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徐光启是上海人,中年后长期在京津地区居住和做官,其著作《农政全书》(1625-1628年撰)的正文中没有提及玉米,只在“蜀秫”一条中用注的形式说:“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玉米是蜀地主要农作物B.中国与南美间已有贸易联系
C.玉米尚未开始传入中国D.玉米在中国的种植尚不广泛
2024-01-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明朝中后期,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闽广人赖以救济,其利甚大”。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闽广人追求其利B.明朝的对外开放政策
C.中国沿海地区适合种植甘薯D.新航路的开辟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

名称时间地点记载及出处
番椒万历十九年
1591
浙江《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万历四十二年
1614
山东《群芳谱》:“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辣茄康熙三十三年
1694
浙江《杭州府志》:“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俗名辣茄,不可食。”
海椒康熙六十一年
1722
贵州《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辣椒雍正十一年
1733
广西《广西通志》:“每食烂饭,辣椒为盐。”
秦椒乾隆九年
1744
陕西《直隶商州志》:“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籽白,味极辣。”
黔椒道光二十四年
1844
四川《城口厅志》:“黔椒,其种出自黔省,俗名辣子,一名海椒……可面可食可淹以佐食。”
从材料表格信息中能得出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推断理由。
2023-12-2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4 . 英国人发现印度殖民地的杜阿尔斯-特莱区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这预示着一条新的财富之路。他们就认为:“土壤、土地类型和气候、温度使我相信茶树能在这些较低的山坡上茁壮成长。”殖民政府野蛮地将当地居民全部赶走,没收了耕地,砍伐了森林。由此可见,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A.解决了人地矛盾突出问题
B.改变了区域饮食结构
C.对历史发展产生双重影响
D.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以来,英国人口有了较快增长,旧有的耕作制度已不能满足人口日益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地理大发现后随着羊毛价格上涨和养羊业的刺激以及工业增长和城市发展对农产品需求的扩大,圈地运动迅速兴起,这是一场消灭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的农业革命。1560年以后,农业革命在英国悄然兴起。当时,英国西部已经实行了早期形式的轮作制。英格兰人逐步把可轮换式农业、三圃制、革命性作物、畜牧业和可耕地结合起来,发明了诺福克四茬轮作制。17世纪,马铃薯的广泛种植,提高了英国人的抗饥荒能力。18世纪起,议会简化了圈地程序,涌现出许多拥有大地产的地主,人们常常把低质量的农场改造为精耕细作型的可耕地。到了18世纪,土地私有产权完全确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主可以自主决定生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获得畅通无限的立法权,议会不断颁布新法令,加速了圈地运动的发展。这样,英国新贵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到18世纪上半期,采用雇佣劳动的农场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中逐步居于统治地位……

——整理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材料二   当代中国积极重视粮食储备。按照温家宝总理所说,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我们的储备规模在1.5亿吨~2亿吨。中国的储备主要分为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2000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组建成立,中央储备粮的垂直管理体系开始形成并得到良好运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坚持不以牺牲耕地搞开发,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需求,把粮食的生产、转化、加工、流通、消费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行系列开发和整体建设。国家农业科研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加快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健全完善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之间的补充机制,统一协调省、市、县三级储备的吞吐,确保各地国储库和中央储备粮规模的稳定。

——整理自刘星《东北地区粮食储备安全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农业革命的背景,并归纳英国农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采取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6 . 1630—1680年间,英国糖的人均消费量增加了四倍,零售价降了一半,茶、咖啡、巧克力等也进入商店和普通消费者的家庭,并日益流行。这主要得益于(     
A.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B.价格革命的推动
C.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D.奴隶贸易的开始
7 . 哥伦布于1493年第二次远航时,将甘蔗带到了美洲,随后甘蔗在美洲的种植范围得到扩大,欧洲对蔗糖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欧洲殖民者不愿收割、运送甘蔗,而美洲绝大部分原住民已被杀害,于是殖民者找到了一个能补充加勒比地区劳力的办法:贩卖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适应炎热气候的黑人至加勒比地区。这反映了(     
A.物种交流改变族群分布B.商业革命丰富植物种类
C.人口迁徙更新商贸形态D.殖民扩张加速资本流动
2023-11-14更新 | 1661次组卷 | 17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甘蔗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栽培一直受到重视。从诸多文献中可以看出,先秦至六朝时期,在吴楚、云南和四川等地,甘蔗如花草和蔬菜一样,在园圃或庭院中栽培,多为生吃或饮蔗浆。到了宋代,甘蔗已经在珠江三角洲、广东、福建等地广泛种植。四川遂宁人王灼对故乡的生产实践进行记录,总结出我国最早的种蔗和制糖的专著《糖霜谱》。

——摘编自刘丹《中国古代糖史研究》

材料二 直到11世纪,东征的十字军骑士才在叙利亚尝到糖的甜味,享用高价进口糖成为欧洲上层炫耀财富的方式。新航路开辟后不久,西葡等国开始在加勒比海地区种植甘蔗,在面积仅有430平方公里的英属巴巴多斯岛上,竟有900多个甘蔗种植园。相比烟草而言,甘蔗的栽培费时且费力,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以说,糖的甜蜜是与奴隶的血与泪掺在一起的。

——摘编自《影响人类的四种植物——甘蔗曾导致人类大迁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蔗糖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蔗糖业传入美洲所带来的影响。
2023-11-14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从1750年算起,欧洲人口在100年时间里从1.42亿增长到2.65亿。此前每次人口增长都会带来食物涨价,但1800年后,至少在英国,人口增长却伴随着食物价格的下降。下列选项中,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流行性传染病的肆虐B.机器大工厂开始出现
C.土豆等种植愈发普及D.化学肥料的广泛应用
10 . 辣椒原产于美洲,自传入中国后,经历了观赏植物—药用作物—调味品的“形象变迁史”。在门口悬挂红辣椒成为一些地方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A.中国传统风俗的宽厚包容B.新航路的开辟与西学东渐
C.中华传统医药理论的进步D.物种交流与文化心理传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