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1830年,英国采矿工程师斯蒂芬森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每小时14英里的速度行驶31英里,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由此可知(       
A.铁路成为英国主要交通方式B.人类活动区域得到极大扩展
C.工业革命推动了运输业发展D.世界各地之间联系得到加强
2 . 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中国丝绸为最。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帆船运往南美以及欧洲市场。同时,产自拉丁美洲的白银则流入中国。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繁荣(     
A.表明印度洋贸易地位日益衰落B.加速了拉丁美洲国家生产方式的革新
C.为西班牙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D.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3 . 有学者认为:“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论述的是哪一事件的条件(     
A.新航路开辟B.宗教改革C.近代科学革命D.启蒙运动
2023-09-15更新 | 403次组卷 | 3卷引用:【学考复习】(纲要下)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选择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  )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2023-04-08更新 | 322次组卷 | 25卷引用:【学考复习】(纲要下)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选择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大约1万年前,原始农耕出现,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后来,各种金属工具的使用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此后人类社会的历史才真正开始。由此可知(       
A.原始农业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B.社会分工的出现源于农业产生
C.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文明的出现D.人类社会历史起源于阶级分化
2023-12-11更新 | 2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卷(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

全球物种大交换过程中,土豆传入欧洲。18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亚瑟·扬游历英格兰东部时看到了一个即将进入新时代的农业世界。因为土豆如此高产,以食物热量的标准来衡量,其最实际的结果就是令欧洲的食品供给增加了一倍。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土豆的到来终于使这片大陆能够为自己供应正餐了。

在亚瑟·扬之后数年,亚当·斯密注意到,爱尔兰人除了土豆没有什么可吃,却依然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因为吃土豆,他们也是欧洲营养状况最良好的人,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人们,不再会轻易被那个年代最大的杀手——传染病——害死了。亚当·斯密得出结论:“同样数量的耕地将会养活多得多的人口,人口将会增加”。事实证明,土豆被引进欧洲一个世纪后,欧洲人口总量大概翻了一倍。后来有经济学家说:“土豆的引进对近代时期的影响堪比蒸汽机的发明”。

——摘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美洲,把水稻带到美洲,16世纪后,水稻传到美国密西西比州并向西传播……水稻的种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的生存要求。在北美地区,稻米为广大劳动人民(主要是黑奴)提供了基本食物。进入16世纪,甘蔗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引进美洲大陆。由甘蔗加工而来的蔗糖迅速成为美洲与欧洲贸易的重要商品。从洲际交往的层面上看,美洲地区生产的蔗糖成为“三角贸易”中的重要商品。

——摘编自周红冰等《20世纪前全球化进程中的农业因素——从地理大发现到工业革命》

材料二   在马铃薯进入欧洲以后,欧洲人口在一个世纪内增长了大约两倍。以马铃薯为主食的爱尔兰人口增加更多。马铃薯也在中国的山区生根发芽。就在美洲作物传遍中国山区的那些年,这个世界上最为富有的国家却陷入了与环境的抗争之中。棚民租山垦种,雨水和泥沙倾泻而下,导致平原地区农田毁坏,河道淤塞,洪水泛滥。接二连三的洪水引发了持续不断地饥荒和此起彼伏的动乱。灾后的修复工作几乎掏空了国库。……美洲的作物是压倒清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摘编自查尔斯·C·曼恩:《1493:从哥伦布大航海到全球化时代》

(1)据材料一,指出水稻传入美洲的原因,并概括水稻、甘蔗等新作物在美洲种植产生的作用。
(2)据材料二,分析说明马铃薯传入后对亚欧大陆带来的影响。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我们该如何面对国际贸易往来中的外来物种。

9 . 下图是三种不同时代的经济结构,促使经济结构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政治制度B.市场经济C.科学技术D.意识形态
2024-01-28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台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过程,也是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7世纪,由于欧洲水手探索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同时,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而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口大量减少。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大。”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超过了6倍;1851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2倍。两次工业革命后,大量各式各样的工业产品和机器成品纷纷进入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不仅存在着商品销售市场,而且还出现了资本、投资、货币、金融市场等流通形式。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还出现了大量商品证券交易市场。这些商品交易场所日趋大型化并分布于欧、亚、美、非等各大洲,正是“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摘编自陈晓霞《关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教学的研究》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美国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了战争的严重创伤,各国均致力于医治战争的创伤,重建本国的经济。在恢复本国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各国都面临着国际经济关系中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是金融方面——重建国际货币制度,维持各国间的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二是国际投资方面——创立处理长期国际投资问题的国际组织;其三是贸易方面——重建国际贸易秩序,扭转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性贸易政策,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17世纪欧洲航海探险对加强世界联系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二战后“国际经济关系中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2023-12-11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卷(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