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序号史料内容史料来源
“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荞麦为最,稻获次之。”道光年间
陕西《留坝厅志》
“洋芋(即马铃薯),此种不知所自来。山多种之,山民藉以济饥者甚众。”道光九年(1829
《宁陕厅志》
“包谷、洋芋、红薯三种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然犹有高低土宜之异。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光绪十九年(1893
四川《奉节县志》
“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同治十三年(1874
《湖州府志》
番薯“扑地传生,一茎蔓延至数十百茎,节节生根,一亩种数十石,胜于种谷二十倍”。(明)王象晋
《群芳谱》
番薯所需“未半于农功,丰登自倍于百谷”。(清)陈世元
《金薯传习录》卷上
有学者认为,16世纪,美洲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又易于栽培的农作物的传入,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可以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粮食生产革命”。请从表格中提取四条相关信息,对“粮食生产革命”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表述成文,论据有效,论证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01-17更新 | 449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2)
2 . 下表是清朝地方志中关于玉米种植情况的记载(部分)。这表明清朝(     
内容
“徽州山多地少,棚民(闽浙等地的流民)租垦山场由来已久……棚民亦因垦地成熟后,布种苞芦(玉米)”
(乾隆年间)“山民、棚民自赣、粤等省到闽北者骤增。焚山而植,拙根株而种苞谷(玉米)”
“玉蜀黍,一名苞谷,州境初无是种,有山左种薯者于嘉庆中携来数粒,种园圃中,土人始得其种,愈种愈多,居然大田之稼矣”
A.洲际物种交流较为频繁B.流民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C.玉米成为主要经济作物D.移民推动了玉米的传播和种植
3 . 下表所示为16世纪以后世界各地区新出现的部分农作物。这可用于说明(     

地区

新出现的农作物

原产地

美洲

小麦、燕麦、裸麦、橄榄

欧亚大陆

欧洲、亚洲、非洲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

美洲

A.物种的世界性流动B.人口迁移的趋势
C.商品的全球性交流D.西方的野蛮掠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