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契约的有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69-1487年徽州427件土地买卖契约使用宝钞、谷物、绢布、白银情况


——据万明《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等整理

材料二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明清福建经济契约文书选辑》

材料三   目前发现的契约文书呈现出数量多、分布广、价值大等特点,是中国历史变迁最生动的载体,它们就像一个个的点,是古人经济交易活动最真实的写照。日本学者寺田浩明认为:只要接触过明清时期民间文书史料集的人都会认为,当时的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或日常的社会关系都是依靠这些相互性“契”或“约”来支撑的。

就契约文书的内容与格式而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又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从此出发可以让我们对于中国文化有更为深层的理解。

——摘编自仲伟民等《契约文书对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1)写出材料一中反映白银使用情况图例的序号,说明判断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提炼明朝土地买卖的相关信息。
(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概述契约在经济与社会中的作用。契约文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又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反映出中国文化有何特点?
2023-11-12更新 | 22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1828年,江苏巡抚陶澍奏称:“苏城(苏州)为百货聚集之区,银钱交易全藉商贾流通。向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处每年来苏办货,约可到银数百万两。……自上年秋冬至今,各省商贾俱系汇票往来,并无现银运到。”该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的苏州(     
A.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大量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
C.纸币成为主流支付手段D.长途和大额贸易有所发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契约文书是进行交易和社会交往的见证和凭证,具有法律功能。以下是根据选必2教材39页整理的内容

地区时间商业契约史实
古埃及3000年左右契约广泛使用,凡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
两河流域2600年左右已经使用契约
古巴比伦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契约除明确规定当事人双方在所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利以外,在末尾必须有双方的盖章,以及几位证人的签名
中国商周出现契约
汉朝凡涉及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唐宋以后契约应用更加广泛

材料二   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法律上有权拥有、购买、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由和特权……(东印度公司)总督及其临时代理人有权制定合理的法律。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公司从政府那里得到了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广阔区域的贸易垄断。公司有权代表国会对外宣战、签订条约、招募军队、在殖民地发行货币和任命官员等。

——摘自选择性必修2历史纵横和史料阅读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世界范围内商业契约的出现有什么特点?分析它的出现对商业活动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东印度公司”的特点及其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浙江地区文明发育较早。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形成过早期工商强国的典范。范蠡主张大力发展经济,农商俱利等,为后世提供了“重商厚利”的理论渊源。魏晋以来,由于南北经济重心转移,浙江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区域社会工商业相对发达,城市商品经济活跃。近代以来,由于发展的外部环境骤变,浙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商业文化得以重塑。

——摘编自江宏《近代浙商与浙江经济的近代化》

材料二   明清以来,龙游商人对聚集起的大量财富,大多用于置豪宅、建祠堂、量族田等。一部分龙游商人具有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即使在年轻时把生意做得很大,但是在年老时,也会将资产变卖,回乡买宅置田。龙游拥有许多书院,教授的内容以传统重仕轻商思想为主。另外,太平军战后经济尚未恢复,社会动荡不安,龙游商人不肯冒风险,宁愿在本地做些小买卖,而跟不上外界的时代变化。龙游商帮由此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蹶不振以至走向衰落。

——林利平《龙游商帮蔚然勃兴与黯然落幕的镜鉴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以来浙江地区工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并分别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龙游商帮“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蹶不振以至走向衰落”的原因。结合所学,请你对现阶段浙商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05-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至近代的贸易以货物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金融、运输等服务类贸易发展迅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历时,山西商人的经营“或盐或丝”,徽州商人“贩缯”,山西、陕西商人千里跋涉到江南买丝。当时经营江南丝绸的,除了商人,还有官员、朝贡使、边镇官军人等。苏、杭一带的上市量,即参加长距离运销的丝织品,每年可达三十万匹左右,价值在三十万两白银。江南城市汇集的这些堆积如山的丝绸完全是由本地出产的,甚至北方边地所需绸缎,也大多取自江南。湖州在万历中期按律令只能衣布食粗的贱役长工,也“皆好穿丝纳绉绝纱湖罗",而温州则“富家子弟多以服饰为炫耀,……侈靡甚矣”。

——摘编自范金民、夏维中《明代江南丝绸的国内贸易》

材料二17世纪,英国实行另类的“重商主义”,它着重体现在为英国和殖民地商业利益而垄断帝国贸易的“航海法”:即硬性规定殖民地输出商品必须先到英国,殖民地进口商品必须经过英国;进出口货物必须由英国或殖民地船只装载。这实际上是向当时荷兰的海上运输垄断权挑战。它意味着战争,战争使英国最终成功地扩大和保护了殖民地和商业。

——林秀玉《英国对外贸易现代化进程之探析》

材料三1980—1995年世界货物出口与服务出口概况

金额(10亿美元),比重(%)年均增长率(%)
项目19801985199019951980-1995
货物出口额(G)20361947348548755.99
服务出口额(S)40240581112307.74
出口总额(T=G+S)24382352429661056.31
货物出口比重(G/T)83.682.881.179.8
服务出口比重(S/T)16.517.218.920.2
服务/货物(S/G)19.720.823.325.2

——王敬云《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现状和地理格局》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代中后期江南丝绸贸易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英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7至20世纪初,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变迁。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80—1995年世界贸易出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形成的经济与技术背景。
2023-05-25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