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1 . 一份宋代煤矿遗址考察报告显示,其使用和建造的是竖井,矿井直径2.5米,深达46米;井下到采煤面有巷道可通,四条较长的巷道总长达500多米。这表明宋代(       
A.商品经济繁荣B.生活用煤量大C.煤矿分布广泛D.采煤技术高超
2024-02-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明代《苏州府志》载,“湖中诸山,以商贾为生,土狭民稠,民生十七八,即挟资出商。楚、卫、齐、鲁,靡远不到,有数年不归者”。这表明该地(       
A.抑商政策松动B.地区性商人群体兴起
C.经商风气盛行D.农业生产水平落后
2024-02-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时期,在关中开凿了许多渠道,如漕渠、白渠、龙首渠、六辅渠、灵轵渠、成国渠等,形成“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的水利网。由此可见,当时关中地区(     
A.农业生产环境改善B.成为全国粮食生产中心
C.民众生活水平提高D.水运发展促进商贸繁荣
2024-02-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史由证来”。表中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甲骨文中有力字,字形就像农用工具来。又有协字,如“三耒陈于田”之状。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生产效率极大提高。
B.《汉书·杨传》有载:“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开始确立。
C.公元9世纪初,加洛林王朝查理大帝签署了“维莱敕令”,其中规定了管家的职责:安排专业技术工匠;对加工制品列出详细清单;每年汇报一次收入。统治者重视基层经济秩序。
D.明代《天工开物》中详细描述了使用灌钢法炼制钢铁的场景,手工业者将熟铁和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加热熔炼,大大提高了钢的质量。传统手工业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A.AB.BC.CD.D
2024-02-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出土的秦简显示,秦代先由朝廷职掌手工业的官署统一制作各种度量衡标准器,并将其颁发给各地的郡县官署,再由地方官署根据标准器组织制造实用的计量器具。同时,据各地出土的秦量、秦权等实测结果,各地计量器具的误差最大值还不到1%。这表明秦代(     
A.商品经济发展助推市场统一B.度量衡制得到严格执行
C.手工业生产服务于百姓生活D.封建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6 . 汉代铁农具飞速发展,呈现配套齐全、专业化的特征。如翻耕铁农具有耒、耜、锸、钁、犁等,整地农具有铁耙,播种农具有耧车,中耕农具有锄、铲,收获、加工农具有镰、轾、铡刀等。这一发展(       
A.丰富了人类食物来源B.促进了作物品种改良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D.提高了农业耕作效率
2024-02-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罗马共和国晚期,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也涌入罗马。这(     
A.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开启了土地国有化进程
C.使家庭式劳作日益普及D.推动了奴隶制庄园发展
8 .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代的特征是给秦汉集权国家做好准备的社会经济变革。下列史实中,能够体现春秋战国时代“变革”特征的是(     
A.“工商食官”的格局开始确立B.德治与法治之争推动了律令儒家化
C.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D.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走向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周时,村社居民每三年要更换一次耕地和住所,即所谓“换土易居”。春秋时实行的“履亩而税”则需要使农民和耕地的关系相对固定,于是出现“书社”,即把村社户口土地画在版上。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新的生产关系正在形成B.王室有了稳定可靠的税源
C.新式耕作技术广泛应用D.井田制被土地私有制取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梯田”一词始见于南宋范成大对今江西宜春高山梯田的记录。江西赣州崇义的上堡梯田与广西龙胜梯田、云南元阳梯田并列为中国三大梯田奇观,都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梯田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A.土地资源得到较为充分开发利用B.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D.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