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浙江地区文明发育较早。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形成过早期工商强国的典范。范蠡主张大力发展经济,农商俱利等,为后世提供了“重商厚利”的理论渊源。魏晋以来,由于南北经济重心转移,浙江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区域社会工商业相对发达,城市商品经济活跃。近代以来,由于发展的外部环境骤变,浙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商业文化得以重塑。

——摘编自江宏《近代浙商与浙江经济的近代化》

材料二   明清以来,龙游商人对聚集起的大量财富,大多用于置豪宅、建祠堂、量族田等。一部分龙游商人具有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即使在年轻时把生意做得很大,但是在年老时,也会将资产变卖,回乡买宅置田。龙游拥有许多书院,教授的内容以传统重仕轻商思想为主。另外,太平军战后经济尚未恢复,社会动荡不安,龙游商人不肯冒风险,宁愿在本地做些小买卖,而跟不上外界的时代变化。龙游商帮由此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蹶不振以至走向衰落。

——林利平《龙游商帮蔚然勃兴与黯然落幕的镜鉴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以来浙江地区工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并分别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龙游商帮“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蹶不振以至走向衰落”的原因。结合所学,请你对现阶段浙商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05-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 . 从古到今,中国都是亚洲海上交往的主要力量,亚洲的海上交往也影响着世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欧亚大陆上的重要国家,也是向太平洋开放的海洋大国。近百年来,由于崛起于海洋的欧洲文明对世界秩序的强烈影响,来自黑格尔的 “中国没有海洋文明”“中国与海不发生关系”的论调在学术界应者甚众。对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研究,特别是梳理前工业时代东方文明的影响力,是一种回击欧洲文明优越论的文化策略。

——摘编自苏文菁《“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总序》

材料二   在对东方的贸易中,西班牙国王征收20%的贸易税,这样,西班牙又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但是,西班牙却没有保住这笔财富,相反,金银流入欧洲其他国家,促进了其他地区的资本主义发展……稍晚一些时候,英国和荷兰商人也来到亚洲,在海岸线上建立商埠,通过这些商埠建立海上贸易线。殖民者们的活动促进了商业发展……在此之前,全世界的商业贸易都是区域性的,但欧洲国家的海上扩张却把全世界连接在同一个贸易体系里了。

——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

材料三   印度尼西亚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也是东南亚最重要、最有活力的市场之一,而雅万高铁是中国和印尼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带动区域旅游和经济增长只是雅万高铁一个方面,在印尼很多人把雅万高铁称作是幸福列车,不光是因为印尼人是这辆列车的乘客,他们也真正把握住了列车运行的“方向盘”……在雅万高铁建设的过程中,中方累计为印尼方面培训了4.5万名印尼员工,为印尼技术人员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雅万高铁是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这个项目建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光明网《雅万高铁:一趟属于印尼人民的幸福列车》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从空间角度概述西汉、唐宋、明朝海上丝绸之路的探索成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16-17世纪亚洲贸易格局的新变化,并说明这一变化对欧洲地区和世界整体分别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中国高铁能在印尼落地的原因,并概述现代交通进步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
2024-01-2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国际贸易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航海和造船技术,到宋元出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进步,中国海船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海船。当时的阿拉伯、波斯、印度商人从事远洋贸易时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自此,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有了重大发展,到明初更是发展了到巅峰。……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除三角贸易外,还有十分重要的贸易现象——一个围绕中国形成的“丝银贸易”网络。

——摘编自《从航海技术发展角度审视中华民族兴衰的历史》

材料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热那亚等意大利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和伦敦等城市,它们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16世纪,在欧洲首先是在安特卫普产生了近代的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随后在西欧各国都迅速的发展起来。17世纪初,英国与荷兰的大商人集股组成海外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这些贸易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16至17世纪,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建立殖民地和定居点,在东亚海域展开激烈的商业竞争,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葡萄牙殖民者开辟了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

——摘编自《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材料三   据 WTO 统计,2012年以来,全球贸易量增长速度一直低于3%,2014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2.8%,2012-2014年三年平均增速仅为2.4%,为世界贸易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1975年和2009年除外),2015年下半年世界贸易增长2.8%,第四季度显著下滑,2016年世界贸易的增速仅为1.7%。……在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或收缩阶段,各国政府会为了保护就业而保护本国市场以免受他国产品冲击,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区域主义等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全球性的贸易自由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很难取得明显进展,贸易投资一体化、自由化等制度安排和规则将主要通过区域合作的形式实现,贸易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将常态化,区域贸易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主要驱动机制。不仅如此,国际贸易的结构也发生变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间的贸易由技术型、信息型贸易向服务型贸易转型,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重视,成为全球贸易新的增长点。

——摘编自李雅楠、王成新《经济全球化下世界贸易的新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元时期“航海和造船技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进步”,并回答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丝银贸易”的发展对当时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发生的新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在西方影响下出现的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名称。
(3)根据材料三,概括经济全球化下世界贸易的新特点。结合所学回答中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地位的变化。
2023-05-16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届高三5月适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前期,陆、海两途的对外交流均极畅通。在唐前期最繁忙重要者为西北方向的陆上丝路与草原路,中亚、西亚、南亚的商旅,使团多取此路线。安史之乱后,西北丝路受阻,转而以海路交通为主。广州、扬州、泉州等为胡商辐辏之处,运河一线更成为商贸主线,商胡、海外贡使均沿运河北溯洛阳再至长安。唐代对外开放的交通路线以各主要干道为基础,沿途有众多支道汇流,从而形成沿主道线路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扩展的网络状分布,使得开放得以遍地开花,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材料二   近代早期,西方殖民者不辞辛劳、不远万里来到东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东南亚的香料和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东方商品所吸引。荷兰著名旅行家林旭登对中国的优质丝绸赞叹不已,认为“中国丝绸之精致是连水晶玻璃都无法比拟的”。从17世纪初开始,中国生丝就与东南亚胡椒和其他香料一   起,被列为荷兰东印腹公司最想得到的产品,阿姆斯特丹也从此变成了欧洲最重要的丝绸市场之一。

——摘编自李德霞《近代早期中国丝绸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材料三   英国的工业生产先后在19世纪80年代、1900年被美国、德国超过。1880年到1900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从25%降到了21%,法国的份额从11%下降到8%;德国的份额则从9%上升到了12%,美国从10%上升到了11%。美国在19世纪末实现工业化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出口国,与英国在拉美、亚洲等地展开竞争。18701913年,美国的对外贸易增加了1.6倍,德国和俄国也分别增加了1.8倍,而英国只增加89%,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从22%降至15%。

——摘编自李庆余《第一次重分世界——现代霸权主义的起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国际商贸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分析推动当时商贸发展的国际因素。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世界史的相关史实,以“世界贸易”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5-03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巨人中学2023届高三6月选考科目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港是海上贸易航线的连接点,也是文明兴衰的见证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温州使用舟船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新石器晚期。到汉代,温州已能制造扁舟、轻舟及楼船等,已与东南亚及日本等地有海上交通往来……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的温州翔门古港遗址规模大、遗迹全、年代清晰、内涵丰富,堪称是对宋元时期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也表明温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不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城市。

——槁编自应忠彭:《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打开哪些言盒》等

材料二   “明清统治者并未意识到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对海洋贸易还是来取一贯的、保守的态度,对民间对外贸易更是充满了敌视,屡加打击。但这并未使中国商民退出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易舞台。双屿港是舟山群岛的六横岛和佛渡岛之间的一个港湾。因其位于宁波港通洋水道的必经之处,自古以来“为倭夷贡寇必由之路”,明初,为了加固海防,海岛居民全部内迁,“久无人烟住集”,因此成为走私贸易的理想场所。正德年间,广东实行对海外番舶的抽分制度,有些海外番商为避税辗转到福建和浙江沿海进行走私贸易,浙江双屿就成为其中的一处。而当时闽浙沿海军备不整、海防废弛,正因如此,双屿港的中外海商(寇)才可以与沿海居民内外私通,各得其利。

——摘编自李燕:《古代中国的港口——经济、文化与空间壇变》

材料三   2013年,国家发出了要构建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倡议,在此倡议的直接引领下,我国的沿海港口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到2021年,我国港口规模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港口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综合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自主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取得新进展,污染防治得到强化,用能结构不断优化,绿色港口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向好,港口开放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摘编自杨晓光:《我国港口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取得的进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对外海路通道的情况。写出宋元时期东南沿海的其他“重要节点城市”。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双屿港走私贸易兴盛的原因。结合所学并从对外关系的角度阐述明清统治者海洋贸易政策的出发点,简要分析其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指出“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名称,并阐述该平台的现实意义。
2023-09-26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崇化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对外贸易中……由于瓷器产品具有易碎性的特点,同时又考虑到海路运输方式兼具运量大、成本低且时效快等优势,宋朝统治者由此将海上丝绸之路视为对外贸易的首选通道。因而海上丝绸之路在当时还有另外一个称号——“海上瓷器之路”。“宋代最为著名的瓷窑分别为均窑、哥窑、定窑、汝窑与官窑”,这些名窑所烧制的瓷器产品类别丰富、数量众多且兼具极高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了满足庞大的外贸需求,宋代的瓷器产品主要经由扬州、杭州、泉州与广州等多个大型港口被销往全世界。

——摘编自张昳晗《唐宋文化对外传播及其当代启示》等

材料二 16——19世纪商业贸易一览表

时间事件或现象
16世纪以后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被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取代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
1694年经英国国王特许,英格兰银行创立
17世纪前后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
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

——根据《选择性必修2·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整理

材料三   

二战后部分国家的经济数据表
国家类型国家时期平均经济增长率(%)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德国1950—197010+
日本1955—19728.8
韩国1960-200010+
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各国1960-19805-6
中国1978—20189.5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印度1991-20187.3
巴西1968—197311.2

——根据(奥地利)鲁道夫·希法亭《人类经济万年史》等编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海上瓷器之路”发达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宋代新开辟的海上航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商业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以晚清银行发展史实为例,说明这些变化在近代中国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选择材料中提及的其中一类国家,围绕“ 二战后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这一主题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论证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宋太宗“太平兴国初,京师置榷易院,乃诏诸蕃国香药宝货至广州、交趾、泉州、两浙”;……其后,在广南、福建、两浙置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物货航舶而至者”以管理海外贸易。……宋高宗曰:“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元朝)至元十五年八月,诏行中书省曰:“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孟原召《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许多经典文化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唐宋时期,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周边国家大量的僧侣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文化的同时,也将茶的种植方式传播到了各自的国家和地区。譬如朝鲜和日本茶文化传到这些国家后便与本国的文化相融合,催生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茶文化。……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在海外的殖民贸易在本质上是以国家组织的形式对落后地区的资源掠夺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的茶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传播。

——吉峰《论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方式与渠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简述该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前中国茶文化传播的特点。请分别指出日本和英国在中国茶文化基础上创造出的新的茶文化。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交换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出现了通过媒介的交换,即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作为媒介的物品,然后再用所获得的媒介物品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在世界上,   牲畜曾在很多地区成为这种媒介;在中国,最早的、比较定型的媒介是“——中国最早的货币。

——安烨主编《货币银行学》

材料二   契约泛指发生一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契约的产生,是在人类社会出现私有制以后,人们在劳动生产、经济生活及各种人际交往中,由于彼此需要,在平等的条件下,经常发生对双方都有利的各种交换关系,这种关系后来发展成各种交换协议,用条文规定各自的权利、义务、责任、行为后果,达成文字约定即契约。契约既是对彼   此诚信的承诺,也是缔约双方履约的凭证。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选择必修 2 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处最有可能的内容,并简述货币产生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契约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契约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