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辽宁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5-26 5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政治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古罗马后期社会陷入动乱,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去乞求附近富有的地主保护,即把自己的农田交给地主。不过命运待他不薄,他仍可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不过是成了领主的佃农,那些没有土地的穷人就只能靠卖身来生活。”材料可用来佐证(     
A.土地是区分社会等级的唯一标准B.欧洲封建社会开始于古罗马时代
C.封建关系下权利和义务的均衡性D.西欧封建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1869—1874年,英国兴建了47所女子中学;1870年英国议会通过“初等教育法”,规定5—12岁儿童必须到校接受学习,这是英国女孩获得和男孩平等受教育权的开始。这主要由于(     
A.工业化进程的推动B.妇女具有道德优势
C.民主政治开始完善D.女权运动不断促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1920年,国大党通过甘地起草的新党章,其中第一条规定印度国大党的目标是印度人民用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以争取实现自治。材料反映出(     
A.印度资产阶级改良社会的愿望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瓦解
C.传统佛教文化影响了独立运动D.印度尝试以非暴力手段赢得独立
2023-06-23更新 | 245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选择考考前演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指责苏联企图把“新的民族主义潮流汇合到它们自己的运动中,这使得总的挑战来势更加猛烈。亚洲、非洲和其他非工业化的国家正式成为冷战的主要战场”。杜勒斯提出此论的历史背景是(     
A.第三世界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B.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C.美苏争霸的战略重心发生转移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23-08-29更新 | 27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以19世纪中叶为界,欧洲每年向海外移民的数量大增。在整个19世纪,很多英国人移民到了南北美洲。19世纪末,来自德国、意大利、东欧的移民数量逐步增长。这些移民现象共同反映出(     
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C.各国近代化节奏不同D.欧洲人口结构的恶化
2023-08-29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6. 据分析,科学技术的成果从发现、发明到实际应用所经历的平均时间,20世纪初为35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9年。这反映了二战后(     
A.世界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B.信息技术主导经济形态
C.科学、技术和生产密切结合D.科学技术高度综合趋势
2023-08-29更新 | 17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1921年签订的《中德协约》规定:德国以现款400万元及津浦、湖广铁路债券交与中国作为战事赔偿的一部分,并放弃庚子赔款;中国同意解禁战时被查封的德国在华财产。这说明中国(     
A.五四运动成果斐然B.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实业救国实践告捷D.国际地位有所上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1940年,为了从中国战场抽身,以推进南进太平洋的战略,日本迫切地想要征服中国,为此,日本在加强进攻的同时,对国民政府展开了政治、外交攻势,企图“诱降”“迫降”中国。到了1940年秋天,日本的外交攻势宣告破产,这是因为(     
A.凇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企图B.持久战极大消耗了日本国力
C.八路军在华北沉重打击了日军D.美国在太平洋方面攻势迅猛
2023-06-23更新 | 185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选择考考前演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9. 1964年起我国开始三线建设,下表是部分建设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     
项目成就
煤矿贵州六盘水、四川宝鼎山等煤矿
水电站甘肃刘家峡、湖北丹江口、葛洲坝等水电站
钢铁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等
铁路成昆、湘黔、襄渝等铁路
A.表明我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为中西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C.实现了经济结构根本性变革D.不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2023-05-08更新 | 179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1991—1995年全国个体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份户数/万户从业人数/万人注册资金/亿元产值/亿元营业额/亿元商品零售额/亿元
19911417225848878217981526
19921534246860192622391861
199317672939805138733092710
1994218737761319163861234211
1995252846141813279189735355
据表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社会经济结构日益完善B.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C.计划管理调控成效突出D.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1. 商代青铜制造业发达,需要大量的铜(当时称为“金”)。为了获取南方的铜,商王武丁进行南征,“奋伐荆楚”,由楚入赣,开辟了一条“俘金”路线。据此推知,“俘金”路线的开辟(     
A.开启了多元一体文明历程B.有利于南北方文化的交融
C.加速了商王朝统治的崩溃D.旨在拓展商王朝统治疆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     
A.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B.保障了西汉政权的稳固
C.体现了限制君权的思想D.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考古发现,南诏纪年文物如碑刻、经卷、塔砖、石窟题记、铁柱等,多使用南诏自建年号,但与唐朝官方交往时却刻意使用唐朝年号以掩饰自建年号,导致其在中原史籍中出现结构性失载。据此可知(     
A.藩属体系有政治约束作用B.中央与民族政权长期对峙
C.少数民族依附于中央政权D.中原文化领先于边疆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元代以前,书院的山长是民间人士,私人聚众讲学。元代时,由政府任命山长,并委派“直学”掌管书院财政,书院的学生经“守令举荐”“台宪考核”后,可“用为教官,或取为吏属”。这些现象体现出元代(     
A.教育体制的创新B.书院的官学化趋势
C.书院功能的改变D.文化思想发展繁荣
2023-08-29更新 | 40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明代,若遇四品以上大臣缺员,必由六部官员、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计议,而后推荐,再经皇帝批准任用,称“廷推”。大臣们若未经廷推而是由皇帝特旨简拔的话,则深以为耻。据此可知,廷推制度
A.有利于理性构建政治领导层B.标志着皇权专制达到了顶峰
C.成为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工具D.致使科举的选官功能被削弱
2022-05-18更新 | 1505次组卷 | 3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2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着眼于创办语言、军事技术类型的新式学堂,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重点在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这一转变缘于(     
A.维新变法的成效B.中体西用的突破
C.经济结构的变动D.民族危机的加深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辽南地区没有设置正式的驿站,以地区性的急递铺代之,包括辽阳、金州等地。明代从辽阳到旅顺口设置驿站,但清政府觉得“盖邑非往来之冲,而前代置驿皆省,檄书传送,一二铺司事耳”。因此从辽阳到旅顺的道路上始终没有设置驿站,而“凡往来公文俱由铺兵传递”。

——摘编自王绵厚等《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

材料二   19846月,沈(阳)大(连)高速公路开工建设,1990年建成通车。沈大高速公路全长300多千米,连接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五大工业城市,沟通大连港、营口港、鲅鱼圈港,是东北地区一条重要的运输大动脉,是当时中国大陆最早建成的一条高速公路,被誉为“神州第一路”。沈大高速公路开创了中国大陆建设高速公路的新纪元,带动了全国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

——摘编自曲青山等《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辽宁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辽南地区交通管理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沈大高速公路修建的背景和意义。
2023-08-29更新 | 10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2年,毛泽东首次出京就到黄河视察,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周恩来对“黄河的事情”亲自挂帅,多次主持会议研究治理黄河的重大问题。根据黄河自身的特点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在中共中央治黄方针的指导下,提出了“兴利除害,分步治理”的治黄指导思想。从1950年春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和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治理黄河的两个阶段工作,有目的、有步骤地对黄河流域进行从治标到治本的综合治理,遏制了黄河水患。1954年3月,黄河下游春季修堤工程全面开工。河南、山东两省各工段上堤的民工共计五万多人,许多包工队都重新整顿劳动组织,并积极改进工具,推行先进工作法,使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有所提高。1954年黄河顺利地度过了八次大汛,此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黄河流域规划,开启了全面的治本工作。

——据郭书林、王瑞芳《从治标到治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黄河治理》整理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黄河治理开发得到进一步加强。邓小平、陈云等非常关心黄河的治理开发以及水资源利用等问题。1979年7月下旬,邓小平到山东视察。他得知青岛缺水,指挥实施“引黄济青”工程。1989年11月,“引黄济青”工程竣工,青岛市用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解决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等重大环境问题进入了法制化轨道。1988年,第一部《黄河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完成,为黄河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20世纪末21世纪初,黄河断流以及黄河受纳的污染物量已超出自身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日益凸显。为此,相关部门从1999年开始对黄河水量进行统一调度。2000年,黄河小浪底枢纽一期工程开始发挥调蓄作用。至2012年,黄河流域的水质总体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水资源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不断深入,其中重要生态敏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得到有效控制,黄河断流也未再出现。

——摘编自陈建波《新中国黄河治理的成就及启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治理黄河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治理黄河的新变化及意义。
2023-08-28更新 | 15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五)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1871—189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源产量统计情况。

生铁产量(单位:千吨)钢产量(单位:千吨)煤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1871860166515646600806852160013.25929.537.9127
1891189792034641749974042772352320026.02514.0994.2186

——摘编自【苏】亚·德·柳勃林斯卡娅等《法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法国经济的变化并简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2023-05-08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8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欲行教于美,又欲经营殖民地于巴西,以为新中国。”
1900梁启超期望建立具有民权、法律和主权观念的“新中国”,即现代意义上的中国。
1904孙中山提出“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这是“中华民国”一词的最早出现。
民国初年报刊杂志和政党也以“新中国”命名。“新中国之名词,三尺孩童皆知之”。
1915陈独秀希望从思想文化领域入手,通过改造国民的方式再造“新中国”。
192310中共提出“统一中国,造成新中国”。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
193512中共提出“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19368中共将“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
1940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194710毛泽东提出要“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一个“独立、自由、富强和统一”的“新中国”。
194910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据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新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政治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世界史
1,2,3,4,5,6,19
2
中国近现代史
3
中国古代史
4
文化交流与传播
5
政治史(旧)
6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7
经济与社会生活
8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西欧封建庄园及封君封臣制度单题
20.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30.65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单题
40.65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单题
50.6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60.4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单题
70.65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单题
80.65敌后战场的抗战单题
90.4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单题
100.6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单题
110.4商朝的统治及文化遗存 单题
120.65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单题
130.4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单题
140.65儒学的复兴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单题
150.4内阁单题
160.4清末新政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70.65水陆交通的变迁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180.65生态保护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190.65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论述题
200.4党史专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