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下图为根据世界银行《2021年世界发展报告》以“让数据创造更好生活”为主题绘制的当今世界数据经济的运行框架图。这表明(     
自1990年以来,全球数据驱动型服务贸易额迅猛增长,现已占服务贸易的一半
       
A.新的经济模式在全球迅速普及B.经济全球化推动服务贸易增长
C.现代科技进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D.数据经济是当今经贸活动的主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后初期通过占领区政府救济基金的粮食援助,是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基础。1949年之前,美国对日本首要关注的就是城市的粮食短缺。工人的食品开支减少,对工资增长的需求就会降低,这将大大缓解对经济发展的压力,但粮食短缺带来黑市价格的高涨,通胀严重,从而推高了日本的生产成本,使日本的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最终使日本无法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粮食。另外,如果无法解决日本的粮食问题,将极大危害其社会和政治稳定性,也不利于美国实现占领和改造日本的政治目标。此后,美国面临国内粮食过剩,将日本作为重要的出口对象,特别是在1954—1955年,以美日共同推进“营养改善运动”的名义,通过官民并举、政商结合、战略与战术并用的方式,大力推动美国剩余粮食(包括做面包的小麦、做饲料的玉米等等)的对日倾销。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材料二   2010—2020年世界及各地区食物不足人口数与发生率

类别

年份

世界

非洲

亚洲

拉丁美及洲加勒比地区

大洋洲

北美洲及欧洲

食物不足

人口数

(百万)

2010

636.8

187.4

400.1

40.7

1.9

-

2015

615.1

199.7

369.9

36.4

2.4

-

2016

619.5

212.0

356.1

42.9

2.5

-

2017

615.0

212.3

352.1

42.2

2.6

-

2018

633.4

227.1

354.6

43.7

2.6

-

2019

650.3

235.3

361.3

45.9

2.6

-

2020

768.0

281.6

418.0

59.7

2.7

-

食物不足发生率(%)

2010

9.2

18.0

9.5

6.9

5.3

<2.5

2015

8.3

16.9

8.3

5.8

6.1

<2.5

2016

8.3

17.5

8.0

6.8

6.2

<2.5

2017

8.1

17.1

7.8

6.6

6.3

<2.5

2018

8.3

17.8

7.8

6.8

6.2

<2.5

2019

8.4

18.0

7.9

7.1

6.2

<2.5

2020

9.9

21.0

9.0

9.1

6.2

<2.5

注:“-”表示数据未报告

——摘编自李先德《全球粮食安全及其治理:发展进程、现实挑战和转型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以来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特点及其原因。
2023-04-24更新 | 19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棉纺织品进口与消费的大争论

材料一   英国组建皇家特许的东印度公司的初衷,是将本国优势商品毛织品等销售到亚洲。结果,非但销售欠佳,贸易船只反而满载印度棉纺织品回到欧洲,这引发了欧洲范围内的“印度棉织物热潮”和“印度热”,并在17世纪70~80年代之后引发了一场长达数十年的有关棉纺织品进口与消费的社会大争论。事实上,进入17世纪晚期,英国社会对海外物产特别是亚洲的咖啡、茶叶、瓷器、印花布以及美洲的蔗糖、烟草等成瘾性奢侈品需求大增,预示了新的社会变革和新社会风尚的来临。

东印度公司进口的亚洲货物占比统计(单位:%)

时期

胡椒

咖啡

茶叶

棉纺织品

1664—1670年

20.01

0.63

0.02

62.59

1731—1740年

4.3

5.35

9.26

65.35

材料二   日趋流行的印度棉布消费与进口问题,引发了英国支持者与批判者的两极分化。那些与毛织物和绢丝物相关联的商人、企业主等代表了当时社会上最尖锐、最猛烈的批判声音。1685年英国对“所有印花棉布、印度亚麻以及所有印度制造的丝绸制品”征收10%的关税,1690年、1700年这一关税则分别增加到20%、35%。1700年议会通过的《禁止进口棉织物法》规定进口印花棉布为非法行为;1720年政府和议会迫于压力通过的《禁止使用棉织物法》则更加严厉,规定自1722年12月25日起,一切使用、穿着印度棉布或售卖行为皆为非法行为。而东印度公司则认为,进口价格低廉产品,有利于产品销售市场扩大,壮大制造业规模,其拥护者还主张东印度贸易创造的巨额财富拓宽了原有工业产品的销售渠道,为英国引入了新的制造行业和职业种类等等。双方展开了小册子大战和示威运动,当时超过100种小册子出版物发行,知识精英、哲学家、新闻记者和专业学者等人士大都投身其中,他们使用夸张的修辞试图说服立法者和普通公众相信他们各自的论点有理有据。这场争论至1720年后渐渐进入尾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曹瑞臣《棉全球化视野下近代英国社会对棉的消费及其社会论争》


(1)这场大争论主要是由哪些矛盾引发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对这场大争论予以评析。
4 . 1933年的某份统计材料显示,截至1931年,我国48个开埠口岸城市的人口总计为1353.5万,占10万人以上城市人口总数的1/3以上。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一现象说明我国近代(     
A.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B.城市化深受开埠影响
C.产业结构严重不平衡D.工业化缺乏内驱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23164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回研兰的食糖统计   

单份数量(单位:磅)糖类
16233176冰糖
163133841孟加拉糖
16341P8RR3中国黑糖、砂糖、暹罗冰糖
16452583017砂糖
16473482737砂糖、冰糖、孟加拉糖、中国块糖
1643898257中国糖、孟加拉糖、巴达维亚砂糖

——据李倩《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远东贸易研究》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及80年代初期,世界食糖市场曾出现过2次大的波动。一次是1974年11月国际糖价达到66美分/磅(1452美元/吨),1975年6月跌至11美分/磅;另一次是1980年9月跌至5.4美分/磅,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十几倍。20世纪90年代以后,食糖价格波动趋于平缓,但仍处于大波动状态。如1990年3月,由于当季食糖减产、消费增加,食糖库存降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低值,糖价涨至16.28美分/磅。受到欧盟减产、巴西食糖出口量下降及巴西酒精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00年10月世界食糖价格达到11.4美分/磅。

——摘编自徐雪《世界食糖生产与贸易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世纪上半期荷兰食糖进口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响国际食糖价格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统计了古代中国部分朝代的疫灾状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西汉东汉魏晋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
历时年数(年)
211
19637038016815098277268
疫灾年数(年)18287541345030169218
疫灾频度(%)8.514.320.210.820.233.330.661.081.3
A.政治状况与疫灾数量无关B.疫灾的频度总体上趋向增高
C.各朝代疫灾历时年数均衡D.疫灾年数与朝代年数成正比
2022-04-10更新 | 961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名校联考信息卷(模拟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