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历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及年均增长率


图2 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分析》


请回答: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撰写一份分析报告。(论题明确、信息准确、解释合理、史实充分、结论具有现实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所示是1980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对北京建设的四项指标,由此可知
要把北京建成全中国、全世界社会秩序、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最好的城市
要把北京变成全国环境最清洁、最卫生、最优美的一流城市
要把北京建成全国科学、文化、技术最发达,教育程度最高的一流城市
要使北京经济上不断繁荣,人民生活方便安定
A.城市规划应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性
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的必要性
C.精神文明建设在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地位
D.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深化政府行政职能
2021-04-23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涟源市行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B.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低
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2021-01-09更新 | 1479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曼彻斯特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城市之一,也是英国的第二大城市。下表两则材料反映了曼彻斯特城市发展进程,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材料一   “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1801年已发展到9.5万人,1841年有35万人,成为当时英国第二大城市。”
材料二   “曼彻斯特在1794年至1811年,19岁以下的财产犯罪人数占总犯罪人数的26%,到了1820年至1822年,这一数字则上升为48%。”
A.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B.经济发展导致财产犯罪猛增
C.城市化进程与社会问题并行D.曼彻斯特城市管理严重滞后
2020-12-05更新 | 958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衡南县衡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化
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B.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
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2020-12-02更新 | 942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城市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关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是由于国内工农业生产持续上升造成的
C.二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都趋缓
D.两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伦敦百货公司、连锁商店大量涌现,运动俱乐部、剧院、音乐厅也日益增多,各式各样的展览会目不暇接,这说明当时英国
A.贫富差距缩小B.城市化水平提高
C.垄断组织快速发展D.奢侈之风盛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一 16 世纪,消除封建割据、摆脱教会控制、实现国家统一成为市民阶层同国王合作的政治基础,议会中新兴乡绅和市民阶层的席位大大增加。乡村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国内市场实现统一,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在反对罗马教会及与法兰西等其他民族的斗争中,英国的民族意识得到迅猛发展:有人公开提出“.上帝是英国人”,《圣经》也被翻译成英语;英语得到上至国王,下至普通市民的大力推崇;到15世纪时,英国各地的英语学校已多达300多所。

——摘编自陈同文《浅析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市民阶层的作用》

材料二   在明清社会研究中 ,有明清“市民社会”之说。有学者认为,在当时出现的诸多特征已具备社会转型的意义。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出现多种类型的富户,市民阶层初步形成并在反专制、反封建的斗争中崭露头角。明清士绅、商人在许多公共领域发挥作用,形成具有自治特征的团体生活,甚至发挥出批评政府的功能。出现的这股新生的力量,或能打破中国传统社会的桎梏,走向新的变革时代。

——摘编自林文勋、张锦鹏《“市民社会”抑或“富民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市民阶层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市民社会”说的依据,并对此加以评价。
9 . 1953年4月,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要求今后县、乡政府对于要求进城找工作的农民,除特殊情况外均不得开给介绍证件;对于现已进城的农民,应动员其迅速返乡”。该措施(   
A.稳定了日益混乱的社会秩序B.有利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巩固
C.有效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D.推动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30年代,有西方人这样说:“很多人不理解上海何以会这样迅速的成为一个大工业城市,因为从环境来看,上海并非理想之地,这里地价贵、房租高、工资昂、水源不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其他地方常动荡不安,上海则不然。”这说明(     
A.近代上海的工业发展取决于安定的环境
B.社会动荡是近代中国经济滞后的根本原因
C.近代上海因生活成本高并非理想的居住地
D.近代上海的发展受到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