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史载,雍正年间“每年闽省洋船约有番银二三百万载回内地”。这一现象(     
A.体现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推动国内商业资本的集聚
C.表明海外贸易税大大增加D.刺激国内市场的迅速活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是宋朝国家专卖的五种形式。据此可知,当时宋朝专卖政策(     
形式1从生产、运输到销售,全部由国家进行。
形式2国家给予专业生产者以本钱,产品由国家收购后出卖,或者转租商人销售。
形式3进口舶来品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掌握,后转卖给商人出售。
形式4商业经营许可政策,准许生产者出售给商人,由商人销售,国家向两者征税。
形式5国家不干涉生产和流通,仅采取严密的税收管理制度。
A.让利于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B.规范了市场经济的有序经营
C.确立了中央财政的优势地位D.解决了冗费带来的财政压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爪哇人原来是“吃食无匙箸……用盘满盛其饭,浇酥油汤汁,以手撮人口中而食”。中国瓷器传入后,部分爪哇人“采用来自中国的陶器和碗碟”。《东西洋考》记录加里曼丹岛的“文郎马神”人的改变称:“初用蕉叶为食器,后与华人市,渐用瓷器。”这表明中国瓷器的输入(     
A.提升了中国在东南亚政治影响力B.提高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C.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落后的习俗D.推动了当地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2022-09-30更新 | 1498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夏书》记载:“关石和钧,王府则有。”石、钧都是度量衡规制。夏墟考古中也发现有陶、骨等制成的规格等级强严的量器和少量青铜制成的量器。这表明夏朝(     
A.小农经济得到快速发展B.史书记载与事实完全一致
C.着力规范市场交易行为D.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代田契《曹仲成买地铅券》记载了光和元年十二月十五日,曹仲成从同县男子陈胡奴手中“买田六亩,亩千五百,并直九千,钱即日毕”的信息。这可用于说明汉代(       
A.契约订立注重程序规范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交换活动重视契约凭证D.政府强化经济管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国古代从域外引入非常多的作物,比如汉唐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胡瓜、胡桃等,魏晋时期从海路传入的海棠,宋明从番邦传入的番茄、番石榴等,明清时期传入的洋葱、洋芋等。这些作物的传入
A.推动中西文化深入交流B.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C.得益于开明的对外政策D.丰富了民众日常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五大粮食作物中的小麦、玉米、马铃薯、甘薯四种来自国外,五大油料作物中的花生、芝麻、向日葵三种来自国外,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纺织原料棉花也来自国外。这说明
A.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同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B.外来作物的引种改变了中国的农业技术体系和劳作方式
C.外来作物取代本土作物成为中华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D.外来作物传入后引发过度的垦荒造由,导致了水土流失
2022-04-09更新 | 977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萨卡拉墓彩色浮雕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物物交换的场面。到了新王国时期,用铜、青铜、白银和黄金等金属作为流通手段的情况明显增多,其中用银(重量)作为价值尺度的情况也比较常见。这反映了古埃及
A.商业水平的提高B.金属货币的出现
C.国内市场的形成D.商业规模的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博物学家普林尼的《自然史》中写道:“在所有各种铁之中,以中国铁为最好。中国人把它(中国铁器)连同各种织品和皮货输送给我们。”该记载表明
A.中国冶铁技术领先世界B.中国铁器远销罗马
C.中西经贸往来日益频繁D.冶铁技术源于中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