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同一纬度带的中国与北美大陆几乎同期经历了罕见的大蝗灾。清代颁布的《户部则例》《大清律例》规定报灾、勘灾、治灾等事宜,法令详尽。1856年,咸丰帝出宫见蝗群如乌云盖天,处理各地治蝗不力官员达20人以上,从摘去顶戴、革职到发往军台等。这一时期除蝗以人工捕除为主,如生物除治、捕打、碾压、使用毒物等,这些捕蝗技术随中国华工赴美而带至美国。

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部蝗虫飞入草原、田地,食夺一空,居民多举家迁徙。美国治蝗法令单一而粗疏,且基本由地方负责修订,主要推行奖励金制度以征召捕蝗大军,不对捕治官民责任认定。19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大量研发、使用捕蝗机器,如煤油配合焚烧机使用,效力显而用力少。1885年砷类毒物与糠混合灭蝗的方法在加利福尼亚实验,非常有效。

——摘编自赵艳萍《19世纪中美应对大蝗灾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1951年,全国蝗虫大面积发生。周恩来指出:“治蝗工作是经济问题,也是重要政治问题”。中央重在建立健全治蝗机构,做好调查、规划、侦察、防治等工作。山东试行飞蝗预测预报工作,后推广该经验,挽救了粮食174.976亿斤。1953年,秋蝗严重。随着国家工业化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药械大量生产,治蝗转为以药械等科技手段为主。1956年后治淮工程的完成、官厅水库的兴建、黄河的治理等消减了蝗区,如内涝型蝗区周口渐成粮棉油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自主研制飞机用于治蝗,后以飞机治蝗为主。此外,各蝗区县人民政府须于蝗发前成立灭蝗指挥部,由党政领导干部亲自主持,并在区、乡、村建立大队、中队、小队等一系列的灭蝗组织。

1977年,《人民日报》报道称:“危害我国数千年的东亚飞蝗之灾,如今已被我国人民和科学工作者控制住了。

——摘编自江满情《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蝗灾治理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中美两国治蝗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蝗灾治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蝗灾治理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高宗时组织人员编修《唐本草》,“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据考证,药典里药图来源至少有13道133州。由此可知,《唐本草》的编修(     
A.强调中医的辨证论治B.传承了前人的编写经验
C.重视药物的实地取证D.确立了医典的修撰原则
2023-05-08更新 | 728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养生体育运动导引图,该图可以反映(     

A.体育养生的开端B.刚健雄伟的时代气息
C.珍爱生命的精神D.百姓生活的美好富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19年,印度官方报纸上刊登了一封署名“英国人维伦邦”的来信,强调印度古代医神檀梵陀利的文献中记载了牛痘接种法。印度地方官员用梵文写了一首关于牛痘接种的短诗,且故意写在旧纸上,称其来自印度古代文献。上述行为(       
A.弘扬了印度的传统医学成果B.弥合了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
C.减小了牛痘接种法的传播阻力D.说明亚洲的觉醒已较为深入
2023-04-28更新 | 934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723年,唐玄宗“亲制《广济方》,颁示天下”。后敕令郡县长官从中选取药方公布于村坊重要路口,并委任采访使负责,以防出现偏差。唐玄宗此举旨在(     
A.增强百姓疫病自救能力B.规范民间医学发展
C.加强对地方的道德教化D.提升基层自治水平
2023-04-06更新 | 427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代建立了以国家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它将各级政府纳入疫病防治体系之中,采取了医学措施、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等,并对社会民众的救助行为予以规范和指导。据此可知,宋代疫病防治(     
A.重视防疫方法的综合运用B.鼓励创新防疫新方法
C.发挥基层力量的核心作用D.最终取得了显著成绩
7 . 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包括很多神父也染病死亡。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产生了极大地转变;卫生观念得到更新;女性地位有所提高;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由此可见,这场疫情(     
A.证明了神学理论的荒诞B.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C.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D.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殷商甲骨文中有卜问枣水治疟的记载,《神农本草经》载:“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伤寒杂病论》载有百合鸡子汤方,此类史料甚多。这表明中国(     

A.传统医药学领先世界B.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
C.中医学重视经验积累D.辨证施治原则初步确立
2023-02-28更新 | 950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崇宁元年,宋徽宗下诏在各地建立“安济坊”,“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而且厨舍、汤药、饮食也分别置办。这表明宋代(     
A.疫病频发危及民众的安全B.统治者重视民间疾病预防
C.注重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D.传统中医学取得突出成就
10 . 中国自古便饱受疫病之苦,同时在几千年的抗疫史中总结了许多抗疫的经验,对今天的疫情防控有重要借鉴意义。

材料一   与近现代隔离机制相比,尽管中国古代的隔离措施、隔离方法、隔离观念还比较落后,但早在秦汉时期,甚至更早就已存在的避疫思想、隔离观念……它历经秦汉时期的萌芽、西晋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到两宋时期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尽管明清时期国家层面主导的隔离治疫事务有所衰落,但是以民间社会力量为主导的隔离治疫却得到了长足发展,这种官绅协同的模式不仅促进了传统隔离治疫的发展,并为近现代隔离治疫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杨银权《被忽视的传统:中国古代隔离治疫发展述论》

材料二   随着疫情的频发,从民间到官方皆竭力治疫,但由于医学技术水平所限,往往效果有限,直到清末才略具规模,民国时期较有进步。据1911年7月11日上海《时报》载,当年安徽遭受特大水灾,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皖北灾后患疫百姓众多。在上海华洋义振会会长福开森的号召下,该会于7月初成立救疫队赴皖救治,就诊者纷至沓来,一时应接不暇。该会除施医外,还择极贫病重者再施钱、米,并备牛肉干、牛奶等滋补之品,以助患者速愈。民国初期,每到七八月份,各大城市纷纷成立临时时疫所,免费收治疫病患者。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慈善团体、民间社团每年均成立时疫救治医院,有上海时疫医院、普善山庄时疫医院等近20家。

——摘编自周利成、左力《近代中国的防疫、验疫与治疫》

材料三   在疫情防控的链条上,密接人员正是最脆弱也是至为关键的那块“木板”,要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就要精准防控、快速出手,第一时间做到应隔尽隔、不漏一人,而这离不开隔离人员对防疫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对隔离人员来说,他们是用自己一时的不便换取更多人的安全与方便,对这种顾全大局的自我牺牲精神,我们理当心怀感恩、深表敬意。

——摘自《隔离也是战“疫”同样值得尊重》潇湘晨报(2022年4月1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隔离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采取的防疫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隔离制度有哪些进步之处。谈谈你对疫情防控的认识。
2022-11-12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一级达标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