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汉明帝针对丧葬“竟为奢靡”及“田荒不耕,游食者众”等问题,诏皆予以禁止。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破产B.主流思想的地位受到挑战
C.休养生息政策已无法推行D.传统重农思想得到了重申
2 . 山东莱芜出土了西汉初期的二十四件铸造农具的铁范,铁范之内有“李”“汜”“山”等文字标志。经学者研究,其中的李、汜、山是姓氏。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西汉初期(     
A.冶铁业中心在北方B.冶铁技术相当普及
C.铁制农具普遍使用D.尚未实现盐铁官营
3 . 西汉农学家氾胜之指出,“凡耕之本,在于趣时”。《氾胜之书》载:“二月注雨(大雨),可种芋”;“种麻,预调和田。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傍雨种之”,“三月榆荚时雨,高地强土可种禾”。这表明当时(     
A.精耕细作技术有所发展B.农业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C.农学著作重视理论概括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4 . 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种类增多。就起土农具而言,有锄、插、镬、铲、犁等;收割农具主要是镰刀;斧、锛等手工工具与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关系,如用于垦荒时砍伐树木。这体现出秦汉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B.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C.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工具革新D.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汉代的夫余文化遗存(在今吉林省)榆树老河深遗址中,出土了铁27件、铁凿4件、铁镭8件、铁镰13件,铁制农业生产工具在老河深大、中、小型墓中均有出土。经学者比对,这些铁制农具与汉代中原地区的农具完全相同。这表明汉代(     
A.农耕生产区域的扩展B.铁犁牛耕的广泛使用
C.存在大地主田庄生产D.跨区域长途贸易兴盛
6 . 西周规定手工业者不能迁业,世代相传。这一规定(     
A.意在保持手工业队伍的稳定B.束缚了手工业者的自由迁徙
C.保证了手工业产品的高质量D.表明西周手工业者地位提高
7 . 如表所示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设置的管理养牛的.官职。这些官职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曹魏西晋东晋北魏北齐北周
驾部驾部郎驾部尚书驾部郎驾部尚书驾部郎中驾部中大
太仆太仆卿太仆卿或置或省太仆卿太仆卿太仆卿
牧官牧官都尉牧官都尉牧官都尉驼牛都尉驼牛令驼牛令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屐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南北民族交融的促进
8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粮食亩产量达到91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614.8市斤,全国耕地面积有2.3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达到94%,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收益(     
A.抑制了手工业持续发展B.促成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C.推动了均田制普遍实行D.导致铁犁牛耕广泛使用
9 . 魏晋时期的大量墓葬画像砖显示,牛不仅参与了土地耕作中犁地、耙地、耱地、耕播的整个过程,而且已由“二牛”向“一牛”转变(如图1、图2所示)。这一“转变”(     
A.反映了战乱导致了耕牛缺乏B.说明铁犁牛耕技术已经成熟
C.有利于牛耕技术的普及推广D.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的衰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考古发现,中国一些古人类遗址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陪葬品都是农具;而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陪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这种变化说明
A.生产发展影响劳动分工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文明之初性别分工形成D.集体劳作正在瓦解
2022-03-22更新 | 2096次组卷 | 48卷引用:辽宁省协作体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