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为部分官方文件中或会议上对于“耕地红线”的表述。党和国家的这些要求旨在(     
表述出处/提出场合
18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十一五”规划纲要
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2013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2年1月)
A.保证国家基本口粮绝对安全B.巩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
C.改善种植业发展的政策环境D.依法保障农民群众根本利益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粮食贸易快速增长,至1981年已增长25.9亿吨,年均增长率超过10%。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进行,逐步形成了涵盖削减和取消可能导致农业生产和贸易扭曲的农业支持政策等内容的《农业协定》,如配额、出口补贴等措施。

——摘编自王溶花、曾福生《世界粮食贸易格局的演变及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二   2006年以来,粮价飞涨使广大居民生活水平锐降,贫困阶层更要遭受饥饿之苦。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每天忍受饥饿的人数将达到10.2亿人,而且这一数字在不断增加。目前,粮食危机已使几十个国家出现动荡,加勒比、非洲和亚洲地区不少国家发生骚乱和流血冲突。2011年以来,通货膨胀压力甚至在俄罗斯、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都有所显现。

——摘编自杜志雄等《世界农业:格局与趋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粮食贸易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导致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对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英国人口与物价均呈倍增态势,使英国的粮食安全面临极大挑战,影响社会稳 定。1587年,中央政府颁布饥懂政令书,授权掌握地方行政和司法大权的治安法官调查各地粮食供应情况和管制谷物市场;面包制造商、酿酒商、麦芽制造商购买谷物时必须持有治安法官颁发的许可证,而且要在开市至少一小时之后才能购买,以首先保证穷人的粮食供 应;大宗购买谷物之人,如若超出个人和家庭所需,则要求他们就近在市场出售;未经批准,严禁谷物出口……1598年,沃里克郡的治安法官因未能对谷物商的投机倒把行为予以管制而受到枢密院的批评。1622年,在饥荒时期本应用来制作穷人面包的大麦被用来酿造啤酒,枢密院敦促治安法官关闭所有非民众急需的啤酒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形成了一整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理念、战略、政策和做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裱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中国不仅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由“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安全”的历史性转变,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7世纪英国政府保障粮食安全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障粮食安全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4 . 20世纪以来英国民众食品结构发生变化,1894-1899年平均每人每年消耗小麦151.3公斤,到1928-1934年降为134.7公斤,二战后则不足92 公斤。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20世纪后英国(     
A.殖民地市场日益萎缩B.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
C.深受经济发展的影响D.食品种类变化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粮食安全观摘录

内容出处
“国家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礼记·王制》
“粟者,王之本事也”“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管子·治国》
“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汉书·食货志》
“蓄积藏于民为上,藏于官次之,积而不发者又其最次。”《救荒活民书》(南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主管财政经济工作的陈云高度重视粮食工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提出“发展农业是保证工业发展和全部经济计划完成的基本条件”。“改善生活,吃还是第一位”“吃的方面,先粮食后副食品”“粮食工作极为重要,它决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经济工作,而且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工作”。60年代初,他又提出“在粮食问题上,应该有这样的目标:一是要过得下去,二是不依靠外国”。这一系列有关粮食安全的思想,对于今天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安全治理能力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摘编自赵纪萍《陈云的粮食安全思想和主张》

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根基,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为核心战略思想的新时代粮食安全观。

——摘自毛长喜《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安全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新中国粮食安全观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新时代粮食安全观。
6 . 19世纪中期,英国食品掺假十分严重。1860年,英国通过了《食品掺假法》。该法令第一次确立了“保护消费者免遭钱财损失和身体伤害是政府应尽的职责”的思想。这反映了(     
A.经济发展促进政府职能的完善B.英国注重立法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C.经济发展促进了民主法治建设D.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进入19世纪,英国食品掺假现象日益严重。19世纪20年代,英国化学家阿库姆首次采用化学方法分析食品成分,发现几乎每一种食品都存在掺假行为,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造成当时英国食品掺假行为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加剧了生产商之间的竞争B.现代化学工业严重污染生产环境
C.代议制不利于对造假行为的监督D.科学技术与实验方法的进步巨大

8 . 1997年,我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提出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1998年,我国又修订了土地管理法;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正式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强调:“十八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这些政策(       

A.确保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B.实现了我国粮食的完全自给
C.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D.促成了我国农业的均衡发展
9 . 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3730.6亿斤,比上年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的台阶。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谷物总体自给率超过95%。这表明我国(     
A.缓解了食品安全问题B.实现了农业生产现代化
C.各地区农业均衡发展D.有效控制粮食安全风险
10 . 工业革命后,牛奶在英国得以普及,喝生鲜牛奶的习惯使致命牛结核病感染率持续上升。英国政府强制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并制定《牛奶和农场法》《结核病防治法》等,严禁出售携带病菌的牛奶,到1949年巴氏杀菌法以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这说明英国(       
A.牛奶业的发展遭遇危机B.运用法律保障食品安全
C.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改变D.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完善
2024-01-3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