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陆交通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沪杭甬铁路是1905—1906年由江浙绅商投资修建的连接上海与杭州、宁波的铁路。1908年,随着当年上海至松江以及杭州至长安段铁路的通车,其带动人口流动量出现了557%的显著增长。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沪杭甬铁路行车暂行时刻表(部分)。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沪杭甬铁路行车暂行时刻表(部分)(1933年3月1日起实行)
            车别

站名
快车特快车三四等车快车夜间快车
上北开7:359:3010:0016:1018:30
松江开9:1010:4811:5817:4519:35
嘉兴开10:3712:0813:3719:1220:50
长安开12:0113:1715:1020:4021:57
杭州开13:0714:1216:3221:4822:52
闸口到13:2514:2916:5722:0723:07
A.火车是人们最主要的出行方式B.辛亥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C.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的管理D.交通进步有助于守时意识增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之前,东部鲜卑原牧于鲜卑山为中心的地区。汉武帝时,南下作乐水(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及下游新开河的统称)流域。东汉初年,再次南下边塞塞外……唐通天元年(696年)“天下大旱”,契丹驻牧地西拉木伦河流域尤其严重,人畜饥饿,于是首领率部众南下,深入到冀、赵、瀛等州。契丹人口在唐初为22万,辽建立时为75万,统和十八年(1000年)达到100万。东北诸族间、各民族内部间,政治军事斗争时有发生,甚至相当激烈、残酷。胜利者称王称霸,掠夺人口财富,抢占优良草场和森林狩猎区,某些不甘心屈辱和死亡的失败者常率领部众远走他乡,脱离斗争旋涡,来到易于取得生活出路的南部和西部。金政权原都于上京会宁,1151年南迁至1000余公里的燕京,大量女真人随之到这里。迁都是为了“强效华风,光宇中土”。成吉思汗不断南下,忽必烈南下灭宋,统一全国等均是在大一统思想指导下实现的。

——摘编自曲守成孟古托力《古代东北民族南下西进规律性运动考论》

材料二   1861年清政府“弛禁”以来,大批关内移民涌入东北垦荒种地,到清末民初,奉天全省垦地面积6682.6万亩,大片荒地得以开垦。宣统元年(1909年),黑龙江先后设立了移民农业公司、和利民公司,引进国外机械,雇佣移民开垦荒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东北的大豆玉米、高粱等农作物产量跃居全国前列,并大量内销和出口。随着关内移民人口的持续增加,农产品出现剩余,与之相关联的油坊、烧锅、磨坊等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之后,面粉厂、农具厂、服装厂也相继出现。随着1897年中东铁路兴建,东北地区开始步入城镇化发展的快车道。到1916年哈尔滨总人口已达16~17万人,哈尔滨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大中型城市。苏俄报刊曾披露:“俄国所最惧者,为中国之移民。中国人于二三百俄里之边境附近安置多数农人,使其人民移住自兴安岭至伊尔赤西之地。”1928年《东方杂志》亦提到“东三省华人既这样发达,日本人欲在这三千万群众之中,实行其自由行动,恐非易事。”关内移民到东北,只有紧密团结、互帮互助才能得以生存,这逐渐形成了东北文化中重亲情、讲义气、待人以诚等性格特点。

——摘编自王延荣《近代关内移民对东北经济文化发展影响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东北民族南下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关内移民对东北发展的主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土垠遗址出土了大量汉代简牍,下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i)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       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
③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       ④在西域地区设置了都护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辽南地区没有设置正式的驿站,以地区性的急递铺代之,包括辽阳、金州等地。明代从辽阳到旅顺口设置驿站,但清政府觉得“盖邑非往来之冲,而前代置驿皆省,檄书传送,一二铺司事耳”。因此从辽阳到旅顺的道路上始终没有设置驿站,而“凡往来公文俱由铺兵传递”。

——摘编自王绵厚等《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

材料二   19846月,沈(阳)大(连)高速公路开工建设,1990年建成通车。沈大高速公路全长300多千米,连接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五大工业城市,沟通大连港、营口港、鲅鱼圈港,是东北地区一条重要的运输大动脉,是当时中国大陆最早建成的一条高速公路,被誉为“神州第一路”。沈大高速公路开创了中国大陆建设高速公路的新纪元,带动了全国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

——摘编自曲青山等《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辽宁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辽南地区交通管理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沈大高速公路修建的背景和意义。
2023-08-29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元前312年罗马人正式修建了第一条道路,到公元前2世纪时,罗马变成整个道路系统的中心网点,势力延伸到国家的各个角落;到2世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以罗马城为中心展开,各个方向的交通要道皆汇集于帝国之都,形成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壮景。材料的变化体现了(     
A.交通发展有利于帝国的稳定B.对外扩张推动交通发展
C.外贸的发展推动了交通发展D.奴隶制促进帝国的发展
2023-08-05更新 | 32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秦朝道路示意图。从中可知,秦朝交通体系(     
A.有利于大一统国家建立B.呈现出统一的特点
C.实现了对边疆有效管理D.消除了民族间矛盾
2023-07-25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汴水横亘,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这表明宋朝时期(     
A.外交活动屈辱性明显B.政府主导商品经济活动
C.水陆交通通达度较高D.商品交易打破时空限制
2023-07-14更新 | 93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翔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测试历史(文)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日本轮船运输业在华发展概况
1875一家邮轮公司开通了每周一次的上海航线。这是该公司开通的首条国际航线,也是面对中国的第一条航线。
1896日商通过设立在上海的大东新利洋行开拓了环绕上海、苏州、杭州的三角内河航线。
1902大阪商船公司开通了从大阪出发,途经上海,抵达中国内陆地区的汉口、杭州的航线。接着,湖南轮船公司成立,航线是从汉口出发的,过湘江抵达长沙。
1907新成立的日清轮船公司吸收了大东轮船公司,湖南轮船公司、大阪商船公司(长江航线)、日本邮轮公司(长江航线)运管至1945年。
193781日清轮船公司关闭了大部分在华办事处,天津办事处仍保留原样。

——摘编自[日]松浦章《近代中国与日本的轮船公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轮船公司在华得以运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日本轮船公司在华运行对中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古代政府对官民身份与乘桥、坐车的规格有严格的规定,官轿出行,民人需躲避……鸦片战争后,新式交通工具发展……在大城市短途“电车以取值廉,……乘之者不仅屠沽佣保,虽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亦群趋之”。这反映出(       
A.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森严B.交通工具的变化促使思想观念的改变
C.交通运输业的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D.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2023-04-22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翔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测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古罗马的道路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个里程碑(如图),记录道路名称、修建者和距离等信息。在奥古斯都及以后,皇帝繁多的头衔名号以及对皇帝的赞语通常占据了里程碑铭文的大部分内容,站点间距离也有略去不记的情况。这一变化可以解读为(     

A.里程碑不再具有道路标识意义
B.帝国时代着力宣扬君主权威
C.有效的道路管理消除了地区差异
D.道路交通建设提高了行政效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