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下图是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成正向关系B.城市化与工业化呈阶段化特征
C.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有限D.城市化后期与工业化成反比例关系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2 . 中国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强化,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性质的变化,城市也呈现出新的
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选建在宽阔的关中平原上,一共有12座城门,一门三道,中间的门道专供天子使用,行人左出右入,城内的道路规整,布局与形制按照《周礼·考工记》进行设计营造。汉长安城的礼制建筑位于南郊,有宗庙、辟雍和社稷遗址等。统治中心位于中、南部,市场、民间手工作坊和闾里集中在城北。东市、西市具有重要的商业功能,由于城门管理严格,主要服务于达官贵族。汉长安城布局上所表现出的崇方思想、择中观念、规整的城门配置制度、棋盘式道路网,以及“前朝后市”和“左祖右社”的布局等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过程中有着典型意义,对后代都城的营建影响深远。

——摘编自徐卫民《汉长安与古罗马城政治功能比较研究》

材料二       自晚唐以来,江南经济区日渐崛起,至宋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太湖流域“上田一亩,收五六石”“虽其田之膏腴,亦由人力之尽也”“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宋太祖即位之初便拟定“薄税敛”以奖掖商人,仁宗年间订立放松政府专卖品管制的“海行条法”,后南宋朝廷又重申此令。政府制定的各色税目,致使穷乡僻壤的农民也不得不入市。仕宦之人则“纡朱怀金,专为商旅之业有之……日取富足”。江南市镇不断兴起,“市井繁阜,商贾辐辏”。

——摘编自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

材料三       中国城市由“传统城市”的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通商贸易成为开埠城市的经济主体,城市商业得到发展,洋行大量出现。兴办近代工业使中国城市化发展加快。这些城市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旅。

——摘编自侯蕊玲《论中国近代城市产生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长安城的特点及其形成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江南市镇兴起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请选择阐释:①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②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影响。
2022-12-20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湖南专用)
3 . 下表为两个不同时期中国各规模等级城市人口增长情况。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中国(       

规模数

1964~1980年

1980~1989年

城市数

增长幅度

城市数

增长幅度

大于200万

5

3.59

7

24.16

100~200万

8

10.95

8

25.41

50~100万

18

14.89

30

28.47

20万~50万

43

23.55

70

34.22

10万~20万

51

26.78

62

44.91

小于10万

42

38.10

46

70.39

平均

167

15.87

223

31.63

A.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建设体系B.改革开放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C.社会主义建设以城市化为中心D.城乡间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1800年—2015年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反映了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下列有关世界城镇化进程的解释正确的是(     

注:上图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反映了从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
A.1800―1850年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各国政府不重视城镇化建设
B.1850—1925年迅速增长的原因是欧美国家推动亚非拉城镇化
C.1925—1950年增长较快的原因是持久和平与稳定的世界环境
D.1950—2015年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加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3年英商济安公司芥园水厂在天津建成供水,举行通水典礼,津海关道前往祝贺。但是,祖辈“喝河水长大”的百姓对来自铁管子中的水心存疑虑,称其为“机器水”,传言喝了会断子绝孙。为此,济安公司采取免费品尝的推销方式,还“粘贴水价并有显示一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列强侵略导致百姓民族意识增强B.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无作为
C.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社会生活D.英商的营销方式带有欺诈性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以来,由于国内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使得政治精英和市政学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呼吁和提出改革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诉求,推进城市管理理念变革。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宣布进行“新政”。其中涉及城市管理体制变革的内容主要有:城市广泛设立一种新型的承担城市管理职能的警察机构,并建立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杜商部,开始建立并初步确立相应法律体系。颁布自治章程,实行城乡分治,在各城镇实行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章程的颁布和实施,打破了原来城乡合治的管理体制,城市管理机构的雏形在许多城市中建立起来。

——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

材料二   195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指出,要加强党委对城市工作的领导,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城市人民生活。城市由多功能向以工业生产为中心转变,工业生产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通过实行一系列城市管理彻底组织化的措施,形成了由城市单位和居民委员会等横向组织,官方化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其他半官方化社会团体等纵向组织构成的组织网络。区政府按照市政府机构的构成在本级设立相应部门,进行辖区内城市事务的管理工作,这种强调上下相互对口的机构设置方式组成专业性“条条”;从对上归口管理的角度,城市国营大中型企业也形成了另一种“条条”关系。

——摘编自陈松川《中国共产党城市管理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市管理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7 . 1935年,英国政府组建田园城市审核评估委员会,提出开发“卫星新城”的政策建议;1940年,英国政府一专门委员会出台报告指出,应疏散伦敦中心区的工业和人口;1943年编制的《伦敦郡规划》,从交通、住房及市郊化等方面为伦敦的重建提出了解决方案。这些政策建议,意在(     
A.应对日益严重的战争危机B.解决工业时代的大城市病
C.扩大基建规模以刺激内需D.改变自由放任政策的积弊
8 . 下表所示为中国近代形成的城市群概况。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     
1以上海为中心,包括苏、锡、常、通、杭、嘉、湖、宁、绍等城市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包括温州、泉州、福州、厦门、漳州等沿海港口城市带
3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城市群
4华北平原的京津唐城市群
5由胶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卫等组成的城市群

A.借鉴西方的城市化经验B.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C.具有一定半殖民地色彩D.整体布局较为合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年份

全世界

发达国家和地区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总人口

(百万)

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

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

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

1800

978

50

5.1

20

7.3

30

4.3

1825

1100

60

5.5

25

8.2

35

4.3

1850

1262

80

6.3

40

11.4

40

4.4

1875

1420

125

8.8

75

17.2

50

5.0

1900

1650

220

13.3

150

26.1

70

6.5

1925

1950

400

20.5

285

39.9

115

9.3

1950

2501

724

28.9

449

52.5

275

16.7

1975

4076

1565

38.4

753

68.6

811

27.2

1977

5829

2681

46.0

880

74

1801

38.4

2015

7207

3870

53.7

765

82.3

3024

49.3

——摘编自周一星《城市地理学》


解读材料,提取两则有关近现代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要求:信息准确,论证合理,史论结合。)
10 . 近代中国上海、南京等通商口岸陆续建造了洋行、商场等服务性建筑。这些建筑一般不建在老城区,而是建在城市近旁新的地段内,从而形成了新的市中心,如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天津的劝业场,南京的大行宫、新街口等。这反映了中国(     
A.近代城市发展不平衡性突出B.近代城市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C.城市服务以文化娱乐为导向D.近代城市化的殖民色彩浓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