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表明
A.铁农具制造技术趋向成熟B.铁农具已经被普遍使用
C.铁农具生产占有重要地位D.铁犁技术得到普遍推广
2 . 如图为两种不同的养马方式,图1是散养、图2是厩养。两相比较后者的优势主要在于
A.保护生态环境B.确保牲畜安全
C.降低养殖成本D.增大综合效益
3 . 在西亚乌尔第一王朝的王陵中发掘出大量铜制的头盔、斧子、标枪等,铜块已成为具有倾向职能的交换媒介。这可以佐证
A.西亚最早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B.乌尔第一王朝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C.乌尔第一王朝促进了青铜技术外传D.铜铸币成为当时的流通主币
4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锄)、斸(斧)……,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

——白云翔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的选取围绕什么共同的主题?其中哪一则最有实证性,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汉朝农业生产变化发展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如何?
5 .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农氏作,斲(zhuo)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易·系辞下》

材料二   裴李岗遗址出土数量较多,种类比较齐全的农业生产劳动工具,说明我国黄河流域8000年前就开始了农业生产,数量众多的收割工具石镰和谷物加工工具磨盘,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已有一定的水平,出土不少的猪、牛、羊骨骼,以及发现的陶塑猪、羊原始艺术品,说明当时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家畜的饲养也出现了。

——《光明日报》1979110日《河南省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1)材料一、二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指出哪一则材料最具客观历史价值,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农业发展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与水利的工具发展密切相关,水利工具是农业进步的基础,与图一相比,图二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D.能够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7 . “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唐朝陈廷章的《水轮赋》描述的是
A.翻车B.筒车C.水排D.风力水车
8 .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根据材料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
9 . 两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其中与冶炼有关的发明是
A.水排B.二牛抬杠C.耧车D.提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面是三幅出土于四川的汉代画像砖的图片,它们可以用来研究汉代


   制盐画像砖                                           薅秧画像砖                                 放筏画像砖
A.集体协作劳动普遍化B.生产工具的多元化
C.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