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96月,英国皇家艺术协会讨论在1851年举办一次展览会的可能性。这次会议就展览的几个关键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第一,"展览会必须是国际性的、展品要有外国产品参加”,从而“让世界清楚地了解英国作为工业领袖的角色";第二,展品按照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雕塑来分类;   …这次会议“开启了1851年的大博览会”。通过此次展览,英国向全世界展示了本国工业化的成果,提升了其作为世界工厂的形象,加速了自由贸易的进程。它还在某种程度上结束了英国社会“对商人和技工的蔑视",“体力劳动者如今在社会上获得了认可和尊重"。

——摘编自傅新球《伦敦世博会:缘起、组织及影响》

材料二   如果说2001年中国加入WTO是从贸易体制上融入世界的话,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中国在精神和价值层面上与世界的一次拥抱,是一次中国社会走向开放和现代化社会的“成人礼”。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几乎将上海和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主题)天衣无缝地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问题相联接,从而使这届世博会更具有普世意义。

—摘编自徐波《用世博精神继续讲好中国故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英两国举办世博会的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世博会的主要不同点。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18311841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13万,曼彻斯特增加了7万。英国的近代城市化运动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并不干预,对城市建设也没有规划。这样的城市化发展就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在没有适当的排污设施和新鲜用水的地方,霍乱、伤寒、结核病等是人类天然的杀手,同时这些地方还弥漫着从工厂、铁路和民用烟囱里冒出的烟雾……在伦敦,人类排泄物散布在25万个民用污水池之中,无人集中处理。在曼彻斯特,只有不到1/3的住房拥有相当于厕所的设施。最贫困的工人居住条件极其恶劣,住房里通常连照明和排水设施也没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有的经济发展很好的城市却逐渐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区,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投资也向北移动。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城市化有所发展,1843年、1893年、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占比分别为5.1%、6%和1.6%,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人口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沿海地区人口城市化色彩浓厚,但内地城市发展停滞、衰落,例如,西安人口由曾经的百万减少到1920年的20万,兰州人口从1901年的55万,减少到1921年的32万。在铁路沿线及其辐射区域,一大批新兴城市和集镇拔地而起,那些沿江沿海港口城市由于增添铁路这一新的运输手段,而更加兴盛起来。

——摘编自马先标《百余年近代中国城市化历史回顾与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沿海城市发展的背景。
2023-07-2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所示为1870~1910年德国八大城市的人口增长情况(单位:人)。据此判断,这一时期德国(     

城市

1870年

1900年

1910年

柏林

774 498

1888 313

2071 907

布勒斯劳

207 997

428 517

517 367

科隆

200 997

469 272

600 304

埃森

99 887

290 208

410 392

法兰克福

126 095

314 026

414 576

汉堡

308 446

721 774

953 103

莱比锡

177 818

519 726

644 644

慕尼黑

440 886

659 392

665 266

A.政治统一成为城市化的关键因素
B.工业革命有效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城市规模深受近代化交通的影响
D.科技革新引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023-07-1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人类城乡关系发展三阶段对比表。

城乡低水平依存

城乡加速分离

城乡高水平融合

时间起点

农业文明开始,城乡差异形成之初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

古典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缓慢

快速的“被动城市化”

适度的“主动城市化”

城乡间劳动力

流动极少

农村到城市

农村到城市

城乡差距

城乡有差别,但差距极小

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且分离速度加快

城乡差距缩小,城乡逐渐融合

分工情况

农业、手工业、

商业三者分离

农业、手工业、

服务业三者分离

农业工业化,工业与

服务业既分离又融合

工农业政策

西方世界:重视商业和工业

东方世界:重视农业

重视工业,几乎都采取了

农业支持工业的政策

重视农业和工业,采取

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摘编自吴丰华《中国近代以来城乡关系变迁轨迹与变迁机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城乡关系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2023-07-10更新 | 52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铜陵市、池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下表是鸦片战争后社会生活变迁的几个片段。据此可知,近代中国(     

时期

状况

19世纪50年代

花园弄(现南京东路)路面铺筑用煤渣和碎石混合

19世纪60年代初

大型城市用花岗石碎片和黄沙混合,不久便以砖头作基础,用圆卵石作路面

1897年

工部局分别从英国等处获得有关木块路面和柏油路面铺筑技术

1906年

江西路以东的南京路上铺筑了第一条澳大利亚铁藜木路面

A.交通建设呈现多样化B.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进
C.居民的生活条件改善D.新型城市经济功能突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1871年是德国农村人口流动的高潮期。随着工业化的兴起,农村人口愿意到居住地附近的城市活动,其职业也纷纷从农业转入城市的工业及服务业。农民的就业和城市化相互促进,来自农村的人口为城市化提供了大批劳动力,城市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摘编自方家、张士昌《近代德国国内人口变迁析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40至1871年间德国人口迁移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   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
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1820-1849292900
1850-18797215498
1880-1909156011838
1910-1939473077396
(2)根据材料二,指出百余年间该乡居民离乡谋生呈现的变化趋势。
2023-07-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估计,1925年城市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1950年增为29. 1%,1960年达35. 3%,1970年为36. 6% ,1980年增至41. 3%,1985年达44. 5% ,其增长速度超过了总人口的增长速度。这反映了(     
A.各国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强B.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日益加快
C.城市开始领导乡村的新时期到来D.国际大都市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8 . 19世纪初的欧洲城市街道一般使用鹅卵石铺路,到19世纪末已用砖、混凝土、沥青铺路;自来水系统于1850年以后开始在伦敦、巴黎等城市建成;路灯制度从19世纪开始也日益改良。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市政建设的进步B.工业化的持续推进
C.城市职能的快速发展D.市民生活需求提升
2023-07-03更新 | 581次组卷 | 1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城市的兴起是与交通运输业的变革分不开的。从运河的开凿到公路、铁路的修建,英国铺设了稠密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了各工业城市的发展,也造就了全新的交通枢纽城市,引发了新的城市化浪潮。在各处交通要道、港口要津,新城市纷纷涌现,这其中又有运河城市、铁路城市和海港城市三类。

——摘编自陆伟芳《近代英国城市专业化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代英国的历史,提炼一个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6-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以前,英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18世纪以后,人口向西北地区移动,在丰富的煤矿产区,出现了新的工业中心。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人口也像资本一样地集中……大工业企业需要许多工人在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这些工人须住在近处,甚至在工厂的近旁,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于是村镇就变成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资本家和工厂主为获取廉价原料、劳力和销售市场,赴乡村不断建设新厂,围绕这些新厂不断形成新的工业城市,它们在旧产业城市周围接二连三地聚集起来,形成了工业城市带。由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新的交通工具,在交通沿线也形成了一系列独立的城市。这一时期的城市化依托于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引起了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破坏了原来脱胎于封建城市的那种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结构。同时,资本家、地产商大量的以谋利为目的出租空间。城市中劳动人民居住条件恶化,形成贫民窟;而资产阶级在环境较好的地区建造舒适的高级住宅别墅。当然、城市的盲目扩展、城市化的无序开展,也造成了城市布局的混乱,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物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堵塞。

——摘编自郭笑撰《西方城市化理论、实践与我国城市化模式的选择)

材料二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编自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