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时期武汉地区的展会

机构名称     

创立者       

成立时间       

展陈内容       

汉口商务公所

官商共同筹划

1898年

各类土特产品和人工制品

两湖劝业场

湖广总督张之洞

1902年

本省人工制品,外省及外国货品机器,两湖土货、五金、矿产、药材

善技场

湖广总督张之洞

1906年

各省工艺品

劝业奖进会

直隶总督陈夔龙

1909年

本省工商行销产品,分为教育、工艺、美术、教育、古物。另设直隶、湖南、上海、宁波四馆和汉阳钢铁厂、陆军工作厂、枪炮厂、实习工厂、劝工院等特别展览室

南洋出品协会

直隶总督陈夔龙

1909年

南洋商品

土货陈列所

湖北实业司

1913年

各类土特产品

——摘编自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趋势研究:湖北省,1860—1916)

材料二   从1861年至1890年,汉口的国内贸易额约占总贸易额的60%。1912年至1932年,汉口港的对内贸易货物总值占港口内外贸易的比重为73%,1933年至1936年间,约占85%左右。从进出口货值来看,1928年与1912年相比,土货进口货值增长了408%,洋货间接进口增长了56%,土货出口至国内各埠增长了128%,洋货在出口至国内其他口岸则增长了50%。据调查,经汉口港中转的大宗土货包括茶叶、牛羊皮、棉花、豆类、烟叶、苎麻、猪鬃、桐油、柏油、生漆、芝麻、米谷、小麦、矿产等等,这些大宗商品的原产地主要是湖北、湖南、四川、河南、陕西等省。

——摘编自郑少斌主编《武汉港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时期武汉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汉地区商业发展的趋势及其特点。
2024-05-19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新高考卷)
2 . 格致书院

材料一   1876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以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注:指近代科学)”。书院创立新式考课制度,题目登载于《申报》,应试者邮寄课卷,由书院评定等级、发放奖金,并择优刊发。1886至1894年,命题者有北洋大臣李鸿章、南洋大臣刘坤一、津海关道盛宣怀、招商局总办郑观应等17人。应征士子来自江苏、浙江、广东等十省,累计获奖2090人次,刊出优秀文章345篇,正所谓“四方风动,群彦云起”。

材料二   格致书院考课命题分类统计表(1886-1894年)

考课命题类别题数
格致类:格致概说、格致分支学科(天文、物理、化学、医学、测量等)24
语文2
教育与人才13
富强治术:工业、轮船铁路、商贸利权、邮政、农产水利、社会福利33
军事防务:边防、海军7
政治:国际形势、议院8
其他:刑律、捐输、教务5

材料三 1889年李鸿章为格致书院命制考题如下:印度近来讲求茶利,不遗余力……印商近以华茶掺和印茶,冀畅销路,始则华多而印少,继则华少而印多,中国茶利后此必渐为所夺。能预筹防弊之方欤?

补充资料 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当地大规模茶园逐渐兴起。提及华茶渐衰的原因,时人“或谓廛税太巨,成本较重者;或谓均自由种植,生产漫无节制、栽培方法墨守成规者;或谓资本不足、制法失于讲究”。

(1)阅读材料,结合格致书院“新式考课”的特点,分析其历史价值。
(2)阅读材料三和补充资料,置身1889年的特定时空,假如你是一位参与格致书院考课的士子,将如何应答李鸿章的考题?
要求:符合时空限定,理解问题准确,多角度分析、论述,逻辑清晰。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航海中,航船定位、定向和计算时间的依据是本初子午线。自大航海以来,欧洲各国的航海人各自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本初子午线,于是,经过里斯本、巴黎、格林威治、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加的斯、里约热内卢等地的经线,分别被不同的航海者认作本初子午线,形成了很多条本初子午线并存的局面。据统计,在1884年华盛顿国际子午线大会之前,光是欧洲人的地形图上标注的本初子午线就多达14条。这就是说,一艘位于海洋某处的船只,如果依据14条本初子午线分别来表述其方位,人们就可以对这艘船的地理位置给出14个不同的但都准确的答案。188410月,由27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国际子午线大会正式召开,这次会议决定:采用一条所有国家都通用的本初子午线,建议派代表参加会议的各国政府接受经过格林威治天文台经纬仪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大会还建议采用以格林威治子午线为基准的“世界日”,为建立世界时区体系打下了基础。大体上,欧洲国家和北美地区到20世纪上半期都已接受时区体系。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材料二   1874年,《申报》在一篇社论中就直指租界的经济活动、国际贸易与办公时间被西方垄断的事实。1866年,英籍海关人员赫德主持试办的新式邮局,仿照英国邮政系统引入格林尼治时间。民国初年,北京政府在遵行全球标准时区体系的基础上自主规划、颁行了五时区制。南京国民政府亦沿袭五时区制。但五时区制处于激烈变动之中,如1933年广西省政府认为“采用中原时既属不可,采用陇蜀时亦极不便”,遂通令全省“一律严守本省采定东经110°为标准时刻”,形成独特的广西时间。这种情况直到1939年国民政府为适应抗战军事部署的需要而重申五时区制并改以陇蜀时区为全国标准时区后才稍有好转。1949年,毛泽东在新政协开幕词中表示,新中国将“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新中国成立后自觉遵行的“北京时间”(即东八区时),实质上是对近代全球标准时间体制的自觉默认、自动遵行与自主实施。

——摘编自封磊《从海关时到北京时:近代中国的“时区政治”及其嬗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标准时间体系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标准时间体系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标准时间体系的认识。
2024-04-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50年代以前,英国国内主要的商业组织是商人公会和规章公司。……但16世纪50年代以后,海外探险活动在英国兴起,这为英国商品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找到了新的市场,从而使大规模、远距离的贸易因极高的利润回报而兴盛起来。但是这种贸易所需的资金、资源更多,面临的风险更大,贸易周期也更长。譬如同俄罗斯的贸易刚开辟时,英国商船往返俄罗斯一次就需要一年的时间。这种新型贸易带来的种种问题,就需要一种新的贸易组织来有效地组织贸易。换句话说,只有当大规模、远距离,高风险的海外贸易出现时,股份公司才有可能顺势产生。

——据《世界经济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外商企业中的华商附股现象很多。据估计,19世纪70年代前后,有华商投资的外商企业超过60家。在外资企业先进的管理制度,西方商业精神的熏陶下,买办商人了解和掌握了资本主义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方式,催生了一批懂行的企业管理人才。……轮船招商局创办时,清政府财政乏力,资本无处可觅。李鸿章也承认:“若官自办,恐有法无人,不可持久。”于是,李鸿章只能建议朝廷采用传统的官办手工业招商承办的方法,即在官府控制下的商办制度模式。之后,开平矿务局、电报局、织布局、汉阳铁厂、通商银行等都沿袭了这种制度,官督商办成为清政府开办洋务民用企业的一种模式,而招商局则是首家。

——据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新编》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英国公司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轮船招商局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轮船招商局与早期英国股份公司的相同点。
2024-04-16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宗时市舶司所收犀象、香药等舶货,“岁约获五十余万斤、条、株、颗”“一岁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缗”。宋仁宗天圣以来,犀象等宝货“充牣府库,尝斥其余以易金帛、刍粟,县官用度实有助焉”。至皇祐中总入为“五十三万有余”,宋英宗“治平中又增十万”。到南宋绍兴年间,市舶司的“抽解与和买岁计之约得二百万缗”。因此,在宋政府特别是南宋政府财政中占有相应的比重,“大率盐铁居十之八,茶居其一,香矾杂收又居其一焉”。

       ——摘编自漆侠著《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1870年贸易总值为12 067.7万海关两,1911年则增为其7倍。1870年以后贸易增加的原因很多,其中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及中外间设立电报,尤为重要。此外,1870—1892年的22年间,贸易总值增加近一倍,1892—1911年贸易总值则增近三倍,后一时期贸易值所以增加较为快速,关键因素之一是1890年到1911年间修筑了很多铁路,如中东、胶济、芦汉、北宁、沪宁、广九、津浦等线。其次,1905年日俄战争前后,东北开放对外贸易,1902—1911年,东北共有10处口岸开放,并开始有大豆出口。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三   1950年4月签订的中苏两国贸易协定和苏联向中国贷款的协定,立即使1950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在中国大陆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其后,中国又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定。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西方“封锁”“禁运”,中国大陆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更快。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晚清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024-04-05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某种意义上,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可称为“白银世纪”。17世纪末以后,葡萄牙在其属地巴西开始大量开采黄金,英国抓住了机遇,与葡萄牙政府签订了《梅修因条约》,葡萄牙向英国出口葡萄酒,英则向葡及其殖民地出口制造业商品,此后两国又签订一系列补充条约。但是,葡对英的贸易总是呈现逆差,为了平衡贸易赤字,葡动用从巴西运回的黄金,把它们不断地送到英商手中,于是巴西黄金经过葡萄牙这个漏斗,大量地流入英国国库。“1700年从巴西流入葡萄牙的黄金为35万英镑,1760年时已高达220万英镑……从18世纪30年代起,葡属巴西的所有黄金、钻石的收入中用来贴补葡与英之间贸易赤字的价值数额在100万至200万英镑之间”。

有人估计,18世纪巴西出产的1000多吨黄金中,有90%被运至葡萄牙,其中有60%,即500多吨又被运至英国。大量黄金被运至英国,为英国货币稳定、金融信贷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保证。18世纪,英国成为西欧黄金中心区,西欧商人资本,特别是荷兰商人资本,在荷兰丧失经济优势后,以购买英国国债的形式大量流入英国。1737年,荷兰人拥有1000万英镑的英国国债,相当于英国全部国债的1/51762年,荷兰人拥有1/4的英国国债,高达1200万英镑。

——摘编自罗翠芳《1618世纪商人资本在西欧国际流动的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商人资本在西欧国际流动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货币稳定的有利条件。
2024-03-26更新 | 17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以来,葡萄牙、荷兰、英国、俄国等国家先后开展与中国的茶叶贸易,茶叶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贸易的重要商品。中国茶叶中,海路贸易以葡萄牙、荷兰、英国为主;陆路贸易以俄国为主。1617年,茶叶传入俄国并逐渐在宫廷贵族中推广。18世纪末以来,茶叶逐渐成为俄国人日常必备的饮品。茶叶最早在中俄间以入贡和赐赠的方式交流。清廷赐赠俄国主要有绸缎、布、茶叶等。所赐茶叶种类有砖茶、白毫茶、绿茶等。鸦片战争后,茶叶贸易操控在俄国商人手中。伴随着长江沿岸港口被迫开放,轮船和汽船营运贸易成本低,沿江沿海港口逐渐成为区域性的茶叶对外贸易中心,水运成为中俄茶叶贸易的重要选择。

——摘编自陈文华《清代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迁》

材料二   “万里茶道”是中俄之间专业的“茶叶之路”,特指自17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中国出发经陆路运输到俄罗斯等国的茶叶贸易之路。它从福建武夷山下梅村开始向北延伸,经过了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并一路向北,越过蒙古戈壁草原,直到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然后向西延伸途经西伯利亚,到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欧洲各国。 “万里茶道”途经多种地理环境和不同民族地区,沿途民俗文化多样,自然、文化遗产类型非常丰富。2019年, “万里茶道”跨国文化线路被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摘编自王楠、于海志《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的“万里茶道”演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俄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万里茶道”的现实意义。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橡胶需求增长,英国皇家植物园组织团队深入南美洲搜集橡胶种子,经培育后分发到锡兰、马来亚等地,西方资本公司转而在东南亚建立大量橡胶种植园。19051924年,东南亚橡胶在世界橡胶产量中所占比重由6.8%上升到了93.2%,仅马来联邦地区的橡胶种植园就有300个,西方资本投资额约为5000亿美元。

——摘编自王杭亚《从东南亚种植园看殖民主义生态影响》

材料二   二战结束时,马来西亚的经济已成为以橡胶、锡这两个农矿初级产品生产与出口为主的典型殖民地经济。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因英国资本撤出致使马来西亚许多大型种植园被废弃:政府将其划分为小块分配给马来人,同时鼓励开发新的小胶园,推广高产胶树与新型技术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政府在不适合种植橡胶的地区推动稻米与油棕等经济作物的发展。政府还通过调节国内橡胶产量和出口来维持与增加橡胶收入,以应对世界橡胶市场上合成橡胶的竞争。1979年,马来西亚等“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成员国与消费国签署《国际天然橡胶协议》,该协议生效后成功干预了橡胶市场价格的几次变动。到1988年,马来西亚的橡胶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摘编自姚《《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

材料三   1952年,中国政府与锡兰签订贸易协定,用大米换取锡兰橡胶。50年代中国在海南等地尝试种植天然橡胶,后来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到24°范围内大面积成功种植天然橡胶的国家。21世纪初,中国橡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马来西亚等国投资建立橡胶加工厂或控股、参股当地橡胶企业。2006年,云南农垦集团在老挝成立了云垦云椽公司,与政府合作积极带动当地村民发展橡胶产业,实施罂粟替代种植。

——摘编自杨云匀、马俊《中国与东南亚天然橡胶产业合作研究》等

(1)结合材料一、概述20世纪初西方资本公司在东南亚建立橡胶种植园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概括马来西亚政府在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转变中所做的努力。
(3)简析中国与东南亚天然橡胶产业合作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时,江、浙、闽、粤四地的开关和雍正时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与俄罗斯、朝鲜、越南和南洋各地以及部分欧美国家都有频繁的商业往来,输出的商品一般以棉布、丝绸、瓷器、铁锅、茶、糖为大宗,进口的商品则是哆罗呢、哔吱、玻璃、珊瑚和各种香料、海味等奢侈品。在嘉庆以前,清朝在国际贸易上始终保持出超的地位。

——摘编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近代中外贸易以正当商品的贸易为主,还夹杂有鸦片贸易。在1871-1936年间中外贸易中,进口的棉布从30.5%下降到1.5%,钢铁从0.9%上升到13.2%,机械工具从零上升到6.4%;出口的茶叶由52.7%下降到4.3%,棉纱及棉织品由无上升到3.0%。尽管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极不平衡,但这种不平衡的中外贸易仍对中国近代化起了不可否认的刺激和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秀琴等《略论近代中外贸易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材料三   1978199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由206.4亿美元增长到1356.3亿美元,出口和进口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6.6%和14.6%。20022008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速达26.7%,其中出口27.9%,进口25.1%。自2001年开始,中国外贸顺差逐年扩大,至2008年已达到2954.6亿美元。

——摘编自《新中国60周年经济史记之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外贸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外贸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对外贸发展的认识。
2024-03-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适应在华贸易发展的需要,1864年,英商投资创立汇丰银行。1868年,该行已被公认为“在中国最为重要的公司”。19世纪七八年代以后,汇丰银行一家买卖的外汇数额,经常占上海外汇市场成交总额的60%-70%,其外汇买卖牌价成为中国外汇市场行情的准绳。从1874年到1890年,清政府共借外债26笔,汇丰银行一家贷了17笔,占70.04%,成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急先锋。1894年后,汇丰银行在承贷的外国银行中独占鳌头,并在每一笔对华贷款中,附加苛刻的条件,借此控制中国的税收存管等命脉。此外,汇丰银行营业即对外发行小额钞票,到1890年末,已达618万元,“与营业于东方各国之银行相比,则汇丰银行之兑换券流通数为最多”。

——摘编自姜建清、蒋立场《中国近代银行史》

材料二   1912年经孙中山先生批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成立伊始,即大力支持南京临时政府,经募公债、代收税款、稳定货币发行。1915年中国银行试办外汇业务,后又增加外币贷款、经理政府外债等业务,与外国银行相抗衡。1928年后,中国银行通过贷款支持,帮助经营困难的张裕酿酒公司、无锡荣氏申新纱厂渡过难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银行斥巨资扶助铁道、公路、煤矿和水利建设,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支持内地经济振兴,率先发展农业贷款。抗战爆发后,恐慌蔓延,引发提存和抢购外汇风潮,中国银行为平衡汇市共投入英镑797万磅、美元1442万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银行积极为国纾难,每年经收侨汇占全国侨汇总数的50%以上,有力支援了前线。

——摘编自宗良、孙雨心《百年中行金融报国的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汇丰银行在中国迅速扩张的表现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银行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