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 道试题
1 . 在工业化时期,尤其是工厂制兴起后,作坊中的帮工与学徒绝大多数进入工厂,成为工厂工人;而作坊中的师傅,有的苦苦支撑着家庭作坊,有的沦为工厂工人,另有极少数资金及实力雄厚者演变为早期的工厂主。这说明工厂制(     
A.促进了城市人口的迁移B.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
C.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D.推动了工业技术的传承
2 . 英国阿克莱特被称为“工厂制度之父”,1771年他与合伙人在水力纺纱厂里安置了多台纺纱机,雇佣工人生产。工厂制度将工人和生产资料集合在一起,通过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让工人操作机器,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据此可推知,工厂制度(     
A.导致国家治理模式的变化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D.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022-12-11更新 | 3104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像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他们是产业军的普通士兵,受着各级军士和军官的层层监视……这种专制制度越是公开地把营利宣布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它就越是可鄙、可恨和可恶。”该材料反映了(     
A.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B.欧洲列强在殖民地的残酷掠夺
C.作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弊端D.作者希望建立平等的理想社会
4 .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____逐渐提升。
(1)英国等西方国家不断通过____推行初等教育,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
(2)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出现了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这对普及____起到重要作用。
2022-10-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二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世纪开始,以西北欧为中心,开始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与自18世纪开始出现的粮食状况好转相一致,欧洲开始出现了人口持续增长的态势,这依然是以西北欧为先头。增加的人口与18世纪城市的发展、与此相连的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多样化这些社会条件是相适应的。迎来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英国领先于他国,率先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摘编自[日]森谷公俊等著《兴亡的世界史》

材料二   布罗代尔说:“十八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在英国发端或崛起的工业革命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工业革命可说是若干世纪前早就开始的‘工业化’进程的终点。但它不断获得新生,至今还始终在我们周围徘徊。它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新纪元的开端,未来的时代仍将长期属于它。”这段话无疑表达了历史学家们的共识。英国的领先地位是在欧洲各地几个世纪的技术创造的积累中实现的。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著《欧洲文明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发端于18世纪英国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和世界的影响。
6 . 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离不开生产力的提高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业革命还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但这一来它打破了部落通过传统主义形成的约束性的结合,使人性得到了解放。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在找到工作后,工人们却发现工作时间很长,一天工作16小时稀松平常。当工人们最后争取到分两班轮换的12小时工作制时,他们将这一改变看作一件幸事。如果仅仅是工作时间超长也可以忍受,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其实与实行家庭包工制时在家里工作的时间相仿,但是在习惯工厂的纪律和适应机器生产的单调乏味方面工人们遇到了真正的困难:他们随着工厂的汽笛声上下班,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监督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概括说明“农业革命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厂制给管理形式带来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750年时,一方面英国的劳动力价格是法国、意大利的1.7倍,并且英国工人的工资上涨很快,另一方面英国是煤炭的富集国和生产国——其煤炭价格相对欧洲大陆便宜很多。材料反映出英国(     
A.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具备了改良蒸汽机的便利条件
C.与欧洲大陆的矛盾激化D.各生产要素成本比欧洲大陆高
2022-10-05更新 | 249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28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C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过去完成了电气化,才有了以电力为基础的经济。而今天,我们只有完成了城市数字化,完成了数字转型,才能真正实现数字经济的飞跃。10年或20年以后,我们完成了城市数字化,真正的数字经济的时代就会到来……当年罗马把马引入城市,从而使人类社会进入了马力时代;后来,纽约把电引入城市,又使我们进入了电力时代;而未来,算力一定会成为一个城市发展最关键的要素。你消耗掉的每一个资源,都会被认真地计算过,这可能会改变我们对所有事情的认知。

——摘编自王坚《城市数字化与城市大脑》


阅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史实运用准确)
9 . 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工人一般每天工作13至14小时,在一整天里,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这一变化(     
A.有利于优化手工工场的管理B.反映人类劳作方式的重大变革
C.表明传统的农业已不复存在D.导致人们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
2022-09-29更新 | 2439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将纺织机、蒸汽机等一系列技术列为“高科技产品”,对美国实行技术封锁,并通过法令禁止机器、设计图纸或相关模具出口。英国政府还明确禁止工匠移民美国,向美国移民的工匠和制造业主一经发现即予以逮捕。1803年英国议会通过《旅客法》,进一步阻止熟练工匠和产业工人移民美国。同时,为了防止技术泄密,英国人极少同意外国人参观本土的纺织设备,并将盗窃蒸汽纺织机设计图纸定为严重的犯罪行为。

——据陶惠芬《欧美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利用》等

材料二下表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的演变

时间对华管制政策备注
1949年允许非战略物资出口,禁止军事物资出口新中国刚成立
1950年实行全面禁运朝鲜战争爆发
1952年扩大对中国禁运,中美贸易冻结巴黎统统筹中国委员会(输出管制统筹中国委员会)成立
1969年贸易解禁,允许非战略物资的贸易尼克松执政
1972年允许非战略物资出口,享受偏向性优惠《上海公报》发表
1980年原则上可获得军民两用技术苏联入侵阿富汗
1983年将中国提升为“友好非盟国”待遇,基本取消对华输出管制里根执政

——据姜辉《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与我国技术引进路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对美国技术封锁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80年代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发展国家如何突破科技发展的种种限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