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时期,是由粗放农业向精细农业发展的时期。《逸周书·王会解》记载,“山戎”曾向周成王贡献特产“戎菽(大豆)”。“山戎”是与东胡族有密切联系的少数民族,春秋时居燕国之北。《管子·戒》中记载:“(齐桓公)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菽,布之天下。”西周时期,(耕地)休闲制度逐步向连种制过渡,春秋时期大概尚是休闲制与连种制并存的,到了战国时期,六国“辟田野”“实仓廪”,连种制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荀子·富国》中记载,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地方“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摘编自郭文韬《中国古代的农作制和耕作法》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暴露了食品产业链的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的不足……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全产业链安全质量控制模式已被广泛采纳。以下是“生鲜食品全产业链风险指标体系”。

-据房瑞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食品安全策略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全“生产环节”相关的二级指标。如今,我国生鲜电子商务市场日趋活跃,生鲜电子商务行业井喷,请从技术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水稻生产的部分记载   

来源记载
(汉)《史记·夏本纪》(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汉)《氾胜之书》用进水口和出水口相直或相错的方法调节灌溉水的温度。
(北魏)《齐民要术》首次提到稻田排水干田对于防止倒伏、促进发根和养分吸收的作用。
(宋)《陈萝农书》对早稻田、晚稻田、山区低湿寒冷田和平原稻田等都提出了整地的具体标准和操作方法。
(宋)《禾谱》已经有籼稻、粳稻、糯稻、早稻、中稻、晚稻的划分。
(明)《天工开物》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

——摘编自张莉明《古代稻作的发展史掠影》

材料二   近代农学家原颂周教授于19191924年育成“改良江宁洋籼”和“改良东莞白”两个品种,产量及品质均优于当地原栽品种。丁颖教授于19271933年开展了水稻杂交育种研究,育成了包含有野生稻基因的水稻良种“中山一号”,后又育成单穗达1300多稻粒的“千粒穗”,成为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国育种家将借鉴、学习外国杂交育种经验和技术与自己实践相结合,进行本土化创新。如通过遮光覆盖处理,控制水稻植株光照长度,以便在一年中实现繁种加代,缩短育种周期;应用光照长短解决水稻杂交父母本植株花期相遇问题,提高杂交成功率。

——摘编自曹幸穗《从引进到本土化:民国时期的农业科技》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黄耀祥开创水稻矮化育种,培育出矮秆、抗倒伏、多穗型的水稻新品种,比其他国家的“水稻绿色革命”领先10年,他被誉为“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并获得成功,为大面积推广水稻杂种优势奠定基础。他提出的杂交水稻育种发展战略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路线,成为世界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摘编自王开慧《百年水稻育种路,脚步从未停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水稻生产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与现代中国水稻生产的异同。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麦原产于西亚。中国关于麦类作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发现于商代甲骨文,其中还有专门围绕麦类作物种植和收获举行的祭祀活动。《周礼·天宫·疾医》:(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史料表明,至少在春秋时代,位于北方的东周、晋、鲁、郑、陈等都有了小麦的种植,并出现了以小麦制作酒母的酿酒工艺。汉代小麦在人们主粮中的地位普遍提高,是中国北方农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摘自田成方、周立刚《古代中国北方粮食种植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1618年,小麦从英国传入弗吉尼亚殖民地。独立战争以后,中西部地区也开始种植小麦,这一时期酿酒业和畜牧业对小麦和其他谷物的需求量增加,是刺激小麦和谷物种植的主要原因。1870年后,美国政府先后制定多项法律,鼓励开发大平原。20世纪初,美国开始大规模普及拖拉机,早已建好的铁路网,把小麦等农作物源源不断地运往东西海岸,远销欧洲,击垮了欧洲的农业体系,导致欧洲社会极度不稳定。一战前后,受世界小麦价格上扬的利益驱使,大幅度开垦西部地区土地种植小麦。由于干旱和持续数十年的农业扩张,以及未有相关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1930年前后出现了一场著名的“黑色风暴(沙尘暴)”,美国的生态以及农业受到了巨大影响。

——摘编自《美国社会历史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麦类作物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小麦广泛种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粮食生产的认识。
2021·四川成都·二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礼记·王制第五》中记载:“五谷不时,果实不熟,不鬻于市。”这是被公认的最早的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的规定。汉朝时期,为了杜绝不法商家为牟利向市场投放有毒有害食品,国家在法律上明文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减(赃),与盗同法。”唐朝时,《唐律疏议》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宋代,国家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完全继承了唐朝的法律,同时也有所创新,即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登记在册,否则不能进市贸易,商品的质量也由各个行会把关,行会会长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商品的成色和价格。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官商勾结”在宋明尤为兴盛,再加上封建社会人治大于法治的专断独裁思维,使得整个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个人道德、社会道德面临极大的考验。

——摘编自刘新超等《古代食品安全管控理念、方略及启示》

材料二   19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对食品的卫生标准、纯度指标以及标签的真实性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市场上的食品质量非常不可靠。到19世纪末,食品的造假腐败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重大危害事件不断出现使民众逐渐觉醒,对食品改革和制定相关法规的呼声越来越大。新闻记者阿普顿·辛克莱出版了一本题为《丛林》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辛克莱以15页的篇幅对当时美国肉制品污秽不堪的加工过程予以揭露,引起了公众极其强烈的反响。于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下令对肉类加工业进行彻底调查,并将调查报告中揭露的诸多耸人听闻的事实公之于世。与此同时,美国医学会也向国会表明如果参议院不通过纯净食品法案,将促使他们的病人对国会施加压力。在多重压力之下,1906年《纯净食品和药品法》最终获得国会通过。

——摘编自徐俊才《美国食品安全法案颁布历程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联邦食品安全法产生的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