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厦门辟为通商口岸后,外国人对环境卫生状况深感不满。1852年厦门英租界成立后,逐步对租界内房屋建设、道路清扫、粪污处理、传染病防治等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改善了租界环境。这表明厦门英租界(     
A.追求卫生已成为市民共识B.环境改善促进商贸交流
C.借鉴西方城市化建设经验D.加强了对传染病的防治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九里,公城方七里,候城方五里,爵城方ニ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下,必于广川之上。高费近早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摘编自尹家琦等《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

材料二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开放城市传进中国,而开放城市的社会经济的日益现代化,也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各种以传播现代知识文化为目的的新式文化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日益发展。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材料三下图是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演示图

——摘自曹康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变化的作用。
2022-02-20更新 | 55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历史学家汤因比用“革命”来表达英国某一时期经济和社会质的变化: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这一“革命”
A.力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束缚B.开端于蒸汽机的发明
C.使内阁实际上掌握政府权力D.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该图反映了一位学者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图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