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某医药学著作的序中写到:“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下列有关该著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早提出辨证施治原则B.体例完备且重视真伪辨析
C.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D.受此启发的研究问鼎诺奖
2024-05-14更新 | 25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中世纪西欧的医师在医治病人时,首先根据脉搏和尿液,然后以肿胀、发烧、恶心、呕吐、头痛、脓液等症状为基础来进行诊断,此后,医生不仅要开出治疗方案,而且还必须根据进一步的症状以及外部(通常是气象和星象)状况或“体征”来制定预后。这套流程(     
A.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B.表明西医治疗的效率较低
C.体现了理性主义色彩D.促成医患之间关系的和谐
2024-05-0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3 . 7世纪中叶,针对原有医药著作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唐朝政府组织众多人员,耗费大量物力和财力重修了丰富严谨的《唐本草》,颁布后对国内外医药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当时(     
A.朝廷内部人才众多B.集权体制助推医学发展
C.中国医学领先世界D.科技进步利于稳定政局
2024-04-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10年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生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烈性肺鼠疫,当时的清政府成立“中央卫生会”,京师防疫局,着手研究全国性防疫部署防控事宜,另外发布了各类临时性防疫规定,如直隶卫生局颁布的《京奉火车防疫章程》。说明此次鼠疫防控治理(     
A.形成了一套规范有效的治疫诊疗程序B.提升了清政府在广大民众心中的威信
C.推动了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初步构建D.倒逼民众提升公共和个人的卫生意识
2024-04-18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世纪后期,英国大部分农奴的劳役地租已经折算为货币地租,集中经营的领主自营地主要依靠庄园全职仆人和临时雇工耕种。黑死病结束后,劳动力短缺,雇工工资上涨,领主企图恢复农奴的劳役地租,导致了“封建反动”。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价格革命发展迅速B.农业生产实现转型
C.光荣革命即将爆发D.封建制度面临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所示为某学习小组搜集的相关史料。他们由此得出的推论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史料内容史料来源
秦始皇焚书诏令中,规定“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史记·秦始皇本纪》
(北魏周澹)尤善医药....太宗(明元帝)尝苦风头眩,澹治得愈,由此见宠,位至特进,赐爵成德侯《魏书·周澹传》
有以医术入仕者,同明经(科举科目)例处分《唐会要·医术》
A.政府主导医学发展B.医学受到官方的重视
C.社会崇医之风兴盛D.医者社会地位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根据甲骨卜辞记载,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季节性的特点,认为鬼神作祟、气候突变、饮食不洁等情况容易造成疾病产生和流行,探索出了祭祀、隔离、药物治疗等应对方法。这些认知和做法(     
A.折射出文明的发展程度B.控制了传染病的爆发和扩散
C.构建起科学的防病系统D.确立了完善的公共医疗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4世纪开始的黑死病把欧洲变成了人间地狱。意大利各地纷纷出台城市的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保护公众健康。到了16世纪,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重视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由此可见,黑死病的发生(       
A.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B.客观上促进公共卫生进步
C.导致了政治秩序的混乱D.健全了欧洲城市行政体制
9 .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2023-12-23更新 | 468次组卷 | 10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上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开始将中医带至更远的中亚乃至欧洲大陆,但还只是零星的,松散的,规模不大,不成体系,但一部分药材作为重要商品也非常受欢迎。 当阿拉伯人经由海路来到这个东方的富庶之国,大量的药材也随着浩浩荡荡的商队漂洋过海,先是被运往阿拉伯,随后转销欧洲和北非,中医也同这些药材一起,被介绍到商队途经的各地。在这些地方,中医知识为当地医学吸收、借鉴,为当地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直至17世纪,西方旅游者、外交官特别是传教士开始大量、系统地翻译中医典籍,中医在欧洲引起了普遍关注。

—于智华《中医》

材料二 与宋元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相对积极的政策相比,人口更多、瘟疫更为频繁的明清时期变得日渐消极了。瘟疫的救疗在技术上要比饥寒的赈济复杂得多,在当时的社会医疗条件下,官方实际上难以全面担负起复杂的疫病防治责任。与之相反,日渐兴起的民间社会力量,特别是其中的乡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疫病救疗活动,对维护瘟疫中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代江南平均每年有2.44县次发生瘟疫,但在《清实录》中却鲜有反映。 疫情无法“上达天听”,匿灾不报、粉饰太平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摘编自余新忠《明清以来的疫病应对与历史省思》

材料三 1895年,德国人伦琴发现了X射线,几乎在同时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可视化诊断方式开始进入到医生们的视野。

1916年《博医会报》(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在华创办)上,马士敦医生以“中国缠足之恶”为题,对中国的缠脚风俗进行了报道,并利用X线技术对缠足产生的危害作了说明。

《科学画报》1933年在上海创刊,蔡元培、竺可桢、吴有训、茅以升等都曾是该杂志的撰稿人。经统计,1933年至1949年,《科学画报》中有关X射线知识的文章就有数十篇。

1937年,柯达公司在《中华医学杂志》上投放了X光机系列广告。其中一则广告写道:“在病家未得放射线照相检验之利益前,殊少拒加手术或治疗者。盖经放射线摄影后,其精确之结果,即可消除一切疑虑,而病状实情得以格外明了也。”近代以来,中医逐渐边缘化。 民国时期陆续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对待中医中药的态度,如“废除中医中药”“废医存药”“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

——摘编自张大庆、陈琦等著《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医和中药材传播到欧洲的几种途径。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日渐消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近代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医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