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陆羽所著《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唐朝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从茶道思想上看,理学思想的兴盛使得儒家的内省观念进一步渗透到茗事之中。一些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北宋的开封社会安定,市民富庶,文化昌盛,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升华提供了文化元素和物质条件。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到了相当水平的高度。

——摘编自王惠《惠言识礼》

材料二   在古丝绸之路上,茶是其重要商贸物资之一。因此,丝绸之路又被称为“丝茶之路”。甚至有学者认为茶叶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就茶文化而言,位于亚洲东部的日本和朝鲜早在唐朝就开始向中国学习,至宋时日本和朝鲜国内已开始有饮茶之习。此外,南亚、东南亚诸国由于商贸来往和华侨的不断迁入,也有一定的饮茶需求。宋朝的饮茶文化影响到日本等茶道的形成。20世纪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从中国引进茶种,聘请中国茶工指导生产与种植,其本民族语言中的“茶”字也源于对汉语茶字的音译。

——摘编自《宋代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及其意义》

材料三   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让商人自由经商,“为地方行旅谋安,于诸大道中置卫士”,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窝阔台通过征服战争,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原来金山一带‘深谷长坂,车不可行’……窝阔台率军西行时‘始辟其路’”。1251年蒙哥设置别失八里行省,执掌西域的军政事务。

——摘编自孙秀君《论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对陆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宋朝茶文化“传承升华”的“文化元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考古发现证实,春秋战国时代,从东亚经过南亚至西亚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存在。先秦至隋代以前,中国多是与西亚、中亚地区往来;南朝后期与波斯来往增多;唐宋元时期则以阿拉伯地区为多。陶瓷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主角,因此这条路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

——摘编自王喜成《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及其重要作用》

材料二: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18701913,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2024-05-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到唐朝时,我国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饮茶之风遍及全国。唐朝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诸、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追求。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朱雀门外……东西两教坊(掌宫中教习音乐的官署),余皆居民或茶坊。”

——摘编自张福新《茶文化》

材料二   下面为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情况统计表(单位:万担)。

——据陈慈玉《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中国茶叶销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4-05-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旧唐书》记载:“新罗、日本、东夷诸蕃,尤重其文,每遣使入朝,必重出金贝以购其文化。”除书籍外,亦购买其他物品。中日商人贸易则是以海船“交贸诸物”为主。唐朝近邻西方及西南方各国都派使者来朝贡,因此设立蕃坊以供其居住。《宋史》记载:“高丽、回鹘、黑水诸国,又各以风土所产与中国交易。”我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诸货外运各国,各国物资则从丝绸之路输入中国。

——摘编自夏秀瑞、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荷兰在国际政治上获得独立国家的地位,是依据1648年三十年战争的媾和条约(《威斯特伐利亚条约》)。荷兰在造船以及航海技术上积累了优越的实力。商人积极在里斯本收购胡椒,在欧洲转卖。他们出资设立东印度公司。17世纪初,享有特权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瓦解了葡萄牙的多数权益,又以武力赶走想参与亚洲贸易的英国商人。

——摘编自【日】谷公俊等《兴亡的世界史》

材料三

年份贸易总额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进口贸易总额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出口贸易总额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
1994236611.6%1156.111.2%121011.9%
20015096.52435.52661
20026207.728.6%2951.726.5%325630.3%
2007217659561.212204.6

——摘编自董腾《建国70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演变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唐朝、近代荷兰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荷兰对外贸易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94—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与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虽然以陆路交通为主,但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也发展迅速。唐朝政府鼓励海外商人来华贸易。海外商船到达广州后,就有管理港口的人来把船货搬进货栈,代为保管6个月直至本季风期最后一艘商船进港为止。他们从船货中抽取30%作为进口税,余下的交还物主。货物如为唐朝皇帝所购买,则按最高市价给价,且立刻开发现钱。对来华贸易的外商,如有犯法,在同国人之间(如阿拉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依本国法律论处;在异国人之间(如阿拉伯人与新罗人或阿拉伯人与中国人之间)则依中国法律论处。在广州阿拉伯商人高度集中的地方,唐朝政府也准许他们自治、按伊斯兰教的法律行事。

——摘编自李金明《唐代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

材料二   自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创设榷易署以来,政府第一年即收入三十万缗,不久更增加到五十万缗。绍兴末年,广州、泉州市舶司由“抽买”所得利益每年达二百万缗。王应麟《玉海》卷一百八十六云:“海舶岁入,象犀、珠宝、香药之类,皇祐中五十三万有余,治平中增十万,中兴岁入二百万。”

——摘编自何崇恩《宋代外贸小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政府对阿拉伯商人实行的政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发展对外贸易的共同影响。
2024-05-0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非商贸与文化交流

史料1   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出土的唐代至五代时期的中国陶瓷

史料2   殊奈,昆仑人也,在林邑南,去交趾海行三月余日。习俗、文字与婆罗门同。绝远,未尝朝中国。贞观二年(628)十月,使至朝贺。(根据殊奈属昆仑民族,并距越南北部交州三个多月海程推测,殊奈当在亚丁湾附近,是东非桑给人居住的国家)

——【唐】王溥《唐会要》卷98

(1)指出上述史料在唐代中非关系研究中的价值

中非交往在唐代始于贞观年间。天宝十年(751),唐朝人杜环到达过非洲。唐代的中非交通线主要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8世纪后,陆路渐趋衰落。瓷器和丝绸是唐代时期输入非洲的大宗物品。从7世纪开始,东非海岸商业性城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推动了中国商品进入非洲,香料、象牙则是非洲输往唐代中国的主要物品。

——摘编自景兆玺:《唐代中非关系论述》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唐代中非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中非交往发展的原因。
2024-04-2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A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胭脂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红色颜料,绘画、化妆品等方面都需要胭脂。红花可直接于纤维上染色而无需媒染剂,是制取胭脂的主要植物。红花在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北魏的《齐民要术》有专章记载红花的种植方法。此外,贾思勰还提到在当时种植红花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到了唐代,红花种植已经遍及全国各个地区。红花的栽培、制作工艺,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元代甚至设置了“红花局”“红花提举司”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摘编自王冬松《“红花”“胭脂”考》等

材料二   1519年,西班牙发现了原产于墨西哥的胭脂虫,用它制作的红色染料是欧洲人见过的最鲜艳、最浓的红色。于是,胭脂虫红成为欧洲主要的红色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西班牙人从垄断胭脂虫红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16世纪,欧洲画家的调色板上也盛行胭脂虫红。17961820年,在墨西哥的年出口总量中,白银占75%,胭脂虫红占12%,蔗糖占3%。在当地的热带低地种植园里,西班牙人强迫非洲奴隶利用仙人掌养殖胭脂虫以提取色素。

——摘编自余玉霞《西方服装文化解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红花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胭脂虫红的生产销售带来的影响。
2024-04-25更新 | 506次组卷 | 5卷引用: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交换物品的场所被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打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

——摘编自章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材料二物流虽然是一个现代概念,但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存在传统的物流活动。据《左传》记载,奚仲担任夏朝的“车正”官职,主管战车、运输车的制造、保管和使用,是我国官办物流运输最早的记载。秦汉时期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当时用车快递叫做“传”,用马速递传称“驿”,传递文书的机构多称“驿置”。秦汉时创立了漕运,秦始皇征服百越时开凿灵梁,方便军粮漕运。由于大运河的开凿,隋朝水路快递更为突出。唐代驿站的设置已达到了辽东。宋代陕西粮食有惠民河转汴河入京,江淮粮食由淮水转汴河入京,山东粮食由五丈河入京。元朝初期,设京义都漕运司、江淮都漕运司,秩正三品。明代通过运河和近海航运,将江南粮食经海路运到海河,运至京师。明代设漕运府总兵官、总督,设立漕运衙门。清代漕运管理职责分明,正式将漕运总督纳入官制。

——摘编自贾杉《中国物流近代化研究(1840-1949)》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物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东京城商业繁荣,商业活动突破区域和时间的限制。汴河两岸,店铺林立,人流密集,甚至出现了夜市。城市格局不再有坊、市的严格区分,坊制对商业的空间制约越来越小。

——摘编自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明中期以后,中小商业市镇大量兴起,还出现了专业市镇,如盛泽镇居民以蚕桑为业,枫泾镇、洙泾镇居民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居民以制瓷为业。专业市镇的形成,是明中期以后国内市场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表现。

——摘编自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三   清顺治年间,严禁商民下海交易。后来又进一步厉行海禁并下了迁海令,同时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海禁政策妨碍了中国原始资本的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商业活动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商业活动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明中期以后商业市镇发展的状况。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政府实施海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024-01-22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学考班)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尤其是南方表现突出。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使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北宋铸币量很大,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钢钱。宋朝城市繁荣,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且夜市迅速发展,再也没有时间限制,日趋繁荣的夜市成为繁荣城市的又一景观。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清)雍正帝

材料三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南方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实行的哪一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有何危害?
(3)材料三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2023-05-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