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重储,公私皆储粮。据考证,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粮食储藏的记录。周朝将粮食仓储上升到国家社稷安危存亡的高度来认识……除狠抓皇粮国赋入库外,还积极拓展其他筹粮入库渠道。例如宋代,官仓粮食来源主要是皇粮国赋;各州、县的义仓,主要是从官收的春秋二税中,每石另收一斗储仓……封建王朝重视加强仓储管理,其主要做法有四:一是对粮食储备实行专管,由中央财政直接控制。二是对不同类型的仓储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如常平仓等官仓主要由各级政府机构管理,而义仓、社仓、预备仓等民间仓储,则在官府的指导下,主要由民间自行管理。三是制定较严密的管理条规和制度。例如,西汉设有专门的会计簿册,详细记录仓储谷物数量、品种、出入、经手人、核验等,上级官吏经常检查所属仓谷。四是注意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例如,在雍正元年至三年期间,雍正连续发出有关清查钱粮亏空的上谕三十余道,并派朝廷官员协助清查地方钱粮亏空。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经济凋零,粮食短缺问题严重,国民生计惨淡,社会矛盾丛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占领当局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开展粮食援助和粮食强征。这一系列政策在实现美国自身的经济需求与政治目的的同时,也确实对日本的农业与社会步入正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之后日本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战后初期的粮食政策连同日本经济复苏后美国长期实施的粮食倾销,共同构成了二战后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主要内容。

——摘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材料三   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认为,在人口、土地、水资源等压力下,中国自身将无力满足快速增长的粮食需求,必然转向国际市场进口大量粮食,从而引发世界性粮食危机。但从过去 30 年中国的实践来看,布朗的预言并未成真,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率领全国人民维护粮食安全的伟大实践成就。……从2004年起至今,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已形成定例……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粮食安全保障法》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入2023年立法重点。

——摘自徐刚《国际粮食安全态势与中国应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粮食储备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朗预言并未成真的原因。
2024-02-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83年,一场台风就能将深南路上的电线杆全部吹倒,让深圳电力几近瘫痪。2019年,深圳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降至32.4分钟,优于伦敦等国际一流城市。其中福田中心区仅为0.19分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由此可以说明(     
A.深圳电力技术领先世界B.特区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C.世界电力行业发展滞后D.对外开放规模不断扩大
2024-02-2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近代重庆糖业发展迅速,糖商群体构建起一套产销链条。下图为重庆糖品产销图据此,关于糖业发展,下列分析最为正确的是(     
A.足以保证糖业繁荣B.协作经营模式开始
C.资源配置面向市场D.糖商群体发展成熟
2024-02-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欧亚非地区1400—1800年的人口统计表,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欧亚非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1400—1800年欧洲、亚洲、非洲人口统计(单位:百万)
A.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贸易增长B.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
C.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D.欧亚非地区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三峡地区考古出土了大量并有其自身特点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从器形看,有猪嘴形、蘑菇形等当地动植物特点的器物;从纹饰上看,有绳纹、山字形纹、谷穗纹、鱼形纹、水波纹等。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区(     

A.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B.手工业成为独立的部门
C.陶器种类多样技术先进D.生产生活蕴含审美情趣
6 . 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 “一带一路”实施十年来,仅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就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8%,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到9.7%,全球贸易增长1.7%到6.2%,全球收入增加0.7%到2.9%。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了(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速B.国际贸易发展改变人类生产生活
C.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D.“一带一路”为全球化增添活力
2024-01-2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注:①为1872年数据)。表中数据主要表明(     
年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年22%8%13%10%
1913年15%11%13%8%4%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西方各国激烈争夺海外殖民地
C.世界贸易逐渐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D.各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私营手工业主要集中于盐铁业。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存在。唐宋时期,除了纺织品,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日渐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中叶以后,纺织、 制瓷、 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江西景德镇的民窑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明清时期,江南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摘编自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等

材料二   抗战初期,为了保证国防耗费以及民生基本要求,国民政府通过颁布战时经济法令,对后方经济实行越来越严厉的统制政策,民营企业纷纷破产。抗战胜利后,不少民营企业迫切希望政府能够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然而, 国民党却反其道而行,加征各种苛捐捐税,并不断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此外,官僚资本也急剧膨胀,并在诸多行业形成垄断之势。1946年11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与美方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随后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形成独占地位,民营工商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摘编自张伟《我国近代民族企业社会责任及其价值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蓬勃发展。党的十六大指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从2012年底的1085.7万户增长到2022年8月的4701.1万户,民营上市公司数量达3000多家,在世界500强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2年的5家增加到2022年的28家。 民营经济对外直接投资占比超过60%,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 70%。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作用,强调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王胜桥《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汉至清民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2024-01-2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图。这些工程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减轻渭河泛滥造成的破坏B.保障政治中心物资供应
C.加强关中各地的经济交流D.利用黄河水灌溉农田
2024-01-2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指出:工业网络3.0是以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为驱动,支撑人、机、平台协同创新应用,技术高融合、部署高灵活、服务可度量、接口可编程的新型工业网络。将简化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流程,有可能使目前盛行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被分散化和社会化生产代替。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可能(     
A.使非西方国家丧失全球贸易优势B.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C.带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变D.引起新一轮的科技大发展
2024-01-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