新中国成立后,大智门站改名为“汉口火车站”,站前广场面积增大,沿站房一侧设置了停车空间,在功能业态上有较大改善(图2-a2)。这一阶段的大智门站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广场空间,还谈不上功能体系、空间结构和城市形象的建设。1991年大智门站退出历史舞台,位于金家墩的汉口火车站建成使用。新建汉口站以改善广场形象和环境质量为主要目标,在广场上设置站标强调汉口城市门户形象(图2-b1)。站前广场对空间结构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广场面积规模得以扩大,呈现出立体化布局模式。除了具有基本的交通功能之外,还增加了景观空间、综合服务、交往休闲等城市功能(图-b2)。“十一五”规划期间,汉口站迎来第二次改扩建以配合沪汉蓉铁路建设,站前广场功能分布和空间结构序列更加明确,将原来公交和社会车辆进站道路合并(图-c2)。同时在广场上还增加了商业功能以满足旅客需求。汉口站广场经过规划整改之后,形成了一个集高效换乘、功能复合、环境良好为一体的综合空间体系。

   不同历史时期汉口站站前广场建设情况

——以上材料整理自陈莹泽、蔡雨杉《铁路客站站前广场空间特征及演变》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口火车站站前广场的发展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口火车站站前广场发展演变的原因。
2023-09-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二战后,消费社会逐渐在欧美国家兴起,50年代的洗衣机广告代表了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如下图所示)。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福利国家与技术创新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有所调整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助推了广告业的兴盛
D.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取代了世界市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① 1849年曼彻斯特市布里奇沃特街区图
      
                                               图2
资料②
     以棉纺工业中心的曼彻斯特为例,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蒸汽动力的棉纺厂在曼彻斯特建立,1794年时为3家,而到1821年时多达66家。1853年时,曼彻斯特的棉纺厂数为108家,达到了顶峰。除了厂房,城市中还有其他大量生产性建筑。
资料③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这样描写曼彻斯特:“只要哪里还空得下一个角落,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哪里还有一个多余的出口,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来把它堵住。东一排西一排的房屋或连成一片迷阵式街道,像一些小村庄一样,乱七八糟地散布在寸草不生的光秃秃的粘土地上。”
资料④
     与农村人口平均寿命50岁左右相比,工业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瘟疫猖獗,疾病横行,死亡率高。
资料⑤
     1848年起,英国政府着手解决工业发展给城市带来的“城市病”问题。1848—1875年是城市规划改造的第一阶段,对已有街道和建筑物进行改善。1875年以后为第二阶段,主要清理贫民窟地区以及其他结构不当的建筑群。
资料⑥
     经过19世纪工业城市改造工程,现代都市整洁卫生舒适的物质环境初露端倪,居民的工作、居住和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据梁远《近代英国工业城市规划演进研究(1848—1940)》等
(1)如果以“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为题撰写一篇研究论文,请列出该论文的主要内容提纲并说明其研究价值。
(2)假如论证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的必要性,还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
2023-07-1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二中学、宜春市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图所示为宋元时期的扇式风箱介绍。该史料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       

北宋《武经总要》单扇式风箱图:扇门与炼炉直接相连,没有克服间歇鼓风的不足

元代《铸铁样图》:两扇扇门上分别设有两根拉杆,使单次鼓入炉内的气流量增大,以产生连续的气流鼓风

A.冶金行业动力的革新B.家庭式劳作方式的完善
C.农业灌溉条件的改善D.生产经验的传承与革新
2023-07-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美国农业的投入使用量(以1967年指数为100)”。对该图的合理解释是(       

A.机械和劳动力的投入反映国家重视的降低
B.化学品大量使用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C.农业投入量的变迁呈现出对科技依赖性的增强
D.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