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为居延(今内蒙古与甘肃交界处)汉简(居延烽燧遗址中出土的简牍)中的部分记载,居延汉简的成文时代约为公元前1世纪初至公元2世纪初。这些记载可用于印证当时居延地区(     
简牍1“……谐居延为田(管理屯田),谨诣故吏,孝里大夫……”
简牍2“徐子禹自言家居延西第五辟,用田作为事。”
简牍3“……善居里男子丘张,自言与家买客田居延都亭部……”
A.丝路贸易的兴衰B.农耕经济的发展C.土地兼并的猖獗D.赋税征收的烦琐
2024-04-1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 . 考古学者在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的骨针,距今约有3万年的历史。针身保存完好,仅针孔有一定残缺,但足以证明山顶洞人能在直径只有3.3mm的骨针上钻出俏致细孔。骨针的出现意味着(     
A.原始纺织工具已出现B.磨制石器被广泛使用
C.捕猎比采集更加重要D.私有制已经得到推行
2024-04-1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民初,随着汉口镇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武汉与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武汉棉业贸易格局在外力冲击下开始重塑。早期工业化的推进使武汉地区棉业从生产到销售环节发生了系列变革。

材料二   1920年—1932年中国进口各国棉花情况表

年份国别

印度

美国

日本

其他

总计


%

%

%

%

1920

418964

60.9

34049

4.9

161978

23.5

73505

10.7

688496

1922

1370069

73.7

155319

8.4

302895

16.3

29587

1.6

1857870

1924

669267

54.3

107180

8.7

426541

34.6

28487

2.3

1231475

1926

1529033

54.7

506424

18.1

733964

26.3

26197

0.9

2795618

1928

981673

50.8

489230

25.3

447735

23.2

14652

0.8

1933290

1930

1941681

55.8

1143874

32.9

350591

10.1

45078

1.3

3481224

1932

426014

11.5

3102351

83.4

88934

2.4

102230

2.7

371952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武汉地区传统、近代棉业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变这种现象的合理对策。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建有许多坞堡,坞堡环境下“河北士人,虽三二十世,犹呼为从伯从叔。梁武帝尝问一中土人曰:‘卿北人,何故不知有族?’答曰:‘骨肉易疏,不忍言族耳。’”由此可推知(     
A.坞堡起了凝聚作用B.坞堡具有田庄色彩
C.北方生产形式多样D.南北经济差异明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考古资料显示,苏鲁豫皖地区出土的汉代农具按功能划分主要有垦耕类、整地类、播种类、中耕类、收割类。其中垦耕类农具主要包括镢、锸、犁等;整地类有耙。除此之外,上述地区还发现了大量谷物加工类农具,主要有杵臼、磨、碓等工具。这反映出汉代(     
A.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实施B.中原经济超越了其他地区
C.政府垄断了铁器农具生产D.农业的精耕细作特征显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为中国古代的翻车与筒车。这些工具(     
A.缓解了洪涝灾害的危害B.推动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得益于劳动者实践创造D.体现出我国灌溉技术领先于世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生产力发展到个体小家庭能够独立完成再生产全过程时,以大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劳动容易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孝公三年(前359年)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通过加倍征收赋税来强制推行以一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孝公十二年(前350年)颁布的《分户令》更为严厉:“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通过析分民户,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成为秦国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这样就形成了大批的个体小农。在地广人稀的秦国,二男以上分立门户,各自可授田百亩,大家庭里的劳动力被挖掘出来,成为国家的佃农,国家控制的人丁大幅增加;这些人丁自立门户,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也相应增加。

——摘编自高士荣《秦国商鞅变法中〈分户令〉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   古罗马的不断扩张使“住在意大利而以务农为业的罗马公民和意大利公民的人数大为减少了,这不仅由于战时的死亡,还由于不断地向外迁徙,首先是迁移到东方去,而后来也向西方迁移。因此没有农民来屯垦荒地。而另一方面,又有着大群的奴隶,同时还有一批愿意使用奴隶来耕种土地的人”。于是,农业生产者的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来自南意、北非和东方等地的具有高度文化技术的奴隶取代了原来的公民农民,罗马人在海外征服的胜利创造了农业劳动力的新源泉。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奴隶劳动的大庄园蜂拥而起。

——摘编自左芙蓉《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化与早期罗马帝国的经济繁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罗马“大庄园蜂拥而起”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到南朝之际,扬州有建康的东西二治、梅根治、铁岘山冶、六安冶等,荆州有新兴冶。同时,民间私治也很盛行,“一断民私鼓铸,而贵卖铁器,商旅吁嗟,百姓咸欲为乱”。魏晋南北朝时期,稻田耕作形成一套完整的耕一耙一耖作业,使用铁犁、耙、耖等铁农具。在广东连州的一座晋墓中,带有“(西晋)永嘉”四年(310年)或六年(312年)的砖铭呈现了当时农田耕作的情景,一牛挽犁田和一牛拉耙耙田。南齐武帝时,戴僧静为北徐州刺史,“买牛给贫民令耕种,甚得荒情”。在北魏前期的遗迹中,生产工具主要为骨镞,兼有少量的铁器。而北魏天赐元年(404年)“置山东诸冶”,“其铸造铁为农器、兵刃”。太平真君年间,“课畿内之民,使无牛家以人牛力相贸(交换),垦殖锄耨”。

——摘编自杨乙丹、何婧云《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农业文化的交流》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材料中的史实(整体或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释。(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9 . 唐朝以前,庄园持有者多为宗室、功臣、外戚等地主豪强,庄园基本上都为“豪强庄园”;唐朝以后,庄园的实际控制者则逐渐转变为富民阶层,“富民庄园”显著增多。这反映了(     
A.庄园主阶层的开放性提高B.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C.土地兼并问题的逐渐缓解D.士族门阀势力的消失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很早就有设置专门的官吏掌管农业、传授农业技术的记载。“劝课农桑”是历代皇帝倡导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也是地方官吏的职责之一。周朝时期就有官吏承担起传授农业技术的责任。而一些在劝课农桑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官员也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如宿州一石碑上记载的“民获所利,刻石以颂刺史”,即用以铭记该官员推广“淤田法”使当地农业获得发展的事迹。我国古代许多农业创新之举也多为官员实践得出并推广的。总之,我国古代的农业技术的传授与推广大多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的。

——摘编自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漫话·中国古代农业教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方官员成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对于研究唐宋时期农业发展有何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