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明代万历《惠安县续志》载:“番薯,是种出自外国。……去岁大祲(注:严重歉收),米石可两三四金,乃持薯全活人食。薯起八、九月,抵今春仲,可供一年之半,其利至能令谷贱以病富人,与五谷抗长争烈,而又易生,无事粪多力勤,其入巨,每亩地多者收五六千斤。计北边沃壤,传获当倍是;然则以足供年食之半推之,其可省边半饷,岁运半漕,可知也。岂非天地再开辟一嘉生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甘薯来自吕宋,故又名“番薯”B.番薯初始的推广,与时值饥荒息息相关
C.新物种引入,助推动当地海外贸易发展D.番薯因其产量高,造成谷贱伤农的后果
2 . 早期农业发展深受自然环境制约,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地理大发现后物种交流加强。下列粮食作物原产于美洲,传入中国后被称为“玉蜀黍”“西天麦”,甚至一度成为皇家御用贡品的是(     
A.小麦B.马铃薯C.玉米D.甘薯
2024-05-0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表为清代不同时期河北、山东及河南三省人均耕地统计表(单位;亩)。此表可用来研究清代(     
时间河北山东河南平均
顺治十八年(1661)5.328.699.427.46
康熙二十四年(1685)5.629.049.017.77
雍正二年(1724)6.404.747.175.72
乾隆十八年(1753)7.017.6010.168.26
乾隆三十一年(1766)4.093.774.424.09
嘉庆十七年(1812)2.753.393.013.06
A.国家耕地面积减少的后果B.精耕细作技术停滞的影响
C.粮食种植结构变动的原因D.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表现
4 . 有学者在研究外来物种在中国传播时发现,凡是带有“胡”字的,大多是秦汉至魏晋时经由西域传入;南北朝以后则大多用“海”字;凡是带有“番”字的物种,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带有“洋”或“西”字的物种,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由海路引入。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在中国的传播表述正确的是(     
①葡萄、苜蓿、胡萝卜在两汉时传入中国   ②西瓜和西装是在清代乃至近代由海路引入
③甘薯和辣椒是在明朝传入                       ④带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地域特色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4-04-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早期引进的茶,味道苦涩,人们喝它容易引起饥饿。随着糖的“加盟”,茶就流行开来了。到18世纪末,在乡村生活中,加了糖的茶已成为相对昂贵的牛奶的替代品。大量英国穷人习惯饮用加糖的茶,是因为这种茶比牛奶和麦芽都便宜,并且其中的糖分具有提神作用。对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世界市场初步建立使茶叶进入欧洲市场
②食物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③糖的“加盟”使英国饮茶群体更加广泛
④饮用加糖的茶成为工人阶级的身份象征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6 . 世界逐步形成一个整体,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初,人们普遍认为马铃薯很适合做动物的饲料,但对人类来说,只有当其他食物都无法取得时,才会以马铃薯为最后依靠。发生与18世纪的一连串饥荒,为马铃薯赢来地位显赫的朋友。当1740年农作物歉收时,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的政府分发手册,解释如何种植这种新作物,并分发免费的马铃薯种茎。……法国科学家帕门提尔在七年战争(1756-1763年)期间亲生体验到马铃薯的好处,认为它为士兵提供了丰足的食物,美味又健康。1795年,伦敦的《泰晤士报》甚至刊出食谱,教人烹饪马铃薯汤,并用玉米和马铃薯做面包。…… “除了早餐之外,它使餐餐必备的菜肴,不仅出现在富人的餐桌上,也出现在穷人的餐桌上”。

——摘编自【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二:东印度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商人机构到政治权力机构的转变。……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所从事的航海与贸易活动,标志着英国的海外贸易突破了 16 世纪的模式,即不仅仅局限于在欧洲和地中海区发展呢绒贸易。16-18世纪,依托发达的商业网络,特许公司的商业活动使英国获得了巨大财富,推动了英国商业发展,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渠道。特许公司的活动促进了英国原有工业部门,又促进了新兴工业部门如丝织业、棉纺织业、制皂等工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英国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工业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商业资金转化而来。

——摘编自王军《16-18世纪英国特许公司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人们接受马铃薯成为主要食物的社会因素。并结合所学,分析新物种的传入怎样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结合材料和教材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活动对大英帝国全球崛起的作用。
7 . 有学者指出,早期的中国并不能算是“地大物博”,先民曾被束缚在一张匮乏的食品单上。在中国食物体系进化丰富的过程中,一些朝代显得尤为重要。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汉朝时期,葡萄、苜蓿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B.唐朝时期,小麦、大麦通过海上贸易传入中国
C.明朝中后期,玉米、甘薯在中国得到大规模推广
D.清朝光绪年间,番茄作为食用蔬菜开始传入中国
8 . 明末山东人王象晋在《二如亭群芳谱》中说:“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穗苞如拳而长,须如红绒,粒如芡实大而莹白。……旧名蕃麦……一名玉蜀黍,一名玉高粱,一名戎菽实,一物也。”下列关于这一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宋朝时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B.乾隆、嘉庆年间种植遍布全国
C.因其高产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D.原产美洲,由英国人带到欧洲
2024-02-0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7世纪中期以来,随着英国殖民不断扩展,爱尔兰人只能耕种于贫瘠之地,高产的马铃薯逐渐成为了爱尔兰的单一粮食作物。19世纪,一种南美鸟粪肥料里携带着的病菌传入欧洲,感染了大批马铃薯,引发了爱尔兰大饥荒,这一事件说明(     
①马铃薯具有优良性状
②单一粮食作物种植会提高粮食安全风险
③世界市场的发展增添了疾病传播的途径
④英国与南美间形成了生产工业制成品与生产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观察下边两幅玉米图,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米气味甘、平、无毒,主治调中开胃。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载:川陕两湖凡山田皆种之,俗称包谷。造成这两幅图差异巨大的原因最大可能是(     
          
▲《本草钢目》中所附玉米图   ▲清朝吴其绘制的玉米图
A.李时珍和吴其潜观察角度不同B.两幅图中的玉米传入途径不同
C.两幅图中的玉米使用价值不同D.所处时代玉米引种推广度不同
2024-02-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