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目前发现的汉代牛耕画像石皆位于汉代的北方州郡,即使是最靠南的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重岗的“二牛二人式”耕作图画像石也在淮河以北。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汉代(     
A.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B.南方不适宜农业耕作
C.南北经济差距的扩大D.忽视牛耕技术的推广
2 . 《氾胜之书》记载:“凡麦田,常以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勿耕,谨摩平以待种时。”其大意为五月、六月对麦田进行两次翻耕后,七月进行耙地、耕地,进一步将土地“摩平”以保墒(保持一定土壤湿度),等到农历八月,冬小麦就适宜播种了。该记载(     
A.促使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B.反映了农业动力领域的革命
C.说明关中地区实现一年两熟D.有利于精耕细作模式的推广
3 . 在唐代,政府艺徒制有严格的考核举措,“诸工作有不如法者,笞四十,不任用及应更作者,并计所不任赃、庸,坐赃论减一等。其供奉作者,加二等。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当官司,各减三等。”唐代这一考核举措旨在(     
A.强化工匠的人身控制B.确保官营产品的质量
C.加强手工技术的监管D.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4 . 战国时期,脱粒、加工类非金属农具,或作为辅助性农具或作为主要生产环节的特殊性农具得到发展。如作为主要脱粒加工农具之一的木制枷,使用特别普遍。这一现象得益于(       
A.农业生产方式革命B.大地产制迅速发展
C.铁制冶金技术滞后D.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5 . 据《四时纂要》记载,唐人正月要进行春耕,此月耕地,一当五。二月里还要耕地,这是春耕的延续。二月种谷、种大豆等。四月锄禾,种容、黍、稻、胡麻等。材料反映出唐代(     
A.农业生产经验丰富B.精耕细作得到发展
C.劳动人民生活艰辛D.生产关系实现突破
2023-07-1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士阶层作为宗法贵族的底层,在世卿世禄制度被废除之后,许多贵族降到士阶层。新兴地主阶级在向奴隶主贵族夺权过程中和夺权胜利之后,打击了贵族统治,士阶层获得自由。这一变化的根源在于(     
A.周王室的衰微B.工商食官的瓦解C.生产力的发展D.大国争霸的加剧
2023-06-15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根据国内外考古资料及学者们新近的研究成果,在许多距今15000年至10000年之间的“中石器时代”遗址中,已经出现了诸如块根作物的种植及谷物的采集和栽培。这表明当时(     
A.开始使用金属生产工具B.人类食物资源出现危机
C.已经出现了农业的萌芽D.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2023-06-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图为东汉田庄画像石拓片。拓片图案分三层:上层为山间猎鹿,一人正弯弓射鹿;中层为兵器林立,两侧各有一妇女操作织机;下层为完整的酿酒过程,周围散养猪狗鸡鹅等家禽家畜。此画像石拓片图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时期(     
A.小农生产比较普遍B.农业与手工业相分离
C.豪强地主势力强大D.渔猎与农耕已经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晋书·傅玄传》谈到曹魏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是以“不务多其顷亩,而务修其功力”为原则,并对晋初“耕夫务多种而耕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的情况提出批评,当时北方亦有“顷不比亩善"的农谚。这表明当时(     
A.农业经营模式发生改变B.精耕细作农业备受重视
C.重农抑商政策得到贯彻D.传统经济政策得以实施
10 . 唐朝江南农民与六朝农民相比,农业生产选择的范围大幅扩大,出工日数和劳动技能、劳动强度都有增加,并且农民家庭各个成员的劳动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     
A.精耕细作耗时过多B.生产关系出现新突破
C.经济重心仍在北方D.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2023-04-29更新 | 776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