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市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

名称时间地点记载及出处
番椒万历十九年(1591)浙江《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万历四十二年(1614)山东《群芳谱》:“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辣茄康熙三十三年(1694)浙江《杭州府志》:“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俗名辣茄,不可食。”
海椒康熙六十一年(1722)贵州《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辣椒雍正十一年(1733)广西《广西通志》:“每食烂饭,辣椒为盐。”
秦椒乾隆九年(1744)陕西《直隶商州志》:“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籽白,味极辣。”
黔椒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川《城口厅志》:“黔椒,其种出自黔省,俗名辣子,一名海椒……可面可食可淹以佐食。”

材料二   史料记载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川人喜好的“三香”。随着辣椒传入,四川当地风土气候成为适宜辣椒生长的沃土,辣椒很快被用于烹饪食材之列,造成了川莱以麻辣为突出味型,兼重各种辛香味型的特色自乾隆年间开始,辣椒就逐渐代替了食茱萸成为主要的调味品,到嘉庆年间,四川地区的许多方志中已有关于辣椒的记载。

辣椒占地不多,不挑气候和土壤,收获期长达半年。光绪《南溪县乡土志》记载,辣椒“二月播子,四月移植”,“粪尤忌展,初耨治,惟以水和溺注之”。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辣椒的火热、刺激能够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能够“下饭”。品种各异的辣椒通过干制、腌制、酱制等方式加工后,产生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

——摘编自于帅《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

(1)从材料一表格信息中能得出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期以来川渝地区食辣之风兴盛的原因。
2024-05-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有(     
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
1870年210105 93 8 2 2
1880年3731691751658
1890年61722433134919
1900年790284402602024
①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全球水陆运输网络的形成   ④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 . 下表为“1949~1957年中国不同规模城市发展变化表”。据此分析可知,这一时期(     
城市规模
(万人)
1949年1952年1957年
城市个数占全国城市的百分比(%)城市
个数
占全国城市的百分比(%)城市个数占全国城市的百分比(%)
大于10053.795.6148
50~10075.1159.42012
20~501813.22113.13721
小于2010678.011571.910559
合计136100160100176100
A.城市的区域分布趋向合理B.各类城市实现了均衡发展
C.中等城市的发展十分迅速D.小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是不同史籍中对宋代借贷活动的历史记述,据此可知宋代(     
记 述出 处
“民有贫乏不能自存及应役者,听于有物力之家,召保借贷。”《宋史·食货志》
“诸典质倚当财物,限外更延三日,每三日收息一分。”《宋会要辑稿》
“宋之官营,设库储金,以行借贷之政。若有违约, 则依法追索,以保官库之资不失。”《东京梦华录》
A.阶级矛盾比较突出B.商业借贷现象较普遍
C.借贷活动形式多样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2024-05-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欧亚非地区1400—1800年的人口统计表,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欧亚非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1400—1800年欧洲、亚洲、非洲人口统计(单位:百万)
A.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贸易增长B.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
C.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D.欧亚非地区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1910—1940年美国已婚妇女工人就业比例状况。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年份有酬工作比例提高的比例女性劳动力比例提高的比例
191010.7%24.7%
19209.0%-15.9%23.0%-6.7%
193011.7%+30.0%28.9%+25.7%
194015.3%+30.8%35.5%+22.8%
A.妇女传统家庭角色转变B.妇女政治地位日益提高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快D.男性就业压力逐渐增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部分)。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站名车到分秒车开分秒停车分秒
三元里-28分15秒-
六合路31分25秒31分55秒30秒
华清街35分50秒36分55秒1分5秒
青年会40分5秒40分50秒45秒
怡园45分55秒46分35秒40秒
六渡桥55分45秒56分15秒30秒
A.公交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B.武汉地区城市化进程增加交通压力
C.近代中国公共交通体系的建立D.交通的进步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人类城乡关系发展三阶段对比表。

城乡低水平依存

城乡加速分离

城乡高水平融合

时间起点

农业文明开始,城乡差异形成之初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

古典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缓慢

快速的“被动城市化”

适度的“主动城市化”

城乡间劳动力

流动极少

农村到城市

农村到城市

城乡差距

城乡有差别,但差距极小

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且分离速度加快

城乡差距缩小,城乡逐渐融合

分工情况

农业、手工业、

商业三者分离

农业、手工业、

服务业三者分离

农业工业化,工业与

服务业既分离又融合

工农业政策

西方世界:重视商业和工业

东方世界:重视农业

重视工业,几乎都采取了

农业支持工业的政策

重视农业和工业,采取

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摘编自吴丰华《中国近代以来城乡关系变迁轨迹与变迁机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城乡关系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2023-07-10更新 | 5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下表所示为明朝不同时期法律条文的摘录(部分)。据此可知明朝(       

时期

法律条文

明太祖时期

凡侵占街巷道路而起盖房屋及为园圃者,杖六十,各令复旧。其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

明宪宗时期

京城街道沟渠,锦衣卫官校,并五城兵马时常巡视……如有怠慢,许巡街御史参奏拏问。若御史不言,一体治罪

明世宗时期

京城内外,势豪军民之家侵占官街、填塞沟渠者,听各巡视街道官员勘实究治

A.城市环境治理渐趋规范化B.政府严格管理商业活动
C.御史的监察职能得到强化D.君主普遍重视城市建设

10 . 下表所示为对唐代社会状况的有关描述。据此可知,唐代(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袭防斗时”

王建《凉州行》

“伊吾(今新疆哈密一带)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

宋敏求《唐大诏令集》

“是时中国盛疆,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今甘肃省黄河以东,青海省青海湖以东至陇山的地区)”

司马光《资治通鉴》

A.陆上丝路较为繁荣B.诗人推崇异域文化
C.民族交融出现高峰D.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