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3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18—19世纪美国三大产业比重和城乡人口结构变化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表明美国(     

A.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B.生产方式变革助推城市化进程
C.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D.城市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今日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武汉地区繁荣昌盛,既因为水陆交通枢纽的位置成为“九省通衢”,又因经济发达得以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为“天下四聚”。晚清以来,武汉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城市之一,并建立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枪炮厂等一批中国早期的近代化企业,奠定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近代武汉铁路网的形成,带动了武汉近代化的发展。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士兵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拉开了推翻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序幕。

杜伊斯堡位于西欧第一大河、德国的摇篮莱茵河畔,是位于德国西部的重要工业城市,被称为德国的钢铁心脏。19世纪上半叶,随着鲁尔区的工业发展,杜伊斯堡也成为著名的煤矿和钢铁生产基地,对德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武汉与杜伊斯堡于1982年建立友好关系,这也是中德两国结成的第一对友好城市。今天,杜伊斯堡是80%从中国驶来列车在欧洲经停的第一站,已有100家中国企业落户杜伊斯堡。

——摘编自《中德友好省市清单,你在哪座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武汉发展的原因,并概括武汉和杜伊斯堡在近现代发展中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汉和杜伊斯堡结为友好城市的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普鲁士王国的城市化水平
年代总人口(百万)城市数量(座)城市人口(百万)城市化率(%)
187525.69151710.3640.3
189029.96172614.5148.4
191040.17216724.6961.5
该表反映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A.交通运输业的快速进步B.城市人口数的明显增加
C.西方代议制的逐步完善D.电气化革命的大力推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晚清时期中国的城市化(不包括满洲和台湾省)

时间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843年

2072

5.1

1893年

2350

6

据表推知,当时中国(     
A.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B.传统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D.城市体系发展呈现不平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7年,西安出台“拆城及修复城门楼计划”,原因为“然近世科学昌明⋯⋯曩时所恃为御敌者,诚不足当中炮制一击,则长安雄城亦不过封建制度之遗迹,安足尽防御之能事……而妨碍都市之发展、阻滞交通之便利者实多”。这说明(     
A.科技进步影响城市功能B.民族战争破坏城市建设
C.时人缺乏文物保护意识D.国民党政府的政乱于内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皖北私立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美国从一个曾经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以城市为主的国家。美国入千多座城市的人口数从1862年的620万人增加到1920年的5430万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当时美国总人口数的一半。尽管城市人口增长的部分原因应归结于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新移民的到来。他们有的来自美国的农村,有的来自国外,有的来自其他美国小城镇。美国南方的黑人,饱受经济剥削、种族歧视和债务之苦,有些人就离开农场出去闯荡赚薪水,以求温饱。他们顺着水路或者沿着铁路,去往北方扩张中的商业或工业中心城市。在20世纪10年代末,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扩大了就业需求,大批新移民纷至沓来,北方城市的黑人社区发展尤其迅速。

——摘编自丘达柯夫《美国城市社会的演变》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20世纪初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所示为19世纪以来日本、巴西、印度、美国、英国五国在不同时期反映城市化进程的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其中,日本对应的序号是(       

A.①B.②C.③D.④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金榜教育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如表为1871—1913年德国农业和工业部门就业人数,如表反映出这一时期德国(     
时间农业工业
1871年854.1万人501.7万人
1913年1070.1万人1172万人
A.城市化水平提高B.国家正在走向统一
C.民主制趋于健全D.产业结构较为合理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四)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规划机关(者)

规划方案或要点

城市定位

1949年

上海市政府收缩改造

消费城市

1950年

上海市政府、苏联专家《关于上海市改建及发展前途问题意见书》

生产城市

1953年

上海市政府、苏联专家《上海市总图规划示意图》

全国轻工业中心

1956年

上海市委、市政府《上海市1956—1967年近期规划草图》

工业城市

1986年

上海市报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修改稿)》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之一

1992年11月

上海市委、市政府《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方案》

国际大城市

1999年

上海市委、市政府《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据黄文忠主编《上海卫星城与中国城市化道路》编制

表2呈现了建国以来上海城市发展规划情况。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近代以来,有9个国家在中国12个城市开辟了30多处租界,租界也被称为“国中之国”。上海地方官员曾广泛借鉴租界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来制定上海的管理方略,在天津推行新政的袁世凯也学习租界建立了第一个巡警队伍和工程局及卫生局。这说明(     
A.租界对中国社会具有双重影响B.民族工业发展提高了国家治理水平
C.地方官维护国家主权意识增强D.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存在隐蔽特征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东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