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合股经营迅速发展。微州商人、山西商人,都有合股经营的传统。“近亲者乃至同乡问的合伙,即合股”的经营方式为当时所盛行。清代山西商人采用合股经营的现象更为普遍。据记载,山西介休富民吴龙图等十六人各出股银数万两,交侯生芸领本贸易,“自奉天以至浙江,皆有字号”。一家字号可以由多家股东共同投资,而很多股东联合成为实力雄厚的集团资本,也可以同时经营多家字号。在合股形式下,投资者(股东)并不直接插手具体业务,字号的管理工作皆另委专人负责。股东的职业状况比较复杂,他们投入的资金属于商业资本的性质。字号店商人通过掌握加工环节进入了生产领域,但仅仅发生在少数地区的个别行业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6世纪,富有的欧洲银行家们组织了很多合股公司,控制了所有的海上贸易,获取了源源不断的利润。这些早期的合股公司是进行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最有放的工具。合股公司具体的经营管理都委托给富有责任心和经验的董事们,而这些董事又可以挑选可靠的人管理公司的业务。这种方式吸引了各种分散的人——伦敦的羊毛商、巴黎的零售店店主、哈莱姆的捕鲱鱼人、安特卫普的银行家或约克郡的地主——将他们的储蓄金投入各种商业冒险事业,从而能轻而易举地动员起欧洲资本投入海外事业。东方商人无法期望与强大的、非个人的合股公司竞争。世界贸易为东印度公司、地中海东部公司等控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工商业合股经营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早期欧洲合股公司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合股经营字号和近代早期欧洲合股公司在作用上的异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氏首先发现茶叶的饮用价值。把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不仅仅作为一种生活需要,是从唐朝陆羽开始的。他的《茶经》影响至今,根据《茶经》的记载,茶起源于巴蜀之地,之后茶叶朝东南西北各方向传播。朝东,日本、高丽有不少僧人和使者来到大唐学习,并携带茶种回国种植;往西,作为商品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亚和西亚;往南,到越南、缅甸、印度,大约始于9世纪开始饮用茶;至于北,则是五代和北宋时越过河套地区传到北方游牧民族区域。古代的中央政府利用茶来掌控和协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因而就出现了“茶马互市”。古代的中国茶传播,由于航海技术还不甚发达,除秦汉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邻国韩国、日本之外,主要还是陆地传播。来自中国的茶与世界各地的民俗民风融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茶文化和饮茶习俗。

——摘编自余锋《从茶与咖啡的普及历程看中西方文化及传播差异》

材料二   历代商人,都明白一个基本的经营之道:要做一名成功的商人,就必须掌握整条产业链,而不仅是制造这一个环节。作为最早经营茶叶外贸生意的常家,直接把眼光投向了中国的产茶之地,他们最早开辟了南起福建武夷山等产茶之地,经江西景德镇、南昌、九江,湖北汉口、襄阳,河南南阳、洛阳,山西平遥、大同至张家口,再运往恰克图的绵延数千千米的“茶叶之路”。他们从南方贩茶叶,把制造、包装、加工、运输、批发、零售这整条产业链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正是这条高效整合的产业链,造就了以晋商为代表的一代茶商的辉煌的成就。

——摘编自《晋商史料全览》等

材料三   1757年至1842年间,清政府规定西方航海国家只能在广州开展贸易活动,史称“一口通商”时期。广州成为18世纪重要的世界贸易中心之一,也是中国与世界接触的重要口岸。许多西方人通过广州了解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于是在清代广州口岸,外销画应运而生。清代外销画题材丰富多样,从风景名胜、生活习俗,到家具陈设乃至各行各业的生产情况无不涉及。这些画作当年主要为了满足西方人了解中国的需要,内容大多围绕着广州贸易为中心而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如今,我们可以在这些画作中看到一个色彩明亮、商业繁荣、市井气息浓厚并且与西方交流紧密的广州。时至今日,外销画留存了1819世纪中国社会的丰富图像,因此被研究者定义为“历史绘画”,具有一般艺术绘画无法比拟的历史研究价值。

——摘编自《18、19世纪广州十三行外销画的现代意义探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后期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指出明朝后期以来以茶叶贸易为代表的海外贸易的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清代广州外销画畅销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只是那时还处在萌芽时期。典当业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杭城风俗……且如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巾装着,皆有等差。……质库(当铺)掌事,襄巾着皂衫角带。”《澹庵集》中记录到:四川僧人宝觉图迟大师在修葺寺院后,“又以钱二十万为所谓长生钱”……由此可见,在宋代官办和民办当铺已经颇为发达的情况下,寺院的当铺经营活动也十分活跃。在宋代,能到当铺进行抵押的物品,除一般的金银珠玉外,有时甚至包括奴婢、牛马等,劳动人民也以生活用品作抵押,并出现以谷物抵押换钱的“谷典”。

——摘编自《中国古代金融与商业》

材料二   清代出现以各级军政衙门或贵族官僚出资开设的“官当”,仅从《查抄和珅住宅花园清单》所见,大学士和珅一人就置有当铺75座,本银3000万两,……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山东泰州府平民刘虞吉具状控告前学政、时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宫梦仁,讼词称:“恶总辖山东学政,……于泰州坡子坊自开天成典铺一座。当身杪板一副、杪板四块,价值五百七十两,止当本银十六两,票写四分行息。及完本利取赎,又不发原物交代,违禁取利。”

——摘编自曲彦斌《中国典当史话》

材料三   北京典当业,乃旧式商店之典型,为各业冠,惟自逊清末叶迄今,典当业日趋衰落……按光绪庚子以前,统计北京当业共210余家,迨民国元年壬子兵变以后,则一落为170余家,……目下全市仅存有87家……考其衰落原因,可分为数端……光绪二十三年,户部以当商取利较厚,税额犹轻,因奏准自是年起,每年当税每家自五两增至五十两。迨民国三年,财政部以典当为大宗营业,又有厘订当税,加重征收之举、较昔加倍。……北京典当,率以十八个月为满期,盖当物在未满期以前,典当又不能自由处分也……典当期满,货物积压至5、6月,向来值在数千元者,今值数百元而已。……故时至今日,典当业实有从速改善之必要,

——摘编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北京典当业之概况》(1940年7月)

材料四   总而言之,任何时代,只要商品货币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其经济的发展便离不开一定的金融支持。作为高利贷资本活动形态之一的典当业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发挥它的作用的,因而它为生产、流通、生活所必需,能够稳定地发展。其经济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即表现在这里。

——摘编《中国典当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典当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官当”的危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至民国时期北京典当业为何衰落。
(4)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典当业具有怎样的意义。
2023-11-0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4 .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原因有(     
①农业经济的落后   ②理学的束缚   ③封建体制的约束   ④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024-03-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只是那时还处在萌芽时期。典当业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杭城风俗……且如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巾装着,皆有等差。……质库(当铺)掌事,襄巾着皂衫角带。”《谵庵集》中记录到:四川僧人宝觉图迟大师在修葺寺院后,“又以钱二十万为所谓长生钱”……由此可见,在宋代官办和民办当铺已经颇为发达的情况下,寺院的当铺经营活动也十分活跃。在宋代,能到当铺进行抵押的物品,除一般的金银珠玉外,有时甚至包括奴婢、牛马等。劳动人民也以生活用品作抵押,并出现以谷物抵押换钱的“谷典”。

——摘编自《中国古代金融与商业》

材料二   清代出现以各级军政衙门或贵族官僚出资开设的“官当”,仅从《查抄和珅住宅花园清单》所见,大学士和珅一人就置有当铺75座;本银3000万两,……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山东泰州府平民刘虞吉具状控告前学政、时任都察院左金都御史宫梦仁,讼词称:“恶总辖山东学政,……于泰州坡子坊自开天成典铺一座。当身杪板一副、杪板四块,价值五百七十两,止当本银十六两,票写四分行息。及完本利取赎,又不发原物交代,违禁取利。”

——摘编自曲彦斌《中国典当史话》

材料三   北京典当业,乃旧式商店之典型,为各业冠,惟自逊清末叶迄今,典当业日趋衰落……按光绪庚子以前,统计北京当业共210余家,迨民国元年壬子兵变以后,则一落为:170余家,……目下全市仅存有87家……考其衰落原因;可分为数端……光绪二十三年,户部以当商取利较厚,税额犹轻,因奏准自是年起,每年当税每家自五两增至五十两。迨民国三年,财政部以典当为大宗营业,又有厘订当税,加重征收之举、较昔加倍。……北京典当,率以十八个月为满期,盖当物在未满期以前,典当又不能自由处分也……典当期满。货物积压至56月,向来值在数千元者,今值数百元而已。……故时至今日,典当业实有从速改善之必要,

——摘编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北京典当业之概况》(19407月)

材料四   总而言之,任何时代。只要商品货币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其经济的发展便离不开一定的金融支持。作为高利货资本活动形态之一的典当业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发挥它的作用的,因而它为生产、流通、生活所必需,能够稳定地发展。其经济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即表现在这里。

——摘编自《中国典当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典当业发展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官当”的危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至民国时期北京典当业为何衰落。
2023-12-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新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胭脂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红色颜料,绘画、化妆品等方面都需要胭脂。红花可直接于纤维上染色而无需媒染剂,是制取胭脂的主要植物。红花在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北魏的《齐民要术》有专章记载红花的种植方法。此外,贾思勰还提到在当时种植红花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到了唐代,红花种植已经遍及全国各个地区。红花的栽培、制作工艺,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元代甚至设置了“红花局”“红花提举司”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摘编自王冬松《“红花”“胭脂”考》等

材料二   1519年,西班牙发现了原产于墨西哥的胭脂虫,用它制作的红色染料是欧洲人见过的最鲜艳、最浓的红色。于是,胭脂虫红成为欧洲主要的红色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西班牙人从垄断胭脂虫红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16世纪,欧洲画家的调色板上也盛行胭脂虫红。17961820年,在墨西哥的年出口总量中,白银占75%,胭脂虫红占12%,蔗糖占3%。在当地的热带低地种植园里,西班牙人强迫非洲奴隶利用仙人掌养殖胭脂虫以提取色素。

——摘编自余玉霞《西方服装文化解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红花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胭脂虫红的生产销售带来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河西走廊为匈奴所占,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汉武帝即位后,不断反击和进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迁移。张骞“凿空”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和蚕桑技术、铁器、釉陶、井渠法和造纸术都陆续西传。中亚、西亚的特产如胡桃(核桃)、石榴、芝麻、黄瓜、大蒜、胡萝卜、胡豆(蚕豆)、橄榄、胡椒、苜蓿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狮子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古国赠献而来。史书称武帝时的长安集市“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茶马贸易一直从唐宋延续至近代。公元625年大唐与吐谷浑开通互市,大量的茶叶、绢帛等商品输出,以换取马匹及其他畜产品,丰足彼此,皆有便利。中原人用以交易的丝绸,对西域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生活附属品,而中原人却渴望得到代表国家军事实力的战争武器——战马。大唐王朝逐渐开始由“绢马互市”转为“茶马互市”。到了宋代更是形成了系统的茶马交易之法:以茶引作为茶叶经营的官方许可,茶马司管理相关贸易实务,茶马法确立各项贸易细则,完善的制度管理着所有的茶叶贸易。元帝国不缺马匹,茶马交易演变成以银两及土货与中原茶叶的贸易。茶马交易一直到明代又重新恢复,此时贸易实体则已经从“马”转变成中原的“茶”。清代以后,随着以马为主力的冷兵器时代谢幕,茶马交易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戎新宇《茶的国度:改变世界进程的中国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较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以来茶马贸易的变化。
8 .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平等交往的历史,对建设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海外贸易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较之前代,宋代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当时的贸易范围已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不但进出口的商品种类增加,而且贸易额也有所扩大,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价值高达数十万贯。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江海求利,以资国用”。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明朝洪武三年(1370)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商船出海贸易,海上丝绸之路一度中断。郑和下西洋以后,海禁屡开屡禁。总的来看,明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越来越保守。不过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形成一些新的航路,如通过马尼拉至拉丁美洲的航线便是这个时期由西班牙开辟的。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空前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对外方面,明清政府的政策和同时期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
2024-04-0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海上贸易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向,形成了交广和楚扬南北两线等多条海道,港口有广州、泉州、扬州、明州(今宁波)、潮州和楚州(今淮安)等……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皆有中国货物流通,进口货物有丁香、硫磺、琉璃瓶、铜、银等数十种,出口货物以丝、瓷、漆器等为主,中国铜钱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通用货币。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等

材料二   1511年,葡萄牙攻占马六甲后,中国海外商船不能直接同苏门答腊西北部的亚齐进行贸易。明末,葡萄牙以澳门为据点,从事中国、日本、印度(果阿)和欧洲之间的贸易。1740年,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屠杀大量经商的华人,对此闽浙总督向皇帝上奏称“噶喇吧番目戕害”的汉人是咎由自取。中国海上贸易日益受阻,茶叶和瓷器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商帮受到西方商人的打压。

——摘编自骆邵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1)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面临挑战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唐宋和明清为例,说明对外贸易对于国家发展的作用。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时,对外贸易的陆上通道已是四通八达,除西北丝绸之路外,在西南有通往印度的“永昌道”,在东北有去朝鲜、日本的“乐浪道”。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带“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唐朝始设市舶使,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设在海上贸易频繁的广州,当时皇帝及相当一部分大臣认识到“岛夷朝贡,不过利于互市赐予,岂真慕义而来”。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宋神宗诏令:福建沿海口岸有南洋各国商舶到达,查验是否有“公凭”,如已经抽买(征税),凭“回引”(纳税凭据)即可通行。

——摘编自倪方六《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二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设机构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摘自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山西商人商业活动的特征。
2023-11-21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