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马王堆汉墓(西汉长沙国丞相家族墓地)出土的菱纹琦裞衣(赠送给死者的衣服)里有织入呈竖排的“安乐如意长寿无极”的吉祥语句,字体多为篆、隶,是目前已知出土丝织品中发现最早的成句文字。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西汉时期(     
A.尚未实现文字的统一B.官营纺织业技艺高超
C.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D.诸侯王僭越朝廷礼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社会最早的“突破”点在哪里?毫无疑问,就人这个物种而言,其最早的“突破”应当从学会制作工具开始,这一“突破”使得人最终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区分开来,在生物发展的树谱上成为主干而非旁支。就一部人类史来说,这一“突破”开启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即旧石器时代,事实上,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同样是一次“突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旧石器时代的末端,人类已经有了宗教意识的萌芽,有了彼岸世界的观念。 在人类文明史上,东西方都曾发生过“突破”,“突破”不是西方的“专利”,并非只属于西方。

——摘编自吾淳《论早期文明的“突破”》

请以人类社会文明的“突破”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11-21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高三11月联合考试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河南省密县打虎亭发掘的东汉画像石。画像石的右边有一座高大仓楼,中部是一身穿长袍、面肥体硕的地主席地而坐。地主对面是缴纳地租的农民二人,地主家中的家丁在协助收缴地租。该画可用于研究当时(     
A.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B.常平仓在郡县的设置情况
C.商品经济的繁荣局面D.租调制对农耕生产的影响
2023-11-18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下图分别是出土于辽宁辽阳、陕西咸阳和福建崇安的西汉时期的大铁铧、装有鐴土的铁铧和铁耙。这些文物可用于说明西汉(       
A.南北方经济平衡发展B.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铁矿开采技术的进步D.冶炼生铁技术的开创
2023-11-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四五千年以前,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古蜀农业已进入锄耕阶段。相传大禹导江为沱,分引岷江上游洪水。先秦时期,成都平原的灌溉系统主要由人工河道、堰塘、大坝、渠、沟等组成,起着排洪和灌溉二重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古蜀人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丰富治水经验和水利工程技术,就没有后世的都江堰。这也是成都平原农业经济开发四五千年,成都城市历经3000多年仍充满生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生活在常遭洪水侵害的两河下游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学会了修建大坝,池塘、沟渠,各个村落在日趋复杂的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中逐渐融合和统一。进入青铜时代后,大河两岸城市兴起,谷物成为城市最大的出口产品,平原上许多城市都建造了由运河、大坝、蓄水池、沟渠、引水管等控制的排洪灌溉系统。

即使是商代古蜀第一大城市三星堆,其遗址中也有被洪水冲刷过的痕迹;而美索不达米亚两河爆发洪水往往是在每年的46月,那时,春季谷物已经收获了。成都平原雨量充沛,而美索不达米亚一年中有8个月基本无降雨。因此,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两地的灌溉系统各有侧重。乌鲁克、乌尔都曾经是平原上最大的城邦,先后称雄美索不达米亚。但是,它们也尝到了土壤盐碱化的恶果。与此相对应的是,美索不达米亚中部、北部地区地势较高,有天然的排水条件,而且,北部山地有足够的降雨,基本不需要灌溉,这使得巴比伦、尼尼微等“后起之秀”逐渐超越南部城市,成为国际贸易线上最重要的城市。

——摘编自邹一清《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从灌溉系统的比较分析看古代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灌溉系统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灌溉系统侧重点不同的影响。
2023-10-29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九师联盟(含蚌埠市)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下面是秦简中关于秦代手工业生产的律令内容(部分)。这可用于说明,秦代(     
律令名称内容
《工律》“为计,不同程(规格、标准)者毋同出”
《效律》“殳、戟、弩,漆丹相易殴(也),毋以为赢,不备,以职(识)耳不当之律论之”
A.以法律形式确立重农抑商政策B.手工业技术具有相对保密性
C.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管理D.兵器生产的专业化水平较高
2023-09-12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明代《天工开物》中详细描述了使用灌钢法炼制钢铁的场景(如图),手工业者将熟铁和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加热熔炼,大大提高了钢的质量。这一技术多用于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造中。这表明,当时(     
   
A.中国炼钢技术遥遥领先B.实践经验形成了理论体系
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活动D.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实践
2023-09-08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四部分新考法专练3五育并举
8 . 如图所示为河北博物院收藏的战国时期中山王厝(人名)墓中的夔龙纹镶金银铜泡饰,外缘针刺锯齿纹,凸面装饰两只缠绕扭结的夔龙,中心镶铸一朵柿蒂形金花。金花花瓣上有针刺细脉和点纹。背面为四个短柱体承托一方形环,并铸有铭文。这反映出,当时中山国(       
   
①手工业管理体系严密                  ②手工艺品与等级制度相结合
③手工业制造技术较成熟               ④结合了南北手工艺品的特点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3-08-3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二部分提升小卷17
9 . 北魏中期以来,劳动人民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特别是整地碎土工具,比过去复杂得多。此外,西晋时各地的水碾、水碓,在十六国时期受到严重的破坏后几乎绝迹,到这时又先后在洛阳和其他地方恢复起来。这反映当时(     
A.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B.机器生产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
C.改革取得显著的效果D.工具改进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
10 . 如表展示的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劳动人民应对蝗灾的措施。这可佐证中国古代(     
朝代方法效果史料   来源
周朝用火诱杀利用了蝗虫趋光的习性,效果较差《诗经·小雅·大田》
东汉开沟陷杀除蝗技术有较大进步《论衡》
唐朝边烧边埋进一步提高杀蝗效果《旧唐书·姚崇传》
明朝改造蝗虫发生基地掌握蝗虫习性,控制蝗灾发生《除蝗疏》
A.蝗灾频繁加速朝代更替B.劳动人民具有高超实践智慧
C.民众卫生防疫意识提高D.农业生产技术逐渐发展成熟
2023-08-3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四部分新考法专练3五育并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