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今中外的交通发展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檋。”秦汉双辕车成为贵族平民都能使用的交通工具,东汉出现经济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独轮车;魏晋南北朝诸葛亮以木牛流马运输军粮,中下阶层用牛车运载生活用品;橹的出现,推动造船技术进步。唐宋百姓主要用牛、驴、骡为动力的车以出行、拉货;步辇、肩舆、轿子等用人力抬的出行工具流行,以人力、非轮式机械代替畜力的轮式机械,抑制了载人车辆的发展,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止步不前。元明清时期指南针普遍使用,海上和内河运输规模远超以前;造船业发达,浙闽粤是造船中心;明州、广州、泉州、杭州是清代以前最著名的港口;明清后期,闭关锁国制约海上交通的发展。

材料二   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和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日益完善。高铁对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超过95%,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覆盖率超过98%,民用运输机场覆盖92%以上的地级市。以高铁和航空为主的大容量、高效率快速客运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动车组承担铁路客运量的70%。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合作平台,与19个国家签署了22项双边、多边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4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74个城市,初步探索形成了多国协作的国际班列运行机制。

——(2021.10《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

材料三   1617世纪城镇人口增长、城镇化水平提高,水陆交通需求剧增,四轮马车取代驮马,英国进入轮式交通时代;重要河流有大量船只和船夫载运各类物资和乘客。堂区居民按照财产收入状况提供差别化无偿劳役、进行陆路维护;河道养护仅限于恢复自然可通航河段。18世纪上半叶英国设立收费公路,覆盖伦敦至地方都会;覆盖所有河流的航道改造,水路运输服务深入内陆地区。18世纪下半叶收费公路普及,兴建、开通运河,英水陆交通领先于欧陆大国。19世纪中期英国引领欧美进入铁路时代,交通体系根本变革。议会立法和融资渠道扩大是近代英国交通强国形成的两大关键要素。

——(摘编自沈琦《从“交通困局”到“交通革命”:近代英国建设交通强国的历史进程》)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1世纪现代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近代交通的发展变化。
(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影响一个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3-12-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年,浙江宁波绅商最先创办了对外海商轮局和永安商轮局,得以航行沿海和内河。此后,福建、广东、广西、上海、山东、天津、吉林、湖北、湖南,以及苏州、杭州、镇江等地商轮公司或轮船局相继开办。据统计,1895~1900年间,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船运输业约100家,加上原来的一些商轮企业,除去中途停业者外,到1900 年继续营业的约有80家,轮船约有440艘,总吨数约10 000吨。如果连同招商局和挂洋旗的华商轮船一并计算,中国所有的轮船航运业估计达480艘,总吨数约7万吨。1901~1911 年,先后创办的大中型轮船企业46个,到宣统三年底能够继续运营的有31个,这是一个跨越性的进步。这11年间新创内河轮船企业合计达405家,资本总额580多万元,轮船630余艘,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充,除去中途停闭者,到宣统三年共有500余家企业,资本约800万元,拥有小轮船900多艘,这样就大致形成了遍及。上海、长江干支流,以及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航运网络。

——摘编自刘凝凡《近代中国航运业之演进研究》

材料二   据2004年数据统计,我国现有港口1 460个,国际海运船队为3 700多万载重吨,位列世界第五位。2002 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 700万标准箱,年增长35%。为适应集装箱快速发展的需要,政府重点加强了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建设,上海、宁波、深圳等都在兴建大型深水集装箱专用泊位,尤其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洋山深水港区工程和长江深水航道治理工程。2002 年底,我国已与66 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海运及河运协定批准设立外商独资船务公司和集装箱运输服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120多家,70多家境外航商在我国港口开辟了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2004 年1月1日起施行的《港口法》,是我国第一部对港口事业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自实施以来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国际海上运输活动。我国鼓励国内港口及航运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用现代物流改造传统运输业,拓展我国海运业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苏新刚《新世纪中国航运业的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初我国航运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推动21世纪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策略。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使铁路适应社会发展,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德、法、日本等国都开展了大量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1964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   高速铁路。高速铁路作为一项铁路高新技术重要成就,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特别是随着日本、法国以及德国等国家高速铁路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高速铁路被推向了新一轮发展高潮。

——摘编自《世界高铁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了对高速铁路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到2015年底,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超过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从没有一寸高速铁路到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以较短的时间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同时许多领域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摘编自《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概括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是德意志铁路修建的启动时期,其启动时间仅次于英国。不过德意志工业自身发展的状况远不能满足当时铁路修建对技术以及火车装备附件的需求。因此在40年代中期,在德国有245台蒸汽机车在行驶,其中207台机车来自外国进口。好在,从1840年到1870年,整个德意志社会的流动资金的1/5投资在铁路建设上。德国投资者为了追求利润的回报,积极进行蒸汽机车的仿造以及铁路建设技术的革新。1850年,每英里铁路建设的平均造价:英国超过30000英镑,比利时为16500英镑,德国仅为11000英镑。

——摘编自马冰《德国近代铁路建设特点及其意义探析》

材料二   到1852年,以普鲁士为中心的铁路网建立起来。铁路冲过各邦的边界,伸向北海沿岸和南部山区,不同地区的物产得以更好地交易。它还以独有的威力闯入各种旧有的生活习俗,普通人也可以和国王一样乘坐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具,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当然,有人认为分裂的政局影响铁路的进一步发展,而歌德却说:“我倒不怕德国不能统一,建好的公路和将建筑的铁路都会对此起很好的作用。”

——摘编自孙继静《现代化视域下的19世纪德国铁路建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意志铁路修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对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022-07-0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651916年是美国铁路发展的黄金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凸显了铁路运输的巨大优势,同时,政府通过赠予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铁路发展。美国大陆铁路里程由1861年的3万英里增长到1916年的25.4万英里,铁路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1916年,天国铁路货运量占整个交通运输周转量的份额达到7%,而客运周转量刚达到98%。

——摘编自孟祥春《美国铁路的历史沿革与管制的变迁》等

材料二   1950年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了修建成渝铁路的报告,提出“依靠地方,群策群力,就地取材,修好铁路”的方针,并先拨2亿斤大米作修路经费。6月,成渝铁路正式开工。西南地区10多万军民投入建设,筑路开始时几乎没有什么机械设备,全靠人力。195271日,成渝铁路通车运营。这条铁路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   修建,开创了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时期,为新中国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阳0周年铁路交通发展成就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60年代后的半个世纪美国铁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