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550年后,玉米成为大西洋沿岸非洲人的主要食物。用大型仓库储存的玉米使西非海岸的奴隶禁闭营里关押大量奴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玉米先于奴隶贸易传入非洲B.跨大西洋经济交流继续扩大
C.玉米种植促使非洲人口剧增D.非洲奴隶主导了玉米的推广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记载,哥伦布在结束第一次的航海返回西班牙时,玉米被不经意间带回了欧洲,但当时美洲的玉米饮食文化却没有相应地传入欧洲。由于玉米的种收比是小麦的520倍,所以16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在威尼斯平原规模种植玉米当作粮食,而不再是观赏作物。到16世纪末人们已用玉米面、小麦粉、还有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玉米从西班牙和意大利两个较早的发源地出发,以扇形阵势向巴尔干地区扩展。从 17 世纪早期,玉米被引种到俄国和周围地区。玉米传开后,欧洲多种作物的轮种开始推行,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冬季休耕的农作制度。18世纪欧洲的小麦价格约等于玉米的两倍,故有学者称,“在十七世纪,尤其是在十八世纪,由于玉米充当农民的主食,小麦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粮”。由于稻米在欧洲栽培很少,故玉米在欧洲慢慢发展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这一点不同于亚洲。它与从美洲传入的其他粮食饲料多用途作物马铃薯、甘薯一起,支撑起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

——摘编自张箭《美洲玉米初传欧洲论略》等

(1)结合材料绘制一个有关玉米在欧洲传播的时间轴(要求:用黑色中性笔作图,包含时空等信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玉米传播对欧洲的影响。
3 . “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就和它们在安第斯山区的角色一样。……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由此可知,土豆的种植推广(     
A.推动了欧亚作物在美洲传播B.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
C.解决了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D.改变了欧洲国家的粮食结构
2022-11-04更新 | 1440次组卷 | 35卷引用:广东省四会中学、广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6世纪中叶,东方的香料和调味品在西欧的销量是一个世纪前的3倍多;中国的茶和非洲的咖啡,逐渐成为欧洲人餐桌上的主要饮料: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红薯、烟草、可可、西红柿等开始逐步成为全世界到处都有的东西。由此可知
A.亚洲成为新的世界贸易中心
B.欧洲饮食结构发生彻底改变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高产农作物的种植遍及全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汤姆·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一文中称:“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作者认为近代物种交换
A.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B.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
C.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D.阻碍了美洲农业发展
2022-02-02更新 | 967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历史试题(B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末年,《遵生八笺》首次记载辣椒,称为“番椒”。最早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土苗用以代盐”。辣椒的扩散是伴随着农业“内卷化”进程的,人口的增殖使农民的副食选择越来越少,不得不将大量的土地用以种植高产的主食,辣椒作为一种用地少,产量高的调味副食受到越来越多的小农青睐。

——据曹雨《中国食辣史》等

材料二   “卑湿之地”的特殊地理气候是湖南人嗜辣的客观原因。湖南人把辣椒文化视为湖湘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并由此提炼出湘人的“辣椒精神”。毛泽东诙谐地将辣椒与红色革命精神联系起来,“不吃辣椒不革命”。辣椒传入中国虽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辣椒文化已经完全融入中华饮食文化,在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演绎出不同风味,各地不同的辣味孕育出各具特色的代表菜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去当地品尝最地道的辣味美食。

——据张艺凡等《辣椒传入中国的地域文化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辣椒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辣椒传入中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