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湖南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漆奁上所绘的舞者,穿着大袖、宽下摆、V字形交领长袍,腰间紧束腰带,体态秀美。同时期韩墓中出土的青铜玩雀女孩,上衣为立领式,裙裳及膝,为中短裙,腰间束有珰的革带,革带上挂着悬有组玉佩的组带。这表明,当时的服饰(     
A.多元审美成为主流B.形制丰富各具特色
C.具有鲜明等级特征D.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2023-08-30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四部分新考法专练3五育并举
2 . 据考古资料可知,西汉中期以后,从整地、播种、中耕、灌溉、收获到谷物的加工贮藏,一整套的农业生产工具已经齐备,门类品种相当齐全。据此可知,汉代(     
A.农业精耕细作获得了工具保证B.政府以官营方式垄断铁器的生产
C.创新耕作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D.铁器时代的开启使粮食产量提高
3 . 西周时期的耕作方式,被称为“藕耕”,《诗》记载“十千维藕”“千藕其耘”。下列项中对“藕耕”解读正确的是(     
①农夫集体耕作   ②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③精耕细作   ④依托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8-28更新 | 810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汉中晚期,工匠按照劳动定额生产铁器,他们为了完成任务,制造了许多又大又重的农具,导致市面上流通的铁农具“脆恶”,农夫“苦之”。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官营手工业的体制缺陷B.抑商政策的推行
C.铁犁牛耕生产方式的推广D.冶铁技术的落后
5 . 在新疆的考古发现中,出土了一批以舌形和三角形为主的铁犁铧,根据器形分类可基本确定为西汉中后期的农具,且与该时期中原地区出土的铁犁铧形制基本相近。由此可推知,西汉(     
A.中原地区较新疆农业技术更为发达B.民间铁器的长途贸易活动频繁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开始出现D.中原与新疆存在农耕技术交流
2023-08-16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八)
6 .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具特色,其突出特点是“五千年”而“不断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各个氏族文化区既相互交流,又逐渐交融,为以后渐渐形成的古代中国文化共同奠定基础。

——丁季华《中国文化起源单一中心说质疑》

材料二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兴衰变革,是因阶级斗争和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发生的……既有适应社会需要的调适性变迁,又有满足行政体制规范化需要的结构性变迁。

——摘编自甘泉、张海鹏、任式楠主编《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畜牧业始终在中国农耕区的周边地区,许多游牧民族逐渐被农耕文化所同化。随着农耕文化的扩张,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主体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付少平《中国古代农业生物资源的结构性特点》

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历史进程还依然延续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实现局部统一或“大一统”的各王朝都以“中国”正统王朝自居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林文勋《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

材料三

   

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国”
结合材料和所学,以“五千年·不断裂”为题写一则短文,阐释中华文明“不断裂”的文化基因。(要求: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言简意赅)
2023-08-15更新 | 37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观察并分析下面两幅魏晋时期的图(出土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开始推广铁犁牛耕技术B.耕作方式有了改进
C.西北农耕技术全国领先D.曲辕犁传到了边疆
22-23高三下·河南·开学考试
8 . 西汉分置铁官于四十郡,遍布全国。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华北、内蒙古、华东、中南以至新疆等地,已发现汉代冶铁遗址三十多处。汉代的矿场、大者一家千余人,小者亦数百人,这反映出汉代(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民营经济发展规模较大
C.官营手工业的发达D.铁犁牛耕技术普及全国
9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祯,字伯善,元初东平路泰安州人(今山东泰安)。曾出任泰安州教授、旌德县尹、永丰县尹,游宦南北,博学多识,任职地方期间勤政爱民,劝导农桑功绩显著。他所作《王祯农书》继承了中国古代农书编纂的优良传统,顺应了元朝重视农事经验总结的潮流,书中各卷目都反复强调政府劝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王祯农书》由《农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个部分组成,全书十三万余字,广泛涉猎农林牧副渔业多个层面。其中《农器图谱》部分,绘制了306幅图画,收录了105种农具,占到全书篇幅的五分之四,这在农学史上是首创之举。全书将农具分成二十门,每门细分若干项,每项之下又专门画一图演示,并配以文字注解说明。王祯还精通机械工具制造原理,复原了一些失传的农具。如根据《后汉书》的记载,绘制出了水排的样式图形。另外,如牛转翻车、水转翻车,都是王祯自己所创制,加以试验成功之后载入农书。该书付梓之后,立刻引起世人的关注和追捧,其影响甚至超过了元朝官方主持编订的《农桑辑要》。明清时期的农学书籍,很多都沿袭了《王祯农书》的做法和内容。

——摘编自《<王祯农书>:一部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概括《王祯农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祯编撰此书的原因。
2023-07-09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阶段性检测卷13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一)-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10 . 汉代庄园经济的时间、土地所有制形式、生产组织方式、特点、影响。
2023-04-14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口袋书】2023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统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