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宣统《东莞县志·物产》记载,万历八年(1580年),广东凤冈人陈益乘船到安南(今越南),当地首领用一种名叫白薯的土产招待他,这种土产味道甘美。陈益“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由于来自番邦,故名之为番薯。

——摘编自张箭《新大陆农作物的传播和意义》

材料二   明清时期,随着玉米种植的逐渐推广,玉米成为一些地区百姓的主食之一,并被看作是适宜备荒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在清代被推广种植之后经常被用作家畜的饲料和酿酒的原料,其药用、燃料、肥料等价值亦多被认识和利用。玉米、番薯等美洲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对于解决明清时期人民的基本食粮、提高明清时期的粮食产量、平抑粮价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玉米、番薯的推广种植,农民在解决了基本食粮之后,能够将价格比较高的稻谷等粮食投入市场并用于商品交换。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明清时期粮食商品化的发展。而且,玉米、番薯自身也成为用来交易的大宗商品。

——摘编自宋军令《明清时期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种及其影响研究——以玉米、番薯、烟草为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番薯传入中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玉米、番薯等美洲农作物的传播给中国明清社会带来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洲某岛)岛民们也用一种小米容易地制成面包,该小米类似于米兰人和安达卢西亚人大量存在的那种。该小米棒比手掌略长,一头略细,约有手臂的上半部那么粗。该谷粒具有豆粒的形状和大小。当它们生长时为白色……磨成粉时雪白。这种谷粒叫“玉米”。我的信使也将带给阁下一些他们用以做面包的那些种子。

——参与过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的安格勒利亚,于149453日致罗马教廷国务大臣的信件

材料三   1542年出版的《植物志》中记述:“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


   

材料四   1582年威尼斯贵族孔塔里尼家的一份“田地播种计划”表明,他们家的佃农已在一块夏季遭涝的田地上种玉米。1584年,玉米出现在威尼斯一个农民死后的农场财产清单中。1588年,玉米成为一个农场主送给罗维戈的圣巴托罗缪修道院礼品的一部分。1601年的一份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文献载,“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具有便宜市价赖以维生的资源”。


(1)根据材料,概括玉米在欧洲传播过程中体现的特点。
(2)指出材料二、三、四各涉及哪种类别的文献史料,并分别说明其对研究玉米在欧洲传播的价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铃薯是世界四大主粮之一。1551年西班牙人将原产美洲的马铃薯带入欧洲。“马铃薯”最早出现在中国何处,学术界存在争议。

观点一:“东南沿海说”

史料1福建《松溪县志》记载“康熙十八年县府曾刊布文告晓谕民众种植马铃薯……菜依树生,掘取之,形有大小,略如铃子,色黑而圆味甘苦。”

史料21903年,美国人威廉在《荷据时期的台湾》一书中提到“1650年到过台湾的荷兰船长斯特儒斯曾在其日记中记载在台湾见过马铃薯。”

——摘编自何炳棣《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三)》

观点二:“北京说”

史料3明万历年间,《土豆》诗:“榛实(果实)软不及,蒸根(植物根茎)旨定雌。吴沙花落子(花生),蜀国叶蹲鸱(大芋)。配茗人尤未……。”

史料4明崇祯年间,《酌中志》记载道:“斯时所尚珍味……素蔬……辽东之松子,蓟北之黄花金针,都中(北京)之山药、土豆,南都(南京)之苔菜……不可胜计也。”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观点所引史料进行辨析,找出观点所引史料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措施。
4 . 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以下关于番茄传播的史实正确的是(       
A.十六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在欧洲推广
B.最早由葡萄牙人从南美洲带回到欧洲
C.十八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传回美洲
D.明朝万历年间作为食用蔬菜在中国广泛种植
2023-04-08更新 | 383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据史料记载,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据此可以得出(     
A.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B.新食物物种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C.新食物物种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
D.新食物物种提高了人们的抗饥荒能力
6 . 下列有关“马尼拉大帆船航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B.中国在这一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
C.航线范围主要涉及亚、欧、美三大洲D.这一贸易以黄金作为主要支付方式
2022-08-29更新 | 45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爱尔兰逐渐成为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这说明马铃薯的种植(     
A.提高了欧洲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B.改变了区域食物结构,影响饮食习惯
C.延缓了殖民扩张过程,推动文明发展D.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导致庄稼歉收
8 .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玉米、甘薯等作物向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这些地区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被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的影响B.传统农业的发展
C.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D.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2022-05-19更新 | 239次组卷 | 3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一中、莆田二中、仙游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农学家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提及:“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如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火伞火珠,未足为喻,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这是中国最早有关番茄的详细记载。这段记载可用来说明此时
A.东西方间物品交流速度加快B.海上丝绸之路得到稳步发展
C.我国可用食物种类更加丰富D.中国与美洲开始了直接往来
2022-04-30更新 | 1709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麦原产于西亚。中国关于麦类作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发现于商代甲骨文,其中还有专门围绕麦类作物种植和收获举行的祭祀活动。《周礼·天宫·疾医》:“(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史料表明,至少在春秋时代,位于北方的东周、晋、鲁、郑、陈等都有了小麦的种植,并出现了以小麦制作酒母的酿酒工艺。汉代小麦在人们主粮中的地位普遍提高,是中国北方农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摘自田成方、周立刚《古代中国北方粮食种植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1618年,小麦从英国传入弗吉尼亚殖民地。独立战争以后,中西部地区也开始种植小麦,这一时期酿酒业和牧业对小麦和其他谷物的需求量增加,是刺激小麦和谷物种植的主要原因。1870年后,美国政府先后制定多项法律,鼓励开发大平原。20世纪初,美国开始大规模普及拖拉机,早已建好的铁路网,把小麦等农作物源源不断地运往东西海岸,远销欧洲,击垮了欧洲的农业体系,导致欧洲社会极度不稳定。一战前后,受世界小麦价格上扬的利益驱使,大幅度开垦西部地区土地种植小麦。由于干旱和持续数十年的农业扩张,以及未有相关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1930年前后出现了一场著名的“色风暴(沙尘暴)”,美国的生态以及农业受到了巨大影响。

——摘编自《美国社会历史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麦类作物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小麦广泛种植的原因。
2022-04-24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昌财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