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三线建设”,重庆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备的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至1980年,“三线”新建企业加上原有兵工厂,重庆地区拥有38个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固定资产原值达18亿元,占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20%。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重庆计划单列后,随着重庆城市经济活力和规模的提升,城区快速拓展。重庆于1997年第三次成为直辖市后,开始了现代城市化发展。重庆县城逐步改设为区。由县城到区的改变,给原来的县城带来了现代城市化发展。城市化由主城向周边扩散。为适应迅速城市化的大潮,重庆开始打造庞大的基础设施网络。当地从2009年开建的黄桷湾立交桥是该地区最复杂的立交桥之一,总共5层,匝道多达15条(现有20条——编者注),汽车可在这里驶往8个不同方向。外国投资也助推重庆经济增长。

——摘编自中央政府门户网《“三线建设”在重庆》环球网《美媒惊叹重庆25年来发展巨变》等

材料二   近五年,重庆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2.01万亿元增加到2.91万亿元、年均增长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配套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滚动实施三批次重大合作项目、完成投资3916亿元。成渝中线、渝西、渝万、成达万高铁全线开工,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在建及建成省际高速公路通道20个。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试点任务扎实推进,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全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五年净增市场主体107.2万户、总量突破340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5.9%。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运输网络覆盖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中欧班列(成渝)运营水平全国领先,国际航线增至109条,新增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53个,新增驻渝总领馆3家,内陆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重庆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41平方公里,实施地灾重大工程项目319个……红岩文化公园一期工程建成投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拓展,6个区县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选出“时代楷模”毛相林等一批全国重大先进典型。

——摘编自《2023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建立后重庆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重庆城市发展取得的成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重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3-06-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东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城市公共空间]

材料   1918年,广州市政公所发布告:“西人称公园为都市之肺腑,盖市民借公园以救济健康。”第一所公园于1920年在清代抚署故址开辟兴建,原称第一公园,1925年改称中央公园。至1934年,广州共有八所公园。广州公园起初不要门票,后来改为收费,但价格仍非常低廉,因此一经开辟就成为广州普通民众最乐意光顾的公共空间。广州市民经常到公园跳舞游乐,“三号那晚,闻说国民花园开幕……到八点钟,已经没有地方了。来的人还是源源不绝,广州人的跳舞热,可算是厉害”。公园还要“增进群众合作之精神,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如中央公园曾举办多种音乐演奏会,以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京剧与粤曲作为演奏曲目,还举办赛花会,广聚各种奇异花卉与名石书画。政府还在公园举办纪念活动,如1924年3月8日,广州妇女界首次在第一公园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北伐胜利后,广州市民在第一公园开祝捷大会。

——摘编自 黄柏莉《近代广州的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 1900-1938)——以公园 、茶楼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广州公园的主要功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时期广州公园得以兴建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英国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跃升至51%,英国初步实现了城市化。英国人口城市化的过程既是封建小农经济逐步破产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确立的过程。以圈地运动为开端,在封建制度残余被扫除的同时,大量农业劳动力也被从土地上驱离,被迫进入城市。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市场的扩大、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人口流动,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人口城市化形成了。此外,殖民掠夺和海外移民是英国完成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也是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基础。

——摘编自樊晓燕《英国人口城市化道路的再认识与启示--兼论中国农民工问题》

材料二



                         世界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变化情况图

——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化水平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9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并谈谈你对世界城镇化的认识。
2023-05-0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围圈起来的城市逐渐难以适应人口的增长。19世纪工业化带来经济社会的急剧丰富和扩展,城市边界迅速开放。20世纪,新的经济空间与行政边界未必重合,形成了嵌入式的城市区域,城市亦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网络。除去战争等特殊情况,城市在社会安全、外来人口管理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尤其越来越多干预救济和教育领域。

——摘编自孟亚莉《1870-1940年欧洲城市化进程析论》

材料二   各种优质公共资源主要向大城市集中的过度配置,吸引人口过度集中,造成这些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已人所共知。农村资本和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被吸引流向城市,造成农业生产劳动力和资金短缺、公共服务贫乏落后等各种“农村病”。目前中国约有2亿多处于半城市化状态的农民工,他们大都从事最底层的体力劳动,难以真正融入城市,也得不到城市居民的户籍。“半城市化”造成了农村1.5亿的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

——摘编自王桂新《城市化基本理论与中国城市化的问题及对策》

材料三   英国通过消灭小农土地占有制并积极确立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用50年的时间把城市化率从33.8%提高到50.2%。我国农村经营方式要积极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将农民逐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同时,积极推行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为农村剩余人口的转移做准备;还应该尽可能采取措施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区域之间各要素的自由、顺畅流动,通过各区域之间的投入产出联系,实现中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摘编自吴老二等《欧洲城市化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欧洲城市化的特征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如何有效、合理地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交通和通信等与城市工商业发展密切相关领域中,大部分俄国城市自治机关能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制定完整规划并付诸实施,基本上能满足城市工商业发展需求。建筑、给排水和文化教育等直接关系城市居民日常工作和生活领域也能做出积极合理的安排,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居民的要求。但与西欧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权限和各部门掣肘,取得的成就有限,即便如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深刻变革的体现。

——摘编自张广翔《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俄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镇江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黄金水道”的交汇点,又以其地处丘陵且山脉横贯的地理优势,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六朝以来,镇江作为“东南锁钥”,身为军事要塞却并不封闭,反倒孕育着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北方移民和驻军涌入使其迅速繁荣。明清时期,朝廷以漕运替代海运,镇江府漕运发展到顶峰。除了官方的漕运,地处商品经济活跃的江南地区,镇江开始作为中转商港而繁盛,沟通起各个方向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旧府城西门外沿江沿河地带(今京口闸)附近建立起的商贸中心,即日后的西津渡奠定了开埠前镇江港埠区域的空间格局。在鸦片战争前夕,镇江虽常驻副都统一员,但多以商业和文化的繁荣闻名于世。

——摘编自陈文彬《城市节奏的演进与近代上海公共交通的结构变迁》

材料二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列强为了直接介入内陆的中国市场,通过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开放了一批内河的通商口岸,其中就包括1858年《天津条约》中所规定的镇江的开埠。镇江开埠后,在封建势力的打压和西方资本的蚕食下,长三角地区的铁路修筑较为落后,交通结构近代化显得步履维艰。进入20世纪,随着卢汉铁路(京汉铁路)、粤汉铁路及其附属路段的兴建,中国南北运输的动脉被打通;而津浦铁路与沪宁、沪杭铁路的贯通更是彻底地改变了千年来的贸易路线,极大地影响了途径区域城市的感衰消长,镇江货物聚散码头的功能开始弱化,商业日渐凋敝。从1912年到1927年间,江浙地区的运河疏于治理,江南运河北段(即镇江段)淤塞甚多。

——摘编自张志毅《近代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概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镇江城市功能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镇江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并简析镇江城市变迁的历史启示。
2023-06-0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15~1840年是德国城市化兴起的准备阶段。与德国工业化同步进行的城市化起步晚于英法美,但城市化速度快,实现城市化所用时间比英法美三国中任意一国都少。19世纪中叶是德国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东部的部分城市人口增速已超过农村人口的增速。在科技革命带动下,鲁尔等新兴工业区的城市不断沿着公路、铁路线向外扩展,城市面积和人口不断增加。在邦国林立期间,各邦国都有各自的小城镇和经济管理办法。这使得农村人口流动的方式和流向呈分散型,城市布局相对合理,大中小城市并行发展,中小城市遍地开花。

19世纪后期,德国城市化进入繁荣阶段,普鲁士和其他各邦城市经济蓬勃发展。从工业化起步较早的英法吸取的经验教训,被德国政府加以消化改造,促进了城市化在德国土地上的长驱直入。德国很多城市开始根据生产的需求,划分工厂区、住宅区和商业区等。劳资矛盾的激化,最终迫使政府出台了多部法律和政策来改善工人的基本生活状况。19世纪80年代,帝国议会相继通过了《疾病保险法》和《意外事故保险法》等,用来缓解工业化带来的各过项社会矛盾,为城市化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肖辉英《德国的城市化、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德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德国城市化的历史意义。
2023-06-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部分校、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逐渐壮大起来。以商品经济为主的城市游离于传统自然经济,以传统自然经济为基础支撑的封建主们所能提供的政治和经济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实力的增加使它们积极寻求生存空间的扩展,这必定会与封建主发生正面的冲突,封建主们由城市刚兴起时对城市起的积极作用转变为阻碍作用。这时,城市中新兴的市民阶层便利用自己手中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和政治权力,联合日益强大的王权,反抗封建主的统治,继而成功摆脱了封建主的束缚与压迫,为自身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城市兴起由于其符合封建主的利益,封建主们便积极支持城市的兴起并参与城市的建设,如汤普逊所说,“城市的兴起,论过程是演进的,但论结果,是革命的”。

——摘编自孙柳《论西欧封建主促进城市兴起的原因》

材料二   凡是能够提供完备齐全的生产性及生活服务性基础设施的城市,那样的企业就投资省、效率高。这就导致工业趋向于集中,城市工业逐步扩大,并发展成为多功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化生产是与农业生产不同的,它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生产系统。工业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面向市场、开放性的商品生产,不带有自给性。商品交换不断扩大,促进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集中。城市是人口集中、企业集中的地方,又是生产集中、消费集中、市场集中的地方。工厂集中并靠近城市,也就进一步接近主要市场商品,也便于运输向各地扩散。同时工业生产要求工人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内把自己的精力用于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固定性极强的工作,而不能像农民那样有比较充分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为了满足工人的需要,由此城市便产生了服务业,后来逐步演化为所谓的第三产业。

——摘编自高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并简要指出“结果是革命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西欧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表现。
2023-05-15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政府中长期负责济贫事务的查德威克通过出版调查报告来引起政府重视。1844年,恩格斯也在英国进行深入的调查,对英国城市公共卫生恶劣状况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向政府提出了严厉的控诉。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全面介入卫生管制,注重立法规范与制度建设,先后通过创建卫生总署、枢密院医务部与地方政府事务部等机构统筹管理公共卫生,最终构建出一套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此后,英国社会所面临的疾病威胁大大降低,曾一度让英国人闻风丧胆的全球性霍乱于1866年第四次爆发后就再也没有大规模流行了。经过一系列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到19世纪末,英国已拥有了一套实施福利政策最重要的基础——完整的公共卫生管理法律体系。

——摘编自王广坤《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宁波气候湿热加之开埠通商,疫病容易滋生,政府采取设立时疫医院、完善公共设施、注射疫苗、举行夏季卫生运动会和卫生展览会来防治疫病的流行。为了改善城区环境卫生,政府陆续制定《公立医院暂行章程》等法律法规并在城区执行,还加强城市饮食卫生的管理,在饮食摊贩和饮用水管理上出台了严苛的管理措施。近代宁波帮的崛起,以商人为代表的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公共事业。在时疫救治方面,宁波民间力量更是不遗余力,发挥了巨大作用。1927年设市的宁波制定了相应的城市建设计划,并设立了专门负责的卫生管理机构——卫生局,取代了之前隶属于警察厅的卫生部门,到1936年一个遍及城乡的公共卫生事业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摘编自吴美蓉《民国时期宁波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时期宁波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近代中西方公共卫生事业获得发展的共同影响。
2023-06-03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10 . 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崛起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实质是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并不只是技术革命。……英国原本是一个森林茂密的国家,但“自伊丽莎白一世登基始木材一直供不应求,木材的短缺在17世纪达到了引起民族危机的程度”,生态危机和旧的、日渐衰竭的能源供给体系已成为瓶颈。……英国之所以能在工业化方面发生“突破”,解决了经济发展面临的“生态困境”,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使用新能源(例如煤和蒸汽),使得许多英国制造部门的规模和产能发生了革命。”

——邱建群《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原因之新解》

材料二   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标志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却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妇女从社会舞台退入家庭小圈子……岁月绵延几千年后,历史对妇女的命运作出了新的安排。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这种新安排的起点。社会化大工业的兴起,呼唤着一支劳动大军,特别是纺织等部门,格外适合妇女劳动;她们有了固定的工资,有了自由支配劳动果实的权利;她们不再孤陋寡闻,社会舞台造就了她们精神上的初步独立。工厂制度使她们的家庭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表上受尊敬的、脱离一切实际劳动的文明时代的贵妇人,比起野蛮时代辛苦劳动的妇女来,其社会地位是无比低下的。”

——赵晓兰《论英国工业革命对女工的影响》

材料三   英国的城市化始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发展的重大影响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打破了城市分布的传统格局,出现了大批新工业城市;工业革命使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大为增强,城市集中了市场和大批的公共配套设施和文化教育等机构;1825年,英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铁路同城市连起来,使交通更便利;到20世纪中期,伦敦成为全国居住人口最多的城市……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迈进城市化门槛的国家,但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陈昭雪《英国城市化过程分析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在“工业化方面发生突破”的原因。结合所学,归纳英国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产生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历史对女性的命运作出了新的安排”有哪些主要表现。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基本完成城市化的时间,并归纳“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发展的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谈谈英国城市化对我国的启示。
2023-05-31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