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长江流域是我国古代“陶塑”艺术的重要起源区。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最早的陶塑小猪。商代青铜工艺的制作带动了“陶塑”艺术的发展,到战国时期,“陶塑”工艺已具备相当成熟的技术,为“瓷塑”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陶塑发展到高峰之后,瓷塑艺术开始兴旺,逐渐取代陶塑且普及到生活、艺术等多个领域。宋室(宋廷)南迁后,很多北方官窑的工艺被工匠们带到南方,江西景德镇逐渐成为宋代的制瓷中心和瓷塑中心。南宋以后社会动荡,一部分知识分子转向从事自立的艺术劳作,充实了画匠、塑匠、雕刻匠的社会队伍,产生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此时,塑造雕刻的艺术表现共同影响着陶瓷塑造水准,如江苏宜兴紫砂雕塑艺术就体现了各行业相互影响的迹象。

宋元明清时期,在雕塑艺术创作上有很多瓷塑作品进入寺庙殿堂、富绅豪宅。景德镇的胡人牵马俑、元代的青花釉里红,再到清代瓷塑工艺的发展都是唐以后瓷塑艺术的结晶。明清时期,在景德镇的陶瓷商贸活动中,陶瓷产品以其所承载的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工艺与文化形式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乃至更远的地方。

——摘编自向颖《浅谈中国古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江流域传统雕塑艺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江流域瓷器外销的深远影响。
2024-02-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九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2 .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正是“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丝路精神穿越千年,正绽放出愈发夺目的光芒。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岭外代答》和《诸蕃志》等记载,当时和南宋通商的有50多个国家,南宋商人到达的国家也有20多个。输出的商品以瓷器和各类丝织品为主,品种多达300多种,其海外贸易之繁荣前所未有。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制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梦梁录》记载:“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

材料二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宋对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的重大意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3世纪是整个旧大陆被庞大的商业网络连接为一个前现代世界体系的时期。这一体系由七个地方性商业区域构成,包括西欧、地中海、欧亚大草原、埃及红海、中东波斯湾等,它们相互交叠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一体系包括一些力量相对平衡的参加者,虽然没有唯一的参加者统治整个世界体系,但元代同时维持着陆路和海路的对外沟通,这对于一个完整的前现代世界商业圈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美]阿布·卢迦德《欧洲霸权之前:1250至1350年代的世界体系》

材料二: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将来)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起着伟大的世界水路交通线的作用;而大西洋的地位将要降低,而像现在的地中海那样只起一个内海的作用。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前现代世界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2024-02-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海上贸易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向,形成了交广和楚扬南北两线等多条海道,港口有广州、泉州、扬州、明州(今宁波)、潮州和楚州(今淮安)等……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皆有中国货物流通,进口货物有丁香、硫磺、琉璃瓶、铜、银等数十种,出口货物以丝、瓷、漆器等为主,中国铜钱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通用货币。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等

材料二   1511年,葡萄牙攻占马六甲后,中国海外商船不能直接同苏门答腊西北部的亚齐进行贸易。明末,葡萄牙以澳门为据点,从事中国、日本、印度(果阿)和欧洲之间的贸易。1740年,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屠杀大量经商的华人,对此闽浙总督向皇帝上奏称“噶喇吧番目戕害”的汉人是咎由自取。中国海上贸易日益受阻,茶叶和瓷器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商帮受到西方商人的打压。

——摘编自骆邵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1)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面临挑战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唐宋和明清为例,说明对外贸易对于国家发展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自原始社会开始采集和利用茶叶,但在唐之前,茶叶大抵采自野生茶树。随着饮茶之风渐广,茶叶消费量激增,靠采集野茶无法满足庞大的消费需求,于是,人工种植的茶园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了茶叶核心产区。从茶叶种植上看,除去岭南道韶州、容州、象州产茶外,几乎尽出自长江流域。唐建中年间,北方饮茶之风日盛,大量的茶叶需从长江流域运往北方,带来了由南至北的繁盛的茶叶转运贸易。位于大运河枢纽素有“扬一益二”的扬州,成为唐代茶叶南北运输中重要的集散地,大量茶叶通过运河运到洛阳、长安。同时周边少数民族开始依赖饮茶消解酒食,维持身体健康,刺激着唐王朝与周边国家民族的茶马贸易和茶马古道的开辟。

——摘编自刘礼堂、万美辰《唐代长江流域的茶叶种植与饮茶习俗》

材料二   对中国茶叶的依赖引起了英国人的警觉,他们认为英国急需寻找一个新的茶叶供给源,以结束中国对世界茶叶市场的垄断。这个地方很快被选定——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这里有合适的气候、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土地。1848年,罗伯特·福钧被英国东印度公司派往中国,深入内陆茶乡,盗取中国茶树品种与制茶工艺,使茶叶在印度得以大批量种植和生产。与此同时,工业革命的成果也被应用到茶叶的制作与运输中,尤其是大量制茶机器的出现,使此前从事制茶的小作坊纷纷转变为大工厂,到19世纪末,印度已经实现了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印度茶的产量迅速超过中国茶的进口量。印度茶不仅产量巨大,而且关税为零,这一切导致茶叶价格大幅下降,茶因此走入大众生活。

——摘编自韩红星、单依依《以茶为媒:明清中英贸易背景下茶的跨文化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大量种植茶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度引种茶叶带来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元、天宝年间,唐代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由俭趋奢。“居重位、秉大权者,优杂偃肆于公吏之间。曾无愧耻。公私相效,渐以成俗,由是物务多废。”当时人情多以放荡为快,从衣食住行的物质性消费到歌舞娱乐的精神性消费,尚奢华、重炫耀成为展现个性、个人社会身份和地位的手段。品茶啜茗之风也从宫廷传至王公贵族、官僚士人,并渐入寻常百姓家。茶叶、花卉、酒等成为风靡城乡的消费热点。商人为了迎合大众需求,“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摘编自张雁南《唐代消费需求与商品供给关系探析》

材料二   伴随着城市市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和新贸易航路的开辟,追逐奢侈的消费风潮从贵族特权阶层逐步传递至城市富裕的商人阶层,乃至普通手工业者。世俗统治者往往将节日庆典和宴会活动视为展示统治能力以及城市实力和形象的舞台。威尼斯流行的一首佚名诗歌记载了这样一个人:一位名叫尼科的平民,非常讲究穿着打扮,虽然只是一名造船厂里给船甲板填缝隙的工人,但也向人炫耀曾身着天鹅绒披风,腰间斜挎一把银质匕首,戴着各式戒指,在装饰豪华的家中享受生活。据不完全统计,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意大利地区48座城市共计颁布了391份涉及限制服饰、宴饮等奢侈行为的法令法规。

——摘编自尚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崇奢与禁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由俭趋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中后期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奢侈消费的共同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古代早期,就出现了对某些特定的产品采取专门售卖的方式来获取一定财政收入的政策,齐国是最早开始采取这种专卖制度的国家。在汉武帝时期,酒类也纳入了专卖对象的范畴。三国至南北朝期间,基本的政策都是承继汉朝。唐中后期,禁榷制度又发生了改变,其中比较突出的便是通过禁榷制度解决了军费短缺的问题。到了宋代,禁榷制度更加完善且特点尤为突出,专卖的品种数量增加。在此之后的朝代几乎都采用禁榷之法来增加财政收入。

——摘编自郭越《宋代禁榷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禁榷制度演变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禁榷制度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