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下面图1、图2分别为(唐)敦煌莫高窟159窟的僧侣刷牙图和成都出土的唐代骨质牙刷柄图。这两则史料说明唐代社会已注意到
A.文化政策对中西交流的贡献B.个人卫生保健的价值
C.民众生存条件改善的必要性D.佛教对传统习俗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广州是近代中国与西方世界接触的前沿,也是西方医学最早输入和最先繁荣的城市。早在1835年广州就有了传教士建立的第一所眼科医院,1838年“中国医学传教学会”在广州成立。……1846年美国医生伯驾引入乙酰麻醉法在教会医院第一次试用,使医院在实施外科手术上有重大进步。1920年以后,广州的公共卫生和预防疾病运动全面发展。

——摘编自《中国医学通史》


依据史料,指出广州近代医疗事业的新变化。
2024-02-09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华北社会在战争和鼠疫的共同侵袭下度过了明代末年的最后时期。在明清之际华北三省的死亡人口中,至少有500万以上的人口死于鼠疫。在万历及崇祯年间华北两次大的鼠疫流行中,三省死亡人口合计超过1000万。万历年间的华北鼠疫大流行使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陷于停滞,崇祯时期的鼠疫则在风起云涌的起义浪潮中,加速了它的传播和扩散。

——曹树基《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580—1644年》

史料二   在黑死病肆虐时,大约有1/41/3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15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展起来。

——摘编自王旭东《世界瘟疫史》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疫病的影响。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瘟疫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
2024-02-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所示为某学习小组搜集的相关史料。他们由此得出的推论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史料内容史料来源
秦始皇焚书诏今中,规定“所不去者,医药、卜蓝、种树之书”《史记·秦始皇本纪》
(北魏周游)尤善医药……太宗尝苦风头眩,游治得愈,由此见宠,位至特进,踢爵成德侯《魏书·周海传》
有以医术入仕者,同明经(科举科目)例处分《唐会要·医术》
A.政府主导医学发展B.医学受到官方重视
C.社会崇医之风兴盛D.御医选拔方式多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神农氏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东汉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的华佗发明了麻沸散用作临床麻醉,比西方麻醉剂早1600多年,又开创了中医外科手术的先河。医学家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唐朝建立后他接受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本草》。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先后到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历经27个寒暑,于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这本书收集药物1518种,其中植物1195种,记录古代医学家和民间药方11096则,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摘编自《中医发展史》

材料二:唐代医药学水平领先世界。医学方面如印度眼科医术的传入,阿拉伯治疗痢疾的悖散汤的传入;药学方面如东南亚的沉香、琥珀,阿拉伯的乳香、木香的传入等。

材料三:金元著名医家朱丹溪认为“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他以太极之理阐发医理,用太极阴阳、形气动静、五行之配、天地君臣作演绎类比,推理出入身之“火”,推动了中医理论的发展。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医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就突出的原因。
(2)史料二说明唐代医学的发展得益于哪一因素?
(3)史料三说明推动中医理论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2024-02-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 单元提升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内经》《难经》等经典医著成书,在其病理学说中,非常重视疾病与人体自然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关系,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战国时期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后又相继传到阿拉伯和欧洲。隋代统治者组织太医博士巢元方等集体编撰专门论述病因、病理的巨著《诸病源候论》。唐宋时期,政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并多次颁发药典。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

史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建造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7 . “人类的历史,是和病毒抗争的历史”。古今中外,各个时期都有跟疾病抗争的人,小明同学整理了以下史料,其中正确的有(     
①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并首次记载了天花和治疗药方
②明朝中期吴有性提出传染病原“疠气”致病的学说
③希腊化时代的医生通过解剖尸体,对人体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进行基础研究
④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
A.1个B.2个C.3个D.4个
2023-10-09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14·选必二第14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3-24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如表所示为《中国灾荒史》中依据文献资料对中国古代各时期疫灾情况的统计(单位:次)。关于明清时期疫灾数量激增的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
次数113171732206474

A.新航路的开辟和外来物种大量引入B.国家疆域的奠定和民族交融的深化
C.人口数量的激增和长途贩运的兴盛D.基层控制的加强和史料记载的丰富
2023-04-1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2)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殷商甲骨文中有卜问枣水治疟的记载,《神农本草经》载:“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伤寒杂病论》载有百合鸡子汤方,此类史料甚多。这表明中国(     

A.传统医药学领先世界B.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
C.中医学重视经验积累D.辨证施治原则初步确立
2023-02-28更新 | 953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元年(1821年)七月,“京城内外,时疫传染”,京城没有常设性的措施,致使“贫民不能自备药剂,多有仓猝病毙者,其或无力买棺殓埋,情殊可悯”。由此可知,当时(     
A.国家对疫病缺乏制度性的部署B.医务人员的疫病应对失范
C.各级官员贪污救灾物资和钱财D.民间应对疫情的措施无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