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据云梦出土的《秦简》《秦律》记载,当时,从粮食、衣着、牲畜,到陶、木、铁器,都由官府经营,工师等“工隶臣”也为国家所有,于是出现了“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等现象。这些政策(       
A.改变了秦朝社会阶层结构B.体现国家对经济调控能力的增强
C.表明私营手工业迅速萎缩D.反映出“工商食官”体制趋于严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管子·山权数》中曰:“汤七年水,禹五年旱,民之无粮有卖子者,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粮卖子者,禹以厉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粮卖子者。”古人常围绕着农业生产,期望丰收,常常引用各种卦和祭祀上帝、山川神祇及祖先的活动,或是求雨,或是求丰年,都是盼望有好收成。夏代农业传说有:“春三月,三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且以并农力,执成男女之功。”《易经·否卦》云“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地无邦也。”汉初,每年通过漕运贸易运到京师的粮食不过数十万石,其后政府机构膨胀,漕运贸易增至四百万石。武帝时,河东守番系建议发展渭水流域农田水利,增产谷物供京师以省东部漕运粮食。隋唐时期,我国漕运贸易规模更大,这时的漕运贸易主要是由南向北,从长江流域运输粮食到京师。明初沿用元代海运之法,解决北方粮食供应。自此,漕运贸易主要由官军掌运。

——摘编自杨姝《中国古代治理粮食安全问题的启示》

材料二   从历史的纵向看,中国封建社会人口的强劲增长趋势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人口的显著增长无不与农业生产技术革命性进步导致粮食大幅度增产密切相关。

历代人口增长和口粮总需求量变化表

朝代时间人口数(万人)口粮需求总量(万市斤/年)
商代商末780542 880
春秋战国3 2002 227 200
秦末2 0001 392 000
两汉6 0004 176 000
魏晋南北朝5 0003 480 000
隋唐9 0006 264 000
宋辽金元公元110012 0008 352 000
公元160020 00013 920 000
公元188030 00020 880 000
公元184040 00027 840 000
公元191146 00032 016 000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关于粮食安全的基本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人口的显著增长无不与农业生产技术革命性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古代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3 . 有人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但也最灿烂的时代。黑暗,它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朝堂之上,政权更迭;朝堂之下,群雄并起。说灿烂,整个社会在曲折中仍有发展,不同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下列图示,属于这一时期的经济“新现象”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6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朝以前,庄园持有者多为宗室、功臣、外戚等地主豪强,庄园基本上都为“豪强庄园”;唐朝以后,庄园的实际控制者则逐渐转变为富民阶层,“富民庄园”显著增多。这反映了(     
A.庄园主阶层的开放性提高B.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C.土地兼并问题的逐渐缓解D.士族门阀势力的消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很早就有设置专门的官吏掌管农业、传授农业技术的记载。“劝课农桑”是历代皇帝倡导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也是地方官吏的职责之一。周朝时期就有官吏承担起传授农业技术的责任。而一些在劝课农桑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官员也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如宿州一石碑上记载的“民获所利,刻石以颂刺史”,即用以铭记该官员推广“淤田法”使当地农业获得发展的事迹。我国古代许多农业创新之举也多为官员实践得出并推广的。总之,我国古代的农业技术的传授与推广大多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的。

——摘编自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漫话·中国古代农业教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方官员成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对于研究唐宋时期农业发展有何史料价值。
6 . 下图为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耕作图。该图可以侧面说明(     
A.原始畜牧养殖出现B.铁器农耕广为传播
C.采集渔猎完全终结D.河流农业生产特色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建有许多坞堡,坞堡环境下“河北士人,虽三二十世,犹呼为从伯从叔。梁武帝尝问一中土人曰:‘卿北人,何故不知有族?’答曰:‘骨肉易疏,不忍言族耳。’”由此可推知(     
A.坞堡起了凝聚作用B.坞堡具有田庄色彩
C.北方生产形式多样D.南北经济差异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梯田”一词始见于南宋范成大对今江西宜春高山梯田的记录。江西赣州崇义的上堡梯田与广西龙胜梯田、云南元阳梯田并列为中国三大梯田奇观,都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梯田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A.土地资源得到较为充分开发利用B.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D.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的石耘田器是新石器时代用于稻田除草的农具,用石头磨制而成,其背部正中有一圆孔,表明使用时需要在这里安装木柄或竹柄。这反映(     

               石耘田器
A.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B.生产工具的制作技艺高超
C.原始农业的发展进步D.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出现
10 . 下列选项中,能集中代表公元前2000年左右欧亚各地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是当时农耕社会、草原社会和森林社会的资源与技术交流相结合的产物是(     
A.楔形文字B.青铜技术C.马拉战车D.制铁技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