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诗·商颂·长发》记载,商人的第11代祖相土发明了马车;而《周书·酒诰》记载,商人祖先王亥牵牛驾车到远方进行交易;《六韬》也记载:“殷君善治宫室,大者百里,中有九市”“宫中九市,车行酒,马行炙”。这表明,商朝(     
A.商业活动已开始兴起B.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
C.注重商业与贩运贸易D.工商食官格局逐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粮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同营;辗转贩粜,以规厚利;父子相袭,习以为俗”。两湖地区这一现象(     
A.有效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推动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进程
C.利于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D.表明政府放松了市场交易监管
3 .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据此可知,唐朝(     
A.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资本性借贷有显著发展
C.信贷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D.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4 . 《明神宗实录》记载“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后期,《西台漫记》载“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计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聚为生久矣!”这反映了(     
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B.传统经济中亦有新因素
C.手工业生产者生活不容乐观D.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023-05-27更新 | 36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1讲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商业贸易及货币与赋税制度(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夏书》记载:“关石和钧,王府则有。”石、钧都是度量衡规制。夏墟考古中也发现有陶、骨等制成的规格等级强严的量器和少量青铜制成的量器。这表明夏朝(     
A.小农经济得到快速发展B.史书记载与事实完全一致
C.着力规范市场交易行为D.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6 . 下表所示分别为古罗马和古代中国典籍中对某一史事的相关记载,据此可以被认定为史实的是(     

史料

出处

(中国人)织成锦绣之绮,贩运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耀夺目。由大地东端运至西端,故极其辛苦

[古罗马]普林尼《自然史》

大秦,又常利得中国丝,解以为胡绫,故数与安息诸国交市于海中

《魏略·西我传》


A.古罗马具备一定的绸缎加工技术B.古代中国和古罗马存在直接交流
C.丝绸主要通过陆路运输到达罗马D.安息帝国垄断了东西方丝绸贸易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海疆经略梳理表

阶段内容
公元前6世纪前夏朝国王后芒“东狩于海,获大鱼"(《竹书纪年》);海上航行的篷.桅、帆已经具备。
安阳商代遗址出土了东海和南太平洋的海贝、海螺和鯨骨。
西周时,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史记》);春秋时,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说苑》),孔子曾想“乘桴浮于海”(论语》)。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5世纪秦始皇先后到芝罘、成山、碣石等海港巡视:秦朝时可建造载重量为30吨的大船;(史记)记载秦始皇派徐福出海,今日本本州岛有徐福墓与徐福祠。
西汉时,大船有冲锋舰,战舰、快船、侦查舰等;西汉与印度、斯里兰卡曾通过海路交往。
三国时期,东吴派朱应、康泰率船队历时六年远航至印度、斯里兰卡“百数十国”,朱应作《扶南异物志》,康泰作《吴时外国传》。
东晋时期,高僧法显独自从斯里兰卡出发,搭乘海船回国,著《佛国记》。
公元5世纪末至15世纪.隋炀帝派人与东南亚各国建立交通、贸易关系。船有五层高。
唐朝有广州、交州(越南顺化东南部)等海港,其中,交广线担负南洋和印度洋国家的贸易,远达红海,并在广州设“市舶使”。唐朝工匠还改进了船舵,发明了水密隔舱,能利用季风驶船,船长达60米,能载六七百人。
宋代所造防沙平底船载重量有500吨至800吨,已使用船坞造船,航海时“舟师……晦观指南针”,并在苏门答腊,马尔代夫设贸易基地与贸易站,《岭外代答)中记载与我国通商者有50多国。
元代,规船构造,载重量等“冠绝千古”,泉州“梯航万国"。相传,汪大渊东至澳大利亚,西至地中海,西南至莫桑比克海峡.鯿成岛夷志略》。
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绘制了《郑和航海图》,撰写了《瀛涯胜览X西洋番国志)等。

——摘编自李永采《海洋开拓争霸简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航海业发展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寅年令狐宠宠卖牛契》记载:“紫挞牛壹头,陆岁,并无印记。寅年正月廿日,令狐宠宠为无年粮种子,令将前件牛出卖与同部落武光辉,……如立契后在(三)日内牛有宿疾,不食水草,一任却还本主。三日以外,以契为定,不许休悔,如先悔者,罚麦伍硕,入不悔人。……保人宗广年五十二,保人趁日年四十、保人令狐小郎年卅九。”据此可知
①契约需要写明交易物品特征、交易双方人名、交易时间
②凡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
③契约明确规定所有权的转移与风险责任的承担、违约责任
④在契约的末尾必须有双方的盖章以及几位保人的签名方可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古代“市”的发展不断成熟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等等,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

——摘编自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唐前期的统治者采取措施加快人口再生产。唐代开元、天宝之际,人口数量为6000万左右;宋代自宋仁宗时起,户口即超过1200万……唐宋的水路运输发达,承接了隋代开凿大运河带来的便利,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得以连接贯通……这个时期,出现了船户、挑夫和舵工等职业劳动者,他们把产品运转到全国各地,使各地互通有无……据《通典》记载,当时全国有耕地620万顷,以1唐亩合今0.786市亩和以每市亩产粮154斤计算,全国粮食总产量为750428万斤;宋徽宗时垦田面积达到1000万顷,耕作技术进步和水利条件改善,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

——摘编自欧阳峣《唐宋时期经济增长的大国效应》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3)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市”发展程度的因素。
2022-01-08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10 . 《梦粱录》记载:清明之时,临安民众除了祭祖敬宗之外,“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红霞映水,月挂柳梢,此时尚犹未绝”。这反映出,南宋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经济繁荣民众富足
C.节日文化的兴盛D.传统社会结构受冲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